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精神

生态精神

生态精神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6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建筑科学、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篇、专利文献6835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宗教、甘肃社会科学、河南社会科学等; 生态精神的相关文献由6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凤珍、秦燕、吴若菡等。

生态精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68355 占比:99.90%

总计:68420篇

生态精神—发文趋势图

生态精神

-研究学者

  • 陈凤珍
  • 秦燕
  • 吴若菡
  • 姚鹤鸣
  • 李悦融
  • 李明慧
  • 杨荣昌
  • 闵蕾静
  • 陈桂霞
  • 马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知名专家鲁枢元教授主编的《生态文化研究资源库——人类纪的精神典藏》2021年2月出版发行。该书采取“语录体”的编纂方式,从古今中外的典籍中选摘了550多位哲人、学者的近3000则言论,力求展现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生态精神与生态智慧,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文化集中呈现出来,提供给关注生态与文化的人群。
    • 彭修银; 姚羿
    • 摘要: 中国禅宗美学以东方的智慧,借艺术之力,对人与自然间关系的断裂予以间性弥合.这样的艺术智慧以审美意境的形式呈现在诗歌中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性空”与“意生言外”;体现在绘画中并予以艺术的表达,就是“色空”与“止观”;聚合在音乐中,表现出的则是“离色离相”与“寂灭无我”.与审美意境相伴而生的,是以整体观“圆照”为特征的禅宗美学之生态精神,而作为生命之母的大自然既是禅宗美学审美意境传达的特殊媒介,更是其生态精神得以表现的重要载体.中国禅宗美学对待自然所秉持的“道在当下”之生态精神,使其在哲学观上十分重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唯心体悟.中国禅宗在某种意义上承继了老庄精神,强调了“色”与“空”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追求还原众生之本来面目的“心道”.由玄到禅的中国禅宗美学,其强调的“心本体”蕴含着对于个体生命与感性的尊重、探索以及个人认识、理解、开悟的途径等.禅宗世界中的自然心相化使得其对真如法身之追求的兴趣,远远高过对自然客观事物本身规律性的探讨,这种只关注个体直观世界对自然“顿如显现”进行观照的行为,既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诸多领域,也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其独有的审美意境与生态精神.
    • 杨荣昌
    • 摘要: 彝族诗歌有着深厚的生态精神传统,主要体现为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批判屠杀动物的野蛮行径和破坏家园的愚昧行为.彝族诗人对自然的敬畏感,对万物有灵的坚信,无意识地转化为一种与自然求和谐的审美理想.柏叶的诗歌敏锐地捕捉并呈现出时代发展带来的人心嬗变,切中了这个时代的症候,传递出鲜明的生态批判精神和建构意识.
    • 杨荣昌1
    • 摘要: 彝族诗歌有着深厚的生态精神传统,主要体现为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批判屠杀动物的野蛮行径和破坏家园的愚昧行为。彝族诗人对自然的敬畏感,对万物有灵的坚信,无意识地转化为一种与自然求和谐的审美理想。柏叶的诗歌敏锐地捕捉并呈现出时代发展带来的人心嬗变,切中了这个时代的症候,传递出鲜明的生态批判精神和建构意识。
    • 杨荣昌
    • 摘要: 倮伍拉且的诗歌深深扎根于四川大凉山的文化土壤,把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故土的眷念融而为一,缅怀失落的传统,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彝族人独特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体现出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相互交融的混合美学。表达方式上,充分吸纳汉语诗歌精粹与典雅的特质,形成明朗而干净的抒情风格,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同质化困境形成了一种有力反拨。
    • 李凯
    • 摘要: 以王湖小学建设项目为背景,以"一纵三横两点"作为设计主题,对建筑总体布局,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建筑造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简述了项目设计范围与规模,为今后的小学建筑方案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吴若菡; 闵蕾静; 李悦融
    • 摘要: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大多关注的是乡土自然与生态变迁,陕北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在他的笔下仿佛被注入了新生,焕发出动人的生态之美.同时,贾平凹也是较早关注自然生态的当代作家,无论是前期作品《怀念狼》《老生》《秦腔》等,还是最新力作《山本》,其中都对秦岭、对陕北土地的生态构建有着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描写.本论文以贾平凹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并反思在人与生态日渐抵触的当下,如何重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身处生态系统中人自身审美状态的平衡.从生态美学角度解读贾平凹小说,为研究其作品中的精神生态观提供更好的切入方式.
    • 吴若菡; 闵蕾静; 李悦融
    • 摘要: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大多关注的是乡土自然与生态变迁,陕北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在他的笔下仿佛被注入了新生,焕发出动人的生态之美.同时,贾平凹也是较早关注自然生态的当代作家,无论是前期作品《怀念狼》《老生》《秦腔》等,还是最新力作《山本》,其中都对秦岭、对陕北土地的生态构建有着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致描写.本论文以贾平凹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并反思在人与生态日渐抵触的当下,如何重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身处生态系统中人自身审美状态的平衡.从生态美学角度解读贾平凹小说,为研究其作品中的精神生态观提供更好的切入方式.
    • 李明慧
    • 摘要: 《典仪》从自然、精神和社会等多个生态维度对美国印第安文化的生态智慧进行了解读,讲解了生态危机的文化起源,表明印第安人万物平等,和谐统一的世界观,这不仅仅对处于困境中的印第安人有指引作用,指导他们走出民族困境,更对世界人民恢复生态,实现自我救赎起到了策略引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