语录体
语录体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5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军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28185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读书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语录体的相关文献由205位作者贡献,包括方汉、王旗、赵纯伟等。
语录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28185篇
占比:99.95%
总计:528443篇
语录体
-研究学者
- 方汉
- 王旗
- 赵纯伟
- 凸凹
- 刘建明
- 夏德靠
- 方汉(插图)
- 樊星
- 谭家健
- 刘诚龙
- 宋小星
- 张涅
- 李凯
- 李枫
- 樊星(整理)
- 江海1
- 王昌铭
- 陈志军
- 马自力
- 魏明伦
- 丁万明
- 丁桂香
- 严婷婷
- 于凯
- 五岳散人
- 伊有喜
- 伊泗久
- 伏蒙蒙
- 佚名
- 佟昌泉
- 俞敏洪
- 关耳
- 冯晖
- 刘仰
- 刘伟生
- 刘佳杰
- 刘德强
- 刘志强
- 刘总总
- 刘振英
- 刘洪法
- 刘绪义
- 刘舒阳
- 刘荒田
- 刘飞雨
- 单光启
- 单南华
- 叶景烈
- 吉隆昌
- 吕全忠
-
-
罗月娥
-
-
摘要:
传统语录体范式的应用,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谈心谈话教育中,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于启发当前高校大学生思考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将语录教学融合在思想教学中,切实探索谈心谈话工作的多重实践路径,对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养成高尚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
-
夏德靠
-
-
摘要:
语录是古代十分重要的一种文献,目前有关“语录”与“语录体”的含义、起源、类型、文体生成及特征的认识还存在分歧。“语录”与“语录体”是相关而又有差异的两个术语,二者有着较复杂的关联。“语录”可指文献,而“语录体”则是指文体,在此意义上,“语录体”从属于语录文献。不过“语录”也指文体,此时的“语录”可指专书文体,也可指篇章文体,而“语录体”则指专书文体,专书意义上的“语录”与“语录体”是一致的。由于专书文体是由篇章文体构成,故“语录体”也包含“语录”。从起源角度来看,“语录”先于“语录体”,“语录体”是“语录”发展的结果,是由《论语》创制的。从专书角度来看,《论语》开创的“语录体”呈现言、行两录的特征;从篇章角度来看,《论语》存在格言、对话、事语这些次生文体。《论语》篇章文体的形成主要缘于粘合、扩充、原文迻录、改造等编纂方式,而专书语体的形成则与编纂者自觉接受乞言传统密切相关。《论语》的编纂源于孔门实录,它们大都与教学相关,但《论语》首先属于儒家文献,此后成为经部文献,这就表明,“语录体”在开创之际就已呈现出教学之外的意义。
-
-
-
-
摘要: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知名专家鲁枢元教授主编的《生态文化研究资源库——人类纪的精神典藏》2021年2月出版发行。该书采取“语录体”的编纂方式,从古今中外的典籍中选摘了550多位哲人、学者的近3000则言论,力求展现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生态精神与生态智慧,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文化集中呈现出来,提供给关注生态与文化的人群。
-
-
徐德顺
-
-
摘要:
色诺芬(公元前440年左右—公元前35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一生著作等身,其撰写的《经济论》被视为已有可考证文献中首个以“经济”为主题的著作,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作者以苏格拉底的口吻讲述了其对于经济的认识理解。《经济论》是研究奴隶主家庭经济问题的著作。
-
-
张艳国
-
-
摘要:
该书从《论语》的语录体风格出发,采取逐段解析的方式,提炼各篇主题,予以凝练概括,拟就的一些小标题,不失原义,又用语鲜活,富于时代性和感染力。
-
-
常贺敏
-
-
摘要:
每每翻开《论语》,常常慨叹:"真字字珠玑!"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三十多岁打破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开启私人教育、平民教育之路。孔子的弟子人数众多,来自不同的阶层,年龄及个性差异可谓极大。正是大变革的时代,冲破一切的丰富灵动的教育实践,凝聚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以语录体汇集而成的《论语》,有很多精辟的教育名言传诵至今,其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
林语堂;
郭蕾(译);
杨伟忠(译)
-
-
摘要:
当林语堂还是一位籍籍无名的热血青年之时,曾力主提倡文学改良的白话文运动,可是在成名之后,人到中年的林语堂却转而鼓噪语录体写作,与白话文背道而驰。若要探明清楚中间的转变关节,必须充分把握和了解林语堂的个人思想,尤其是早年有关白话文运动的系统论述。
-
-
张文婷
-
-
摘要:
学习《〈论语〉十二章》时,由于语录体篇幅短小、多论断而少有阐释的特点,学生提出了诸多质疑。基于学情,我们开展了"《论语》与当代生活"的研习任务,从《论语》中选取了与仁、义、利等概念相关的章句,要求学生完成两大子任务:一是探究如何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论语》;二是结合《论语》,对相关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一、任务一:专家论坛——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读《论语》任务一聚焦于单则精读,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可能的解释,进而反思自己的解读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
-
刘总总;
苗怀明
-
-
摘要:
《论语》语录体是记录孔子教育思想实践的最佳载体,其语录体的运用全面真实地体现了孔子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游学经历.作为孔子一生游学实践的真实记录,可谓孔子当年教学"课堂"的再现,堪称孔子潜心布道的教学文案.与其他作者自己编写的作品不同,《论语》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这些后学运用孔子教育思想独创语录体,成就了辑录孔子教育思想实践的《论语》,垂范千古,功不可没.
-
-
孙顺太
-
-
摘要: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载体,是儒家经典之一。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早开创私学的教育家,孔子门徒三千,贤者七十二。《论语》记载了大量孔子教育弟子的有趣故事。
-
-
马自力
-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宋代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诗学批评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宋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语录体作为一种古老的散文文体,不仅焕发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宋代诗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n 本文即从语录体与宋代诗学的关系入手,探讨这一散文史上和诗学批评史上的独特现象,以期对相关问题得出一个基本的认知.语录体对宋代诗学的影响,不外乎两点:一是语录体的流行促成了诗话的诞生;二是语录体的言说方式对于宋代诗学批评实践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启发。总的看来,以上所探讨的在语录体影响下的宋代诗学,属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诗文评点的体系,其随笔杂著式的写作和言说方式,构成了宋代诗学批评乃至中国古代诗学批评的一种独特风貌,是中国文学批评重视作品品评和史实考据传统的反映。这一传统下的文学批评,虽然与《文心雕龙》、《原诗》等理论体系完备之作相比,有其理论思维上的缺陷和空白,但它毕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强大生命力的存在,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认识和发掘其内涵,对其意义和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的判断。
-
-
许总
- 《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中庸》既是儒学的经典之一,又是先秦诸子说理散文中的重要一篇.它以辑录孔子言论加专题论述的形式,集中而深刻地阐发儒家有关"中庸"的思想.因此,《中庸》既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最集中体现,又是先秦说理散文由语录体向专题论文体转折演变的标志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与思想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