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
训诂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9篇,主要集中在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3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文教资料、学语文、中医文献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文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2009年两岸四地“《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训诂的相关文献由130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今庸、卞仁海、王育林等。
训诂
-研究学者
- 李今庸
- 卞仁海
- 王育林
- 刘精盛
- 范登脉
- 高明乾
- 赵宗乙
- 黄作阵
- 黎千驹
- 刘坤
- 刘素婷
- 吴亦琦
- 孙雍长
- 左林霞
- 杨琳
- 鲍良红
- 于峻嵘
- 姚红卫
- 宋永培
- 方向东
- 杨宗育
- 楊琳
- 王凤产
- 王彦坤
- 胡俊俊
- 胡海宝
- 胡琼
- 苏杰
- 赵生群
- 马固钢
- 乔德平
- 刘忠华
- 单殿元
- 吴弥漫
- 吴祺
- 吴辛丑
- 姜燕
- 婴父
- 孟蓬生
- 张华文
- 张延成
- 张新武
- 彭再新
- 彭慧
- 曾昭聪
- 李中生
- 李超
- 杨白云
- 林源
- 楊琳1
-
-
陈蕾;
陈丽
-
-
摘要: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其中“茝”“芷”二字在《离骚》中共出现六次。以“茝”“芷”二字在现代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出现的注音、释义矛盾为研究视角,结合古代文献、字书、辞书、韵书以及本草类书籍,以追溯“茝”“芷”二字读音和释义的时代变迁,对“茝”“芷”二字关系进行综合考证分析。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在先秦时期“茝”“芷”二字是不同的字,从汉代开始“茝”“芷”二字逐渐混用、互释。同时,“茝”字的两个读音是在语音演变中被分化而出。
-
-
杨云彪
-
-
摘要:
但凡工具书,往往是终极关怀式的训诂,教以原理和书本知识。但对于入门读者而言,由于经验缺失,训诂之法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达成事功。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公羊传》和《榖梁传》,已经在话题基础上用对话体答问的方式解了《春秋》。今天立法专家们编写的法律释义和答复有类似的格调,西式的教科书常常也大体如此。
-
-
周佳燕
-
-
摘要:
《张子正蒙注》是王夫之对《正蒙》的注解,其作为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作。《注解正蒙》是清代《正蒙注》研究的鼎足之作,探讨两书在训诂术语、训释特色等方面存在的异同,从其间管窥王夫之的训诂的主要内容、主要特色,揭示二者的训诂成就,对其贡献与缺失进行归纳。
-
-
李超
-
-
摘要:
《九歌·山鬼》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常被高校以及中小学教材收录。自洪兴祖《楚辞补注》开始“,君思我兮然疑作”之“然疑”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后代注释者对此持不同的态度:有的学者支持王逸的观点,有的支持洪兴祖的观点。对此,本文尝试从训释的理据性、后代“然疑”合用用例的语义、《山鬼》全篇的感情态度、辞书中义项的收录和排列顺序的情况四个维度出发,说明洪兴祖《楚辞补注》将“然”训为“确信不疑”的合理性。
-
-
吴亦琦
-
-
摘要:
《朱子语类》保留了大量的文化词语,其中“跛倚”涉及中国传统礼仪禁忌,指姿势歪斜不正。“跛倚”承《礼记》而来,但使用范围扩大,由指站立不正到兼指站坐不正,现代汉语中“跛倚”的词义分散给“歪斜”“斜倚”“倚靠”“靠”等词。
-
-
王立军
-
-
摘要:
任何语言的词汇和词义都是成系统的。在辞书当中,词汇及其意义经过一定程度的整理和归纳,更易于呈现其内在的系统性。借助“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训释系联功能,对《说文》等四部古代辞书中的直训材料进行多层级系联,可以更为直观、全面地呈现上古汉语词汇的复杂网络关系。其中直接系联关系词数量较多、处于训释系联图焦点位置的词,叫训释系联焦点词。这些训释系联焦点词在各辞书中的具体分布和训释角色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词汇特征,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核心词语义特征,即易认知性、广义性和多义性,是上古汉语核心词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
-
-
张颖慧
-
-
摘要:
郝懿行的《海错》是古代山东唯一一部关于海洋生物的古籍,也是一部很好地体现了他训诂思想与特点的名物专书。该书保存了古代海洋生物的一些重要资料,为考证古代渤海、黄海水产资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该书包括描绘海错、辨析名物异同、考究事物源流、驳斥谬说等训诂内容,表现出重视目验、引书丰富、擅用以音求义求源方法、语言精细形象的特点,具有举足轻重的文献学、语言学、辞书学研究价值。当然,该书也存在分类欠妥、所记海错数量偏少、个别地方描述虚夸、目验之物囿于一地等不足。
-
-
俞修齐
-
-
摘要:
根据甲骨文造字字义,“习”本是实践的意思,所以“学”的喜悦来源于实践的成就感与其中的自我能力提升。结合孔子生平,我们可以对整段话得到新的且贴合原典意思的境界说。结合现实,“实践教学”是我们非常需要去关注并使用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双方对实践的共同关注,实现知识传递过程的高效性与高质量。
-
-
-
-
摘要:
《文獻語言學》爲學術集刊,每年兩輯。本刊宗旨是:立足事實分析語文現象,依據文獻研究漢語歷史,貫通古今探索演變規律,融會中外構建學科理論,凝聚隊伍成就學術流派。本刊注重出土文獻、傳世文獻包括海外漢籍的挖掘與利用,刊發原創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獻語言學理論與方法、漢字與漢字史、訓詁與詞彙史、音韻與語音史、語法與語法史、方俗語與方言史、語文與語言學史等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
-
-
李超;
郝继东
-
-
摘要:
《毛诗故训传》对《诗经》的注解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说明《诗经》中的修辞:除了标出“兴”体外,《毛传》还指出了比喻、模状、避复、倒文、讽刺、指代、镶嵌、连类而及等多种修辞格,以及词类活用这种类修辞格,体现了战国末年训诂学家的朴素修辞观念,反映了这一时期修辞研究的基本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