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
乙酰半胱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药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0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5888篇;相关期刊340种,包括现代诊断与治疗、临床肺科杂志、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暨中国老年医学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呼吸和危重病学术会议等;乙酰半胱氨酸的相关文献由2400位作者贡献,包括庄让笑、王福根、方红英等。
乙酰半胱氨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5888篇
占比:97.79%
总计:36699篇
乙酰半胱氨酸
-研究学者
- 庄让笑
- 王福根
- 方红英
- 席建军
- 邵益丹
- 史婷婷
- 张水军
- 戈艳蕾
- 潘旭旺
- 金三九
- 黄蕾
- 刘寿荣
- 孙晶晶
- 崔建华
- 王红阳
- 胡建明
- 郭树华
- A·格拉萨诺
- 任红
- 何韺
- 刘宗平
- 卢山
- 吴锡铭
- 周璇
- 娄国强
- 孟晓萍
- 李建华
- 李敬
- 李繁丽
- 杨波
- 梅雪臣
- 温天文
- 石小枫
- 蔡兆斌
- 钟南山
- 黄振华
- 于振香
- 付乃宽
- 傅祖红
- 冯伟
- 刘伟
- 刘晓宁
- 刘英彦
- 刘萍
- 刘超
- 刘霞
- 利奥·帕夫利夫
- 史冀华
- 向永红
- 周敏
-
-
养爱晶
-
-
摘要:
目的:研究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燕化医院收治的48例IPF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药组和双药组。用乙酰半胱氨酸对单药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双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双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药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干扰素-γ(INF-γ)的水平低于单药组患者,其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高于单药组患者,P<0.05。治疗后,双药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蛋白(Ⅳ-C)、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和透明质酸(HA)的水平均低于单药组患者,P<0.05。治疗后,双药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的水平低于单药组患者,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均高于单药组患者,P<0.05。治疗后,双药组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FVE)、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单药组患者,P<0.05。结论: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延缓其肺纤维化的进程,改善其肺功能。
-
-
刘霞
-
-
摘要:
目的:分析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选择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和右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右室横径、Tei指数和肺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的评分和咳痰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病情急性发作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小剂量罗红霉素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减轻其临床症状。
-
-
张银波
-
-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总量(TLC)、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用力肺活量(FVC)]水平、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
-
吴伟;
张倩;
李勤
-
-
摘要:
目的探讨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联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观察组联合吸入茚达特罗格隆溴铵,治疗12 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和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不良反应、急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急性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茚达特罗格隆溴铵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COPD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发病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
张磊
-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乙酰半胱氨酸的用药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结合布地奈德治疗;两组患者除以上方案治疗外,还给予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7 d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成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进行评估,以观察治疗的可行性,并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治疗好转率97.5%与对照组的77.5%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07)。治疗后两组指标均较治疗前的相关指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VC及FEV1/FVC指标较对照组指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呼吸困难症状评分均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加重等症状,采用雾化吸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雾化吸入治疗当中采用布地奈德、硫酸沙丁胺醇及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通过充分缓解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缩短治疗疗程。还可减轻患者肺功能的不良影响,从而促进疾病尽早得到控制。这种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良好的治疗效果,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及治疗价值。
-
-
杜宵
-
-
摘要: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叠加纤支镜疗法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叠加组42例与常规组43例。常规组予以氨溴索联合纤支镜疗法治疗,叠加组予以乙酰半胱氨酸叠加纤支镜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及14 d死亡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叠加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叠加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叠加组治疗后血清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叠加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叠加纤支镜疗法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显著,且有助于改善免疫、炎症反应,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
张健华
-
-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谷胱甘肽]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谷胱甘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
-
-
姜艳霞;
刘艳娇;
崔本科;
罗义
-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100例,入院时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测定并记录血清指标(PCT、D-D);接受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全部患者均于出院后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频繁急性加重(即急性加重频次≥1年2次)]和预后良好组(无频繁急性加重),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清指标,重点分析老年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PCT、D-D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完成后随访1年,100例老年AECOPD患者中有47例频繁急性加重,预后不良发生率为47.00%。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肺功能Gold分级高于预后良好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动脉血氧分压低于预后良好组,肺动脉收缩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T和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P<0.05);ROC曲线图显示,入院时血清PCT、D-D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AE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11、0.708及0.754,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老年AECOPD患者血清PCT、D-D水平表达能预测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PCT、D-D水平升高增加了老年AECOPD患者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预后不良风险。
-
-
肖飞;
张鹏
-
-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3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咳嗽、气喘、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减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
龙宇;
董敏;
刘礼银;
段小平;
胡系伟
-
-
摘要:
目的探究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老年肺炎疗效显著,恢复快,免疫功能一定程度提升,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
-
-
Ming jun bai;
拜明军;
Xiang yang Han;
韩向阳
-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rn 方法:回顾了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诊断并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12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61例.对照组进行异甘草酸镁降酶、腺苷蛋氨酸退黄、维生素K1补充凝血因子等措施.治疗组较对照组加用0.9%生理盐水250m1+乙酰半胱氨酸4.0Bid静点,连续10天.观察患者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及谷丙转氨酶水平.rn 结果:在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及谷丙转氨酶改善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有效(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rn 结论:乙酰半胱氨酸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及转氨酶的改善更有效.
-
-
牟小芬;
张进川;
冯长顺;
吴青;
孔曲;
田亚平
-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暨中国老年医学委员会第一届全国呼吸和危重病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测定乙酰半胱氮酸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浓度,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对气道炎症的影响。rn 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30例,应用乙酰半胱氨酸600mg2次/日×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测定血T淋巴细胞。记录平均每周咳嗽次数和咯痰费力程度。rn 结果: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后血清IL6 IL8浓度较治疗前下降,有显著性差异。IL2、MCP1浓度和CD8比值较治疗前增高,有显著差异。IL4、VEGF、IFNγ、TNFα和EGF浓度及CD3,CD4比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咳嗽次数和咯痰费力均有好转和减轻。rn 结论:乙酰半胱氨酸下预治疗降低了有关细胞因子的炎症反应和增强了免疫功能,在抑制稳定期COPD的进行性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
-
-
-
刘积锋;
钟小宁;
何志义;
张建全;
陈罡
- 《亚太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讨会暨中国西部呼吸与危重医学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大鼠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的防治作用. 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吸烟组)(n=6)、B组(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组)(n=6)、C组(NAC预防组)(n两)、D组(NAC治疗组)(n=6),B、C及D组采用两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4周法制备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均在烟熏及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前每天给予NAC(50mg/只)灌胃,D组在第15~28d烟熏前每天给予NAC(50mg/只)灌胃.各组对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泡面积改变. 结果:B组小气道均存在纤毛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糜烂脱落、黏液杯状细胞增生、气道管壁黏膜充血水肿、管壁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B组各个大鼠平均肺泡面积比A组增大,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的病理改变.C组及D组与B组比较:给予NAC防治的C组及D组小气道炎症病理减轻,则其肺泡面积减小,C组与A组比较肺泡面积无明显差异,说明C组肺气肿不明显,与A组比较D组大鼠仍有一定程度的肺气肿. 结论:NAC可抑制由吸烟及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的小气道炎症及防治肺气肿.
-
-
周滔;
陈园;
刘成海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
| 2006年
-
摘要: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是一种天然氨基酸L-半胱氨酸的N-乙酰基衍生物,为含巯基氨基酸,能促进还原性谷胱甘肽合成,具有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既往主要作为一种粘液溶解剂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近年研究发现该药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用于药物中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等肝病的治疗.但是,该药对于肝硬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探讨NAC对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
刘勇;
杨述华;
邵增务;
田青;
罗水平;
傅德皓
- 《第十届中国南方骨质疏松论坛暨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年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保护铁过载介导的成骨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rn 方法:采用枸橼酸铁铵(FAC)模拟铁过载的病理环境诱导成骨细胞凋亡,同时加入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凋亡的成骨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活性变化,AnnexinⅤ/PI双染检测成骨细胞的凋亡率,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水平,JC-1检测成骨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ytochrome c、Caspase-3的表达。rn 结果:通过NAC+FAC组和FAC组对比,发现NAC能够明显改善成骨细胞的活性通过。NAC降低成骨细胞内的ROS水平,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抑制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以及Caspase-3的激活,从而减少Cytochrome c释放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抑制了铁过载导致成骨细胞的线粒体损伤。rn 结论:NAC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保护铁过载介导的成骨细胞损伤,抗氧化应激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方案治疗铁过载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
-
-
-
-
-
-
-
-
-
-
-
- 纳崔泰制药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10-29
-
摘要:
本发明包括一种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N‑乙酰半胱氨酸酰胺(NACA)或(2R,2R’)‑3,3’‑二硫烷二基双(2‑乙酰氨基丙酰胺)(diNACA)用于人预防和治疗辐射性皮炎、对皮肤的辐射损伤、着色性干皮病或保护患有着色性干皮病的患者免受由暴露于阳光或其他辐射引起的皮肤损伤、生物武器、化学烧伤、热烧伤、由摩擦引起的接触损伤、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和皮肤皱纹以及脱水,皮肤变亮、皮肤增白和/或皮肤改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人给予治疗有效量的NAC、NACA或diNAC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