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63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工艺美术、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2篇、会议论文695篇、专利文献3218篇;相关期刊863种,包括美与时代·城市、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城市建筑等; 相关会议183种,包括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第十九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第九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等;传统民居的相关文献由466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军、杨大禹、关瑞明等。

传统民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2 占比:42.50%

会议论文>

论文:695 占比:10.21%

专利文献>

论文:3218 占比:47.29%

总计:6805篇

传统民居—发文趋势图

传统民居

-研究学者

  • 王军
  • 杨大禹
  • 关瑞明
  • 刘加平
  • 薛林平
  • 吕红医
  • 靳亦冰
  • 李琰君
  • 黄志甲
  • 李晓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伊利; 宋德萱
    • 摘要: 防寒避暑是居住建筑作为庇护所的基本功能体现。南方地区湿热的夏季气候是人居环境调控的主要挑战,在长期演化中,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空间被动地适应湿热气候。研究立足南方人居环境夏季致凉的基本需求,结合南方各地区传统民居典型案例分析,从聚落组团、围护系统和缓冲空间三个层面解析其地域应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探寻响应气候的共性特征与普遍规律,为传统民居的现代转译提供一个新的借鉴维度。
    • 张弘; 韩冬辰; 崔巍文; 金世雄
    • 摘要: 传统民居的新建与改造项目存在建筑风貌不协调、地域特征消失等问题,因此众多建筑师与学者将建筑语汇的提取和转译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方法。为探究适合建筑设计使用的传统民居立面色彩语汇提取方法,研究以浙江桐庐深澳村的三个节点空间为例,在传统的测绘结合分块填色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全景照片合成、航拍照片建模、专业图像分析等技术;通过多方法的应用分析和经验推导,得出相关系数和公式,从而为建筑师快速、精准、便捷地进行颜色和材质语汇转译设计提供定量化参考。
    • 梁变凤; 白艳红; 徐强
    • 摘要: 五台县传统民居是特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习俗观念等多重因素积淀延续的历史产物。本文选取五台县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地域视角为切入点,探讨了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建筑基础、梁柱、屋顶、墙体中的体现,同时对营造技艺传承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表明,阔院、边三垄双坡屋顶、厚重的墙体构成了五台县民居最典型的特征,而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生活方式是形成五台县民居外在特征的内在因素。同时,本文针对传统营造技艺传承的现状问题分外部条件变化和需求变化两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重视传承人保护和提升地方营造技艺影响力的应对策略。
    • 陈健
    • 摘要: 以湖南凤凰县拉豪村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为依据,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探讨民居的选址与布局、建筑空间形态以及建筑材料与气候适应性的关系,总结出传统民居在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方面的设计特点,为今后该地区民居在可持续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 李永霞; 郭文娟
    • 摘要: 传统民居是日常生活的见证者,具有不可替代性,对其保护不能流于表面或形式。从雄安新区传统民居的分类、特征、选址、及建筑构件装饰等入手,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雄安新区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价值,找出了该地传统民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与发展对策,以解决新区规划建设中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问题,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参考。
    • 陈飞龙; 谢采邑; 钟春燕; 季豫函; 宋晶
    • 摘要: 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扶持下,使得不少落后地区开始着重发展旅游业,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本文旨在探讨甲居藏寨发展情况与甲居藏寨传统民居之间的关系;运用设计手法解决当代产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给藏式民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现代的更新手法和抗震技术在嘉绒传统藏寨设计中的运用。
    • 无; 田方方(摄影); 母卓尔(译)
    • 摘要: 场地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是一个以展示御窑瓷器文物为主的博物馆,位于景德镇历史街区的中心,毗邻明代御窑遗址。它的周围有各种历史建筑,包括传统民居、私家民窑、工厂和1990年代末兴建的住宅。这些建筑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城市结构,并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历史背景的地段环境。
    • 高兴宇; 石谦飞
    • 摘要: 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和传统地域建筑的发展研究,需要对传统民居建筑文化重新转译,而目前国内对传统装饰构件的研究还停留在艺术人文或部分节点的方向上,缺乏跨学科研究和从房屋的整体营造结构出发进行定量分析。因此研究了晋北传统民居木质装饰构件的营造特性,通过前期调研基于有限元分析对晋北代表性木结构五架檩木结构、广亮大门木结构、垂花门木结构进行研究,结合DLUBAL RFEM软件进行模型构建和模拟,通过施加横向荷载将同一木构有装饰构件和无装饰构件两种状态下产生的最大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了晋北传统民居木质装饰构件的营造特性:晋北民居注重实际功能用途,多数装饰构件都有着其结构功能,它们不仅有着装饰艺术,更有着重要的维护性作用;在同一木结构体系下,有装饰构件比无装饰构件更能抵御横向剪力,使木结构整体更为稳固,遇到横向荷载时产生的位移较小,整体木构抗剪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有装饰构件和无装饰构件两种条件下受到的水平荷载和最大位移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斜率上的差值证明二者整体木构稳定性有较大的差距。装饰构件的拉结作用提高了受力节点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民居木构整体的稳定性。将装饰构件与营造技术结合研究可以为今后对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与营造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 高峰; 罗乐
    • 摘要: 徽州月梁是徽州传统民居的大木构件,其既具有结构性,又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是徽州传统民居中极具在地性特色的重要构件。本文通过史料考证、田野调查和纹样绘制,探析徽州明清月梁的起源,并将其演变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为进一步探讨徽州明清月梁的渊源和演变提供理论依据。据史料考证,徽州月梁是由中原移民在三次大迁徙中带入徽州并得以保留发展。从明初到清末,徽州月梁的形制和纹样表现出从古拙到繁丽转变之趋势,明前中期古拙质朴,明末清初秀气绮丽,清代中后期则繁华富丽,各具特色,整体呈现出由简入繁的演变趋势。
    • 王亦迪
    • 摘要: 本文以传统民居建造设计逻辑为基础,以“营造技艺”为桥梁,探索同类型传统民居的建造思路,提取现代建筑利用传统民居元素的转译手法,寻找以重塑传统民居建筑模式体系为出发点,遵循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现代转译的基本原则,为传统民居改造和建设提供思路,以现代手法增强传统民居的适应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