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教育、心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6100篇;相关期刊149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父母必读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三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等;品行障碍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彩谊、吴丽慧、姚树桥等。

品行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1 占比:1.2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100 占比:98.76%

总计:16302篇

品行障碍—发文趋势图

品行障碍

-研究学者

  • 刘彩谊
  • 吴丽慧
  • 姚树桥
  • 宁丽
  • 张惠敏
  • 汤春萍
  • 王慧丽
  • 罗学荣
  • 陶然
  • 付泽雯

品行障碍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梓霖; 王一集
    • 摘要: 2022年暑期,“学习困难门诊火爆”引起全网热议,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弥漫于家长间的教育焦虑,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孩子确确实实地出现了特异性的学习障碍,需要接受干预和治疗。近年来,除了学习障碍,多动症、抑郁、焦虑等五花八门的“时髦”障碍不断刷新着大众的认知。不少人产生疑惑: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在《成长的烦恼:儿童、青少年发展障碍解析》一书中,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王一集以通俗易懂的表述,为人们介绍了包括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破坏性和品行障碍在内的4种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发展障碍。
    • 唐雅婷; 朱晓茜; 甘易翘; 黄丽娟
    • 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中抽取60例,以随机方式进行分两组,每组30例,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评价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健康知识了解度与常规组对比,有对比优势性(P<0.05),护理后,综合组不良心理评分相比常规组更低(P<0.05),综合组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更高(P<0.05),护理后,综合组与常规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综合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对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患者可促进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善疾病症状。
    • 柯晓燕; 徐秀; 陈立; 杨莉; 杨斌让; 胡庆梅; 程明安; 张崇凡
    • 摘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年龄、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活动过度、冲动,且显著影响患儿的生活、学业、社交和家庭等功能[1]。研究表明,学龄前ADHD儿童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及焦虑抑郁问题的风险更高[2,3],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有可能出现破坏性行为和物质滥用,导致严重后果[4]。针对父母(或主要照养者)的行为管理培训(Parent Training in Behavior Management,PTBM)和基于教室的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BM)是学龄前ADHD的一线治疗方法[5-11]。
    • 李涛; 肖玉琴
    • 摘要: 晶行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的一种精神障碍,表现出反复持续的违反社会规则或者做出与年龄不相符的越轨行为。品行障碍可以分成三种亚型且发展路径存在差异,一种始发于青少年期,表现为对规则和权威的对抗;另外两种始发于儿童期,其区别在于其中一种具有高水平冷漠无情特质,而另一种冷漠无情特质水平不突出,仅仅表现出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青少年期发生型表现的攻击和暴力行为较少,较少可能发展为成人期的反社会和犯罪行为。儿童期发生型表现出的问题更严重,其中高冷漠无情特质亚型的不良行为持续时间更长,后果更严重,且预后不良。高冷漠无情特质者在情绪情感方面存在缺陷,更容易受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且遗传的影响更大。在未来的矫治方面,应将晶行障碍按照三种亚型进行分类矫治:青少年期发生型更多的归因于环境和父母教养,从家庭治疗着手可以较好地达到矫正效果;低冷漠无情特质发生型可从提高元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心智化水平等方式进行矫治;高冷漠无情特质发生型应该多考虑提升人际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共情水平、多设置以奖励为驱动的干预项目。
    • 雷莉; 刘旭峰; 王化宁; 张小娇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选取1135名少年犯,根据人格诊断问卷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结构式访谈,筛选出50例,将其分为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CD+AP)组(n=26)和品行障碍(CD)组(n=24),采用注意网络测验(ANT)评估其注意警示、定向和执行功能特点,并与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CD+AP组的注意定向效能[(37.02±15.72)ms]显著低于CD组[(44.34±15.41)ms](P<0.01),却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31.29±12.16)ms](P<0.05);CD+AP组注意执行功能[(65.83±19.55)ms]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77.59±14.49)ms](P<0.05)。结论: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的注意定向功能和执行功能异常增强,这可能与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 关慕桢; 黄微; 廖扬; 王亚培; 刘旭峰
    • 摘要: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CD)少年及具有反社会人格(AP)成人注意保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点.方法:对24例CD少年(CD组)和22例AP囚犯(AP组)进行注意保持的ERP检测,采用关联性负变(CNV)经典范式,分析刺激后500~1000 ms,1000~1500 ms和1500~2000 ms时段的CNV波幅,并与23名正常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ERP结果显示,CNV波幅在500~1000 ms时段CD组[(-4.853±0.561)μV]和NC组[(-5.482±0.435)μ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AP组[(-3.446±0.486)μV](P均<0.05);1000~1500 ms及1500~2000 ms时段CD组[(-2.950±0.439)μV、(-0.645±0.695)μV]及AP组[(-2.857±0.347)μV、(-2.129±0.626)μV]显著低于NC组[(-4.813±0.358)μV、(2.251±0.647)μV](P均<0.01).结论:CD少年注意知觉正常,但保持能力受损;AP囚犯注意保持能力缺乏;这可能与他们行为冲动和无计划相关.
    • 丁凯景; 周国岭; 丁雨钦; 周圆月; 刘艳; 简凤清; 廖文静; 童海静; 孙玉燕; 李艳萍
    • 摘要: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NMDA2A基因(GRIN2A)和NMDA2B基因(GRIN2B)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门诊及住院的ADHD患儿(ADHD组)49例及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50例,抽取外周血样本,提取DNA,根据dbSNP数据库及既往文献选取GRIN2A的rs2229193和GRIN2B的rs2284411作为候选基因位点,设计引物序列,行PCR扩增及结果判读.比较两组GRIN2A基因型频率G/G和G/A,GRIN2B基因型频率C/C和(T/C+T/T)的分布差异.结合ADHD症状评定量表和神经心理测评[SNAP-Ⅳ儿童注意力量表(包含注意缺陷分量表、多动冲动分量表、对立违抗分量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Conners父母评症状量表(PSQ)、注意力竞量测验(T.O.V.A.)]得分,比较GRIN2A、GRIN2B不同基因型ADHD患儿的症状.结果 两组GRIN2A基因型频率、GRIN2B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IN2A为G/A+A/A基因型的患儿较G/G基因型的患儿有更高的SNAP-IV对立违抗分量表得分以及更高的PSQ品行问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RIN2B为C/C基因型和T/C+T/T基因型的两种患儿SNAP-IV、C-WISC、PSQ、T.O.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RIN2A中A等位基因携带患儿可能有更多的对立违抗行为和品行问题,提示GRIN2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DHD患儿对立违抗障碍及品行障碍相关.
    • 陈炜娜
    • 摘要: 攻克品行障碍学生转化的难关只有决心和行动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家校勤沟通,争取同事支持,找准学生问题,放大优点,积极表扬,探本求源,对症下药,能使品行障碍学生消除不良行为,重塑自我.
    • 钟宛桦
    • 摘要: 目的:探讨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家庭教养方式和自我价值感特点,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医院抽取100名品行障碍的青少年,选取信效度较高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以及《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品行障碍青少年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这三个维度与常模有着显著的差异.(2)品行障碍青少年的总体自我价值感对比常模存在着明显差异.(3)家庭中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维度均与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家庭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品行障碍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
    • 明庆森; 张静; 程长; 董戴凤; 孙小强; 陈文; 姚树桥
    • 摘要: 目的 探讨催产素鼻雾剂对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品行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纳入催产素组(46例,催产素鼻雾剂每日给药2次,每次24 IU,连续给药2周)与安慰剂组(51例,给予0.9%氯化钠溶液,操作方法同催产素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疼痛共情任务及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评估患者共情能力.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共情能力.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共情任务测评中的针头-痛苦表情维度评分(F=13.86,P<0.001)、IRI总分(F=5.59,P=0.020)及共情关心因子分(F=4.99,P=0.028)的时间x组别交互效应显著.IRI量表观点采择因子分的组别主效应显著(F=4.22,P=0.043).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经2周干预后,在疼痛共情任务中催产素组患者的针头-痛苦表情评分明显高于基线时评分(t=-2.08,P=0.040).干预2周后,催产素组患者的针头-痛苦表情评分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被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22).干预2周后,催产素组的IRI总分(t=-2.58,P=0.011)及共情关心因子分(t=-3.15,P=0.002)均高于基线水平.干预后,催产素组IRI总分(t=2.30,P=0.024)及观点采择因子分(t=2.57,P=0.012)均高于安慰剂组.结论 催产素可改善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可能对认知及情感共情能力均有提高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