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注意网络

注意网络

注意网络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心理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30681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心理学探新、人类工效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三届运动辅具与健康促进国际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体医结合研讨会等;注意网络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汪凯、田仰华、刘锴等。

注意网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30681 占比:99.98%

总计:330757篇

注意网络—发文趋势图

注意网络

-研究学者

  • 汪凯
  • 田仰华
  • 刘锴
  • 叶小飞
  • 姜庆军
  • 孙钢
  • 李勃
  • 杨斌
  • 汪晓翠
  • 范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周亚兰
    • 摘要: 目的:基于注意网络测试范式探讨不同级别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各注意子网络的差异.方法:选取黑龙江体工队拳击健将运动员十人,吉林体育学院二级运动员十人,对这二十名拳击运动员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在进行行为学测试的同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运动员各脑区的血氧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健将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注意网络中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结果表示在警觉网络中,两组运动员在rIPL处血氧激活量具有显著性(P<0.05);在定向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GF处差异显著(P<0.05);执行控制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PL(P<0.01)和rDLPFC(P<0.05)处差异显著.结论:拳击运动员的级别越高,警觉网络效应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越强;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区域越大,运动员的执行控制功能越强.
    • 董麟瑞; 晏斌; 冯思同; 宁艳哲; 冯正田; 贾竑晓
    • 摘要: 目的初步探究肾虚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与注意网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26例肾虚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为病例组。同时按照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组间匹配的原则,选择24例男性健康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注意网络测试。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肾虚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平均反应时间和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与肾阳虚积分呈正相关性(r=0.408,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执行控制网络效率值与肾虚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有关(P<0.05)。结论肾虚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执行控制功能异常改变,这可能与注意控制功能相关脑区神经活动的改变有关,为中医从肾论治肾虚型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 杜昕宇; 韩亮; 高媛; 杨蕾; 敖丽红; 朱小茼
    • 摘要: 颜色知觉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是指意识对一定信息或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的过程,是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中心主题。近年来环境因素对注意加工的影响也是众多学者所研究的热点,颜色作为感知觉加工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分析,阐述个体知觉颜色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影响颜色知觉加工的因素以及国内外关于背景颜色影响注意加工的研究现状。探讨颜色知觉影响注意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以期能够促进颜色知觉在注意加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 周登文; 马路遥; 田金月; 孙秀秀
    • 摘要: 近年来,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单图像超分辨率重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如特征利用率低、网络参数量大和重建图像细节纹理模糊等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特征融合注意网络的单图像超分辨率方法,网络模型主要包括特征融合子网络和特征注意子网络.特征融合子网络可以更好地融合不同深度的特征信息,以及增加跨通道的学习能力;特征注意子网络则着重关注高频信息,以增强边缘和纹理.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主观视觉效果,还是客观度量,我们方法的超分辨率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代表性的方法.
    • 雷莉; 刘旭峰; 王化宁; 张小娇
    •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群体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选取1135名少年犯,根据人格诊断问卷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结构式访谈,筛选出50例,将其分为反社会人格障碍高危(CD+AP)组(n=26)和品行障碍(CD)组(n=24),采用注意网络测验(ANT)评估其注意警示、定向和执行功能特点,并与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CD+AP组的注意定向效能[(37.02±15.72)ms]显著低于CD组[(44.34±15.41)ms](P<0.01),却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31.29±12.16)ms](P<0.05);CD+AP组注意执行功能[(65.83±19.55)ms]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77.59±14.49)ms](P<0.05)。结论: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高危群体的注意定向功能和执行功能异常增强,这可能与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
    • 孙瑞; 刘金明; 郑洋; 马艳; 陈永进; 任祥顺
    •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体外冲击波组、肌内效贴贴组及与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肌内效贴组另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冲击波组运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体外冲击波与肌内效贴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评估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和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VAS、FMA、MAS评分及肩关节P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VAS、FMA、MAS评分均低于其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的VAS、MAS评分低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FMA评分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P<0.05).治疗后3组的肩关节PROM均低于其治疗前(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肩关节PROM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组的肩关节PROM低于体外冲击波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体外冲击波组和肌内效贴组.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与肌内效贴联合冲击波治疗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缓解上肢痉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
    • 曹小梅; 沈晓霜; 李欣; 陈彬彬; 钟慧
    • 摘要: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注意网络功能特点.方法:纳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40例为抑郁障碍组,及正常青少年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注意网络试验程序检测双侧视野对不同箭头类型和线索类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并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和错误率评估注意网络的警觉效应、定向效应以及执行控制效应.结果:注意网络测试中,抑郁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右侧警觉效应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抑郁障碍组左侧执行效应错误率与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正相关(r=0.551,P=0.008).结论: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注意功能部分受损,主要表现在注意警觉和执行功能方面,且执行功能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 叶青; 杨婷; 周亮; 章丽雅; 张利; 叶祥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醒神通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注意网络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6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同时根据患者自发言语的流畅性与否,进一步将研究组分为流畅性失语组16例与非流畅性失语组14例.两组失语症患者均接受常规言语语言治疗(speech language therapy,SLT),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醒神通窍针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结束后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NT及CRRCAE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警觉时间增加,执行控制时间及总反应时间减少,正确率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警觉时间、执行控制时间、总反应时间及正确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RRCEA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流畅性失语组比较,流畅性失语组治疗听理解、复述和阅读方面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神通窍针法可提高脑注意网络的警觉时间及执行控制能力,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在流畅性失语患者中更为明显,其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 王铄辰; 陈奥博; 曹成龙; 马生辉; 冯煜; 宋健
    • 摘要: 认知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与病人的预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注意功能作为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影像技术的日益发展下,注意功能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并逐步转到认知行为潜在神经机制和神经解剖的研究。在传统注意研究的基础上,Posner和Petersen[1]首次提出将选择性注意系统依据功能和解剖定位差异分类,并逐步形成了著名的注意网络学说。
    • 史新广; 冯成志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类型大学生注意网络加工的特点。方法采用4(神经类型:灵活型,安静型,兴奋型,抑制型)×4(线索类型:双线索,无线索,有效空间线索,无效空间线索)×2(目标条件:目标-干扰一致,目标-干扰不一致)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究不同神经类型大学生注意网络加工的差异。结果(1)灵活型和安静型的反应时显著快于兴奋型和抑制型;(2)各神经类型间的警觉和定向网络无差异;(3)在执行控制网络上,灵活型显著优于其他三种神经类型。结论高平衡性的神经类型相对于低平衡性的类型,其注意网络加工更快;不同神经类型在警觉和定向网络上无差异,高灵活性神经类型相对于低灵活性的类型执行控制效能更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