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终极关怀

终极关怀

终极关怀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60篇;相关期刊780种,包括佛教文化、人文杂志、天津社会科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海峡两岸“中国文化与宗教大同暨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终极关怀的相关文献由1162位作者贡献,包括韩传强、潘知常、曹永国等。

终极关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5 占比:87.1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1.04%

专利文献>

论文:160 占比:11.86%

总计:1349篇

终极关怀—发文趋势图

终极关怀

-研究学者

  • 韩传强
  • 潘知常
  • 曹永国
  • 李翔海
  • 胡建
  • 张灵
  • 张莉
  • 胡山林
  • 郭齐勇
  • 刘贤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云彪
    • 摘要: 但凡工具书,往往是终极关怀式的训诂,教以原理和书本知识。但对于入门读者而言,由于经验缺失,训诂之法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达成事功。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公羊传》和《榖梁传》,已经在话题基础上用对话体答问的方式解了《春秋》。今天立法专家们编写的法律释义和答复有类似的格调,西式的教科书常常也大体如此。
    • 杨慧林
    • 摘要: 自保罗·蒂利希提出“终极关怀”的命题,这常常代表着根本的价值理想。然而蒂利希的进一步讨论,恰恰是针对“自以为义”的神话;弗莱接续这一话题,则干脆是回到截然相反的“初级关怀”。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就此提供了生动的解说:“被作孽多过自作孽”的幻想,其实正是“自我神圣化”和“自我合法化”的虚妄;理性、历史甚至信仰的悖谬,又不断重构“终极”的问题,因为被误以为“终极”的种种追求可能正是“终极”之所以缺失的根本。本文试图将莎士比亚的文本还原于“天下出了乱子”的历史语境,从蒂利希和弗莱的讨论重读《李尔王》,也经由本文的读解为“终极关怀”提供一种文学的解说。
    • 涂艳
    • 摘要: 在现当代文学,李娟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让人值得关注的作家。她的文字如此的平实又如此的坚韧,她的作品如此的平凡又如此的震撼。从2003年创作《阿勒泰的角落》开始,到2017年11月首次出版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用自然、流畅的笔触,用“原生态写作”展现了阿勒泰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描述了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广袤无垠的戈壁顽强抗争的过程,随后强调生命个体应该回归自然、回归本性的生活状态,最后用朴实的语言诠释了要对每一个个体都应进行终极关怀
    • 潘永清; 赖俊雅
    • 摘要: 终极关怀起源于人类理性的超越本性,实质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最高追问。西方古典哲学从人的有限理性出发,试图以世界的统一性根据作为人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拱顶石”。基督教从上帝出发,以信仰的便捷法门来允诺灵魂得救的人生之最为关切。无论是从有限还是从无限出发,最高价值和意义的建构难免陷入困境。人生最高价值和意义只能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被建构起来。
    • 崔小花
    • 摘要: 陈平是谁?28年前,他仅凭7个人、3台车、30万元的起步资金,造就了中国物流行业的神话,成为“中国民营快递第一人”。20年后,他身上被加上了另一个“第一人”的称号。2013年,源于泰康生命产业链最后一环布局的战略需求,泰康终极关怀业务正式启动上线。正在寻求事业再突破的陈平,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泰康“终极关怀”事业的大旗。
    • 彭涛; 彭晨
    • 摘要: 瘟疫叙事是人类建构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于健康想象与生命救赎的动力机制下,当代中国电影的瘟疫叙事逐渐形成了一个从断裂的到连贯的时间、从单一的到多元的风格的进化图景,建构了"病人"与"政治人"两种不同的人格结构范型,在对瘟疫与死亡的影像展演中显示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 曹雅丽; 王蒙
    • 摘要: 有人说过,不管写什么,王蒙始终把自己的生命摆进去,而且有一种向时代和人心喊话的风格。从最早的《青春万岁》中的畅快呼喊,到后来《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真诚关切,再到后来《这边风景》《春之声》和最新《笑的风》等,这些作品都透露着人间烟火气,折射出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流露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世道人心的热肠。毋庸置疑,王蒙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积极参与者、经历者与思考者。新年伊始,本刊记者采访了“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
    • 郭文良
    • 摘要: 教育境界的理想是人对教育境界的美好期待与真诚渴望,蕴含着崇高的价值追求,是教育合理规划、稳步推进、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既需要观照个体的发展与幸福,又需要观照人类的发展,即把个体发展与人类发展统一起来.教育境界的理想追求包括教育的育人理想和社会建构理想.教育的育人理想是培育有境界的人,这是人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包括自由之人、文化之人、博爱之人、强健之人与智慧之人.教育的社会建构理想是建构有境界的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包括正义社会、民主社会、法治社会、文明社会与幸福社会.教育的育人理想和社会建构理想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实现了育人理想,才能构建出理想社会,而理想的社会又为育人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郭文良
    • 摘要: 教育境界的理想是人对教育境界的美好期待与真诚渴望,蕴含着崇高的价值追求,是教育合理规划、稳步推进、优质发展的重要保障。教育既需要观照个体的发展与幸福,又需要观照人类的发展,即把个体发展与人类发展统一起来。教育境界的理想追求包括教育的育人理想和社会建构理想。教育的育人理想是培育有境界的人,这是人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包括自由之人、文化之人、博爱之人、强健之人与智慧之人。教育的社会建构理想是建构有境界的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主要包括正义社会、民主社会、法治社会、文明社会与幸福社会。教育的育人理想和社会建构理想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实现了育人理想,才能构建出理想社会,而理想的社会又为育人理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赵晓宇
    • 摘要: 莫砺锋先生笔下的陶渊明和苏轼会给人产生一种亲近感,这是因为他以平等的眼光去解读这两个诗人,从而真正地理解了这两位诗人的精神内涵。莫砺锋笔下的苏轼和陶渊明都具有率真的性情与高尚的道德修养,所以苏轼才会不断地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他们虽然都因为政治的原因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依然能够安贫乐道,将朴素的生活诗意化。并且在人生的终极关怀上都一致追求现实人生的满足,而不留恋那虚无缥缈的仙佛境界。莫砺锋一再强调通过阅读陶渊明和苏轼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体会他们是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这将对我们受益无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