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障碍
行为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2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育、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9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41650篇;相关期刊425种,包括现代特殊教育、心理与健康、中国民康医学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2013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会议、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等;行为障碍的相关文献由1247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芳珍、本刊编辑部、等等。
行为障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1650篇
占比:98.37%
总计:42338篇
行为障碍
-研究学者
- 周芳珍
- 本刊编辑部
- 等
- A·尼克尔
- K·詹森
- S·G·佩德森
- U·博尔乔
- 刘爱军
- 张海涛
- 李安民
- 王坚
- 苏林雁
- 刘丰韬
- 吴汉荣
- 孙一忞
- 崔歌平
- 李遵清
- 杜亚松
- 沈博
- 沈岩
- 王建民
- 磨丽莉
- 肖芸
- 薛云
- 邬剑军
- 郁文博
- 金星明
- 陶芳标
- 零枝
- 黄志力
- C·鲁吉奥特
- F·鲁吉恩
- H-J·默比乌斯
- J·H·黑利根斯坦
- Richard Harrington
- T·马塞尔
- 冯桂英
- 况伟宏
- 刘新学
- 刘破资
- 吕巧玉
- 吴爽
- 周玉颖
- 周静
- 姜佐宁
- 宋丽萍
- 尤靖
- 左传涛
- 张为良
- 张先春
-
-
蓝屏
-
-
摘要:
抽动症属于行为障碍疾病的范畴,属于神经椎体外系功能缺陷,多发生在儿童群体,大多起病于3~12岁。而春季是抽动症的易发时节,这是因为春季万物复苏,人的大脑神经细胞相对活跃,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故容易诱发抽动症和多动症。抽动症与行为怪异有本质区别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行为有“异”,不知如何判断孩子只是调皮、好动或扮怪象,还是患上了抽动症?其实,这很好区分,如果只是孩子行为怪异,则是可控的,是能自主停得下来的;而抽动症是不由自主的,孩子无法自己控制。
-
-
施路一
-
-
摘要:
朊病毒感染是一类被称为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疾。主要特点是潜伏期长,一般为数月、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病程缓慢但呈进行性发展,均以死亡告终;临床上出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震颤、痴呆和行为障碍等神经症状;机体感染后不发热、无炎症、不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即查不出特异抗体,又难以用血清学反应进行诊断;病理剖检变化以脑灰质的海绵样变为特征。
-
-
陈岑;
徐纯鑫;
陆洋阳;
徐佳;
任婕;
李佳敏;
沈敏
-
-
摘要: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传统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言语治疗(speech therapy,ST)等。
-
-
张文燕;
王琳
-
-
摘要:
目的对笔者2011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进行修订,以便让该问卷更符合中学生当下情况。方法采取方便取样法从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选取初高中生300名、初高中教师30名,向学生、家长、教师发放开放式问卷,了解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出现的学习行为障碍表现;采取方便取样法从山西省太原市、晋中市选取初高中生200名,以考查修订题目后的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的描述是否符合中学生的语言习惯,是否存在歧义和无法理解的项目;采取方便取样从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广东省佛山市、辽宁省大连市选取2831名初高中生发放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校标效度检验。采取方便取样从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辽宁省大连市选取392名初高中生发放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采取方便取样从山西省太原市和晋中市、广东省佛山市选取初高中生389名,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结果修订后的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共计40个项目,包含考试焦虑、学习低效、厌学、学习分心、学习习惯5个因子。考试焦虑、学习低效、厌学、学习分心、学习习惯、总体的同质性信度依次为0.829、0.801、0.787、0.753、0.716、0.899,重测信度依次为0.883、0.865、0.847、0.813、0.872、0.902。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各因子、总体得分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居于-0.614~-0.243之间;与语文成绩的相关系数居于-0.565~-0.312之间。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的模型拟合度良好。结论修订后的中学生学习行为障碍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
-
田璐;
迟勇
-
-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饮酒者超过20亿,其中7630万人可以被诊断为酒精使用所致障碍,而有害使用酒精导致全球疾病负担的5%以上[1],酒滥用和酒依赖已然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而在我国,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酒精使用障碍的12个月患病率为1.8%,终生患病率为4.4%[2],人均酒精消费量自2005年至2016年从4.1L升至7.2L,增幅76%,而终生戒酒率却自50.9%降至42.1%[1]。2020年Lancet发表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中提示饮酒是25~49岁人群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2019年有近250万人因饮酒导致死亡,其中有超过200万为男性[3]。酒精带来的任何健康益处或许都会被其毒性作用所掩盖[4],它不仅危害个人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系列精神心理问题,本文就酒精相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做一概述。
-
-
秦静
-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氯氮平分散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将我院收治的90例AD伴行为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氯氮平分散片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的95.56%,和对照组的66.67%对比显著更高(P0.05);经积极医治后,在MMSE评分方面观察组均显著要比对照组高,而BEHAVE-AD评分则显著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AD伴行为障碍患者,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联合氯氮平分散片医治疗效明显,能够促进患者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改善,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所以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
-
零枝;
磨丽莉;
廖海岑;
刘婵燕;
莫丹萍;
周芳珍
-
-
摘要:
目的:探讨笑声瑜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与快感缺失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笑声瑜伽干预,疗程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护士用住院精神患者观察量表(NOSIE)、中文版情感淡漠自评量表(AES-S)和快感缺失量表(DARS)的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NOSIE总分及各因子评分、AES-S总分、DAR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8周末,研究组的NOSIE总分和各因子评分、DARS总分、AES-S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笑声瑜伽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障碍和情感淡漠,缓解其快感缺失,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
张强;
吕延宝;
单玲;
杜琳
-
-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以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通常伴随感知觉、认知、交流、行为障碍、癫痫及继发的肌骨问题[1]。CP患儿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各种策略提高自身潜在功能和社会参与度,其中就包括预防和延缓由继发性损伤对身体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害。
-
-
高春英
-
-
摘要:
伴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健康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被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精神障碍疾病的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有着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特征。《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明确指出,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其中,精神分裂症是以知觉、思维、情感、行为之间的相互不协调及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环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本病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官能症症状最为常见。有些患者表现为精神活动逐渐变迟钝,与人疏远、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独自呆坐、寡言少语,或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无目的漫游。
-
-
高严;
战玉军;
曹建国;
邹培斧;
聂慧波
-
-
摘要: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由于发育中的脑(胎儿或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2]。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儿童青少年版》(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Disability and Health for Children and Youth Edition,ICF-CY),2013年完成了ICF-CY国际中文版的翻译和标准化工作。
-
-
庹虎;
姚宝珍;
刘小雪;
余诗倩
-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障碍、学习障碍、运动及精神发育障碍等行为异常,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4月以来95名2-16岁不同发作类型癫痫患儿(癫痫组)及同时期入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95名,采用conners行为问卷方式进行评估,观察患儿行为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癫痫组患儿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影响行为障碍的因素与患儿家庭类型、患病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的对照,值分别为:42.0,20.09,33.6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儿行为发育存在多种异常表现,其心理及行为状况与家庭类型、患病持续时间、发作严重程度有密切关联,临床中医师在积极控制痫样发作的同时,采用心理支持、行为矫正等方式干预也是一门必修的功课.
-
-
皇甫莲锐
- 《2013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研究会议》
| 2013年
-
摘要: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还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通过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在改善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中的作用,在对学生的进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到其中,从而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
-
-
-
-
朴轶峰;
吕爽;
欧阳少维
- 《第十四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评价治疗效果。方法:自制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住院临床特征、治疗用药物等,对人组对象逐项填写并统计分析,并以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在入院时及治疗六个月后评定。结果:精神发育迟滞者除智能损害与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外还存在精神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合并癫痫等,治疗后病情得到改善(ADL量表治疗前后评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者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是行为障碍、个性障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有助于病情改善。
-
-
-
李安民;
刘爱军;
张海涛
-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暨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家委员会2010年北京神经外科年会》
| 2011年
-
摘要:
本组患者共计25例,诊断依据为IQ<70,伴有多种行为和情绪异常.对患者的总体病情评估采用大体评定量表,智商采用韦氏智力量表测定.每位患者在术前接受测评,术后6月在门诊或电话再次测评.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给予头颅PET检查,手术采用Leksell G立体定向头架,安装时使其基环尽量与AC-PC线平行。本组25例患者中,有16例完成PET检查。仅5例PET显示各脑区葡萄糖代谢正常,25例患者的GAS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分值明显增加,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一过性尿失禁或小便费力22例。
-
-
-
-
-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8.0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非人受试动物中诱导可向帕金森表型转归的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RBD)表型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向非人受试动物的单侧或双侧脑桥被盖背外侧下核(SLD)立体定向注射能够诱导突触核蛋白病理变化的物质;2)评估所述非人受试动物的RBD表型的诱导情况;3)在所述RBD动物中评估帕金森表型的诱导情况。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突触核蛋白病理性RBD模型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了通过向SLD核团立体定向注射可诱导突触核蛋白病理的预制纤维体(PFFs),借助于该纤维体“播散‑成核”的病理诱导特性从而构建可向帕金森表型转归的小鼠RBD模型,预期该模型可为未来研究中阐明RBD的病因、发病机制、帕金森转归及研发有效的阻断药物提供重要的动物模型基础。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