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37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06篇、专利文献487777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国际呼吸杂志、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的相关文献由9582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平、杨生岳、罗勇等。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06 占比:0.75%

专利文献>

论文:487777 占比:99.25%

总计:491483篇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发文趋势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研究学者

  • 陈平
  • 杨生岳
  • 罗勇
  • 康健
  • 陈荣昌
  • 冯恩志
  • 姚婉贞
  • 郑劲平
  • 陈亚红
  • 陈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滕文哲; 陈虎; 石思瑶; 程康耀; 王茵
    • 摘要: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展为Ⅱ型呼吸衰竭的风险明显增加。在临床治疗中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被广泛运用于AECOPD患者来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延缓肺功能进一步恶化,但是BiPAP在该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仍存在着争议。目的系统评价BiPAP对于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Springer、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BiPAP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20-10-01。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对所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提取第一作者、国家、人群特征、年龄、样本量、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干预方式、试验组干预频率和时长、评价指标[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呼吸频率(RR)、气管插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哥本哈根临床试验中心开发的TSA v0.9完成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其中4篇为高质量等级文献,6篇为中等质量等级文献。试验组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MD=0.04,95%CI(0.03,0.04),P<0.05]、PaCO_(2)[MD=-7.22,95%CI(-8.20,-6.24),P<0.05]、PaO_(2)[MD=6.23,95%CI(5.31,7.14),P<0.05]、干预24 h内和24 h后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RR[MD=-3.85,95%CI(-4.36,-3.35),P<0.05]、气管插管率[RR=0.50,95%CI(0.32,0.78),P<0.05]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腹胀发生率[RR=5.95,95%CI(1.79,19.77),P<0.05]、面部皮肤受损发生率[RR=8.04,95%CI(1.92,33.76),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即BiPAP治疗能明显改善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值、PaCO_(2)、PaO_(2)、RR和气管插管率。结论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呼吸性酸中毒和缺氧状况,降低气管插管率,但BiPAP治疗可能会提高如腹胀、面部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杨露露; 曲木诗玮; 司徒炫明; 何佳泽; 杨汀
    • 摘要: 背景运动性低氧(EI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与COPD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目前预测EID的指标多依赖肺功能且结论不一。目的探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诱导的EID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2020年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进行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67例,同时完善了肺功能、6MWT、评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并计算BODE指数。收集6MWT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试验开始时的静息血氧饱和度的差值(ΔSpO_(2)),以ΔSpO_(2)≥4%为EID判定标准。评估ΔSpO_(2)与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的关系,绘制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6MWT中的ΔSpO_(2)与mMRC评分(r=-0.492,P<0.001)、CAT评分(r=-0.447,P<0.001)、BODE指数(r=-0.415,P<0.001)均呈负相关。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65、0.71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分、14分、2分。结论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均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方法。
    • 徐云莉; 邵宏涛; 任晓红; 刘力澜
    • 摘要: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肺功能是确诊COPD的必要条件。但是常规肺功能仪不适用于社区大量体检。近年来国内外推荐使用便携式肺功能仪用于COPD筛查和管理。但其与常规肺功仪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尚缺乏相关数据支持。目的探讨便携式COPD-6肺量计筛查社区老年高危人群早期COP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免费体检的60岁及以上且具有COPD高危因素人群为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查。对研究对象行便携式COPD-6肺量计检测,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p)、第6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6))、第6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6)%prep)、FEV_(1)/FEV_(6)。以FEV_(1)/FEV_(6)<80%为初筛阳性,研究对象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使用便携式COPD-6肺量计复测肺功能,同时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测。以常规肺功能检测FEV_(1)/用力肺活量(FVC)<70%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FEV_(1)/FEV_(6)最佳截断值,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价便携式COPD-6肺量计的诊断价值。结果382例体检者共有97例符合质控要求的COPD初筛阳性者,再以支气管舒张后FEV_(1)/FVC<70%为持续气流受限诊断标准,共检出COPD患者75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后便携式COPD-6肺量计检测FEV_(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1,P=0.703);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后便携式COPD-6肺量计检测FEV_(1)%pred分别与常规肺功能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352、-1.429,P=0.396、0.058)。支气管舒张后便携式COPD-6肺量计检测FEV_(1)%pred与常规肺功能检测FEV_(1)%pred呈正相关(r=0.969,P<0.05)。支气管舒张后便携式COPD-6肺量计检测FEV_(6)%pred与常规肺功能检测FVC%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0,P=0.005),且两者呈正相关(r=0.653,P<0.05)。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便携式COPD-6肺量计检测FEV_(1)/FEV_(6)与常规肺功能检测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5,P=0.084),但两者仍呈正相关(r=0.871,P<0.05)。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当FEV_(1)/FEV_(6)截断值<71%时,根据ROC曲线计算得出约登指数最大为57.9%,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7.9%,阳性预测值为90.6%,阴性预测值为48.5%;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当FEV_(1)/FEV_(6)截断值<75%时,约登指数最大为75.5%,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5.5%,阳性预测值为98.4%,阴性预测值为58.3%。结论FEV_(1)/FEV_(6)作为筛查老年高危人群中COPD的指标是可行的,推荐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前用FEV_(1)/FEV_(6)<71%,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用FEV_(1)/FEV_(6)<75%作为筛查的标准。
    • 李晓俊; 李亚; 卞晴晴; 轩银霜; 沈婷婷; 李素云
    • 摘要: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缺损及肺组织T淋巴细胞聚集导致的免疫失衡,会影响COPD的发生和发展。人体胃肠道与呼吸道具有典型的黏膜结构,通过共同免疫系统相联系。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痰热证急性加重-稳定期大鼠对部分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选取SPF级SD大鼠60只,采用EXCEL RAND函数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稳定期(COPD)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香烟烟雾及热暴露联合鼻腔内滴注脂多糖溶液方法制备COPD痰热证急性加重-稳定期大鼠模型。急性加重期干预8 d,西药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片0.027 g·kg^(-1)·d^(-1)和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中西医结合组给予通塞颗粒7.2 g·kg^(-1)·d^(-1)、盐酸莫西沙星片0.027 g·kg^(-1)·d^(-1)和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稳定期干预14 d,西药组给予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中西医结合组给予补肺益肾方4.42 g·kg^(-1)·d^(-1)和硫酸沙丁胺醇片0.41 mg·kg^(-1)·d^(-1);对照组、COPD组及AECOPD组全程灌胃0.9%氯化钠溶液2 ml/d。干预结束后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0.3))、FEV_(0.3)/FVC,肺、肠组织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CD_(3)^(+)和CD_(4)^(+)表达水平。结果FVC、FEV_(0.3)、FEV_(0.3)/FVC、肺肠sIgA及肺CD_(3)^(+)表达水平,COPD组低于对照组(P<0.05),AECOPD组低于COPD组(P<0.05),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高于AECOPD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通过提高大鼠肺组织和肠组织的sIgA和CD_(3)^(+)、CD_(4)^(+)的表达水平,修复肺组织和肠组织的免疫屏障功能,从而为COPD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戴靖榕; 李婕; 何旭; 李杨; 李燕
    • 摘要: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干预以药物控制肺部症状为主,而关于COPD肺外相关因素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目的分析营养不良、25羟维生素D[25(OH)D]及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新入院患者305例,根据COPD发生情况分为非COPD组216例和COPD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老年综合评估项目;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25(OH)D、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当前吸烟率、营养状况、认知功能、焦虑状态发生率、抑郁状态发生率、失能发生率、睡眠状况、衰弱状况、多重用药比例、用药种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甲状腺素、25(OH)D、雌二醇、睾酮、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白介素6、白介素1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前吸烟[OR=2.351,95%CI(1.053,5.249)]、潜在营养不良[OR=2.429,95%CI(1.118,5.276)]、营养不良[OR=3.936,95%CI(1.355,11.439)]、失眠[OR=2.584,95%CI(1.094,6.102)]、C反应蛋白[OR=0.988,95%CI(0.978,0.999)]、25(OH)D[OR=0.929,95%CI(0.880,0.981)]、白介素1β[OR=1.025,95%CI(1.003,1.047)]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营养不良(r_(s)=0.280,P<0.001)、白介素1β(r_(s)=0.145,P=0.011)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25(OH)D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负相关(r_(s)=-0.264,P<0.001)。结论营养不良、25(OH)D、白介素1β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营养不良、白介素1β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正相关,而25(OH)D与老年住院患者COPD的发生呈负相关。
    • 李正欢; 张晓云; 陈杨; 宋雪利; 刘昕
    • 摘要: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第三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但面对这个可防、可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临床诊疗仍存在诸多如健康教育不足、随访缺失、临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以上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致使后期治疗效果欠佳、难度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等。故加快促进临床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诊疗精度和效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21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研究进展,针对COPD稳定期非药物管理策略进行解析,包括肺功能测定和评估、减少危险因素暴露、肺康复、氧疗、无创通气和外科治疗,以期为我国临床医师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优化临床疗效。
    • 周丽娟; 温贤秀; 吕琴; 蒋蓉; 吴行伟; 周黄源; 向超
    • 摘要: 背景气流受限程度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进展的关键指标。然而由于检查禁忌、依从性等问题,导致部分患者难以开展相关检查,无法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目的建立并评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COPD患者重度气流受限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某三甲医院的COPD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指标与肺功能检查数据。将数据按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中使用4种缺失值填充方法、3种特征筛选方法、17种机器学习和1种集成学习算法构建216种风险预警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分别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和Bootstrapping算法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使用测试集数据进行模型测试和选择。使用后验法进行样本量验证。结果共纳入418例患者,其中212例(50.7%)患者存在重度以上气流受限风险。经4种缺失值处理和3种特征筛选后,共获得12个处理后的数据集及12种影响气流受限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MRC)等级、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表(CAT)评分、呼吸困难(有、无)在变量特征排序中居于前列,是构造模型的关键指标,对结果预测有重要作用。其中,采取不填充、Lasso筛选方法后,mMRC等级、吸烟史(有、无)、呼吸困难(有、无)为位居前3位的预测因子,mMRC等级占特征重要性的54.15%。使用不填充、Boruta筛选方法后,CAT评分、年龄、mMRC等级为位居前3位的预测因子,CAT评分占特征重要性的26.64%。使用17种机器学习和1个集成学习算法对12个数据集分别建模,共得216个预测模型。17种机器学习算法十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算法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梯度下降算法的平均AUC最大,为(0.738±0.089)。使用Bootstrapping算法对测试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不同算法所得模型的预测性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成学习算法的平均AUC最大,为(0.757±0.057)。利用Bootstrapping算法对4种缺失值处理和3种特征筛选预测性能评价结果显示,当不填充和Lasso筛选时,可提高模型的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测试集数据对216个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测试,最佳模型的AUC为0.7909,准确率为75.90%,精确率为75.00%,召回率为78.57%,F1值为0.7674。样本量验证结果提示研究样本量可满足建模需求。结论本研究建立并评价了COPD患者重度气流受限风险预警模型,mMRC等级、年龄、BMI、CAT评分、是否有吸烟史和呼吸困难是影响气流受限的关键指标。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鲍倩; 王金荣; 杜雅楠; 赵世理; 张萌; 张敏
    • 摘要: 目的观察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7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予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含量(CaO_(2))],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铁调素(hepcidin)、胱抑素C(CysC)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治疗后6个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与病死率。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2组PaCO_(2)、IL-27、hepcidin、CysC水平及APACHEⅡ、mMRC评分降低,PaO_(2)、CaO_(2)水平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尼可刹米注射液联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效果,降低血清IL-27、hepcidin、CysC水平,减轻病情与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及预后。
    • 付旭明; 王纪红; 潘殿柱
    • 摘要: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存在包括膈肌在内的全身骨骼肌营养不良和萎缩.膈肌疲劳是此类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但应用超声联合肺功能评估膈肌功能却鲜见报道.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情况,及其与肺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就诊的COPD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COPD组),按COPD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另选取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肺功能室做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肺功能检查、超声测量平静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FRC)及用力呼吸时相膈肌移动度(TLC),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估呼吸困难,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mMRC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RC、TLC、不同呼吸时相下膈肌移动度的差值(TLC-FRC)、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残气量/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RV/TLC%pred)等指标,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与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COPD组身高、体质量、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FEV1%pred、FVC%pred、FEV1/FVC低于对照组(P<0.05).四组间FRC、TLC、TLC-FR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FRC高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P<0.05);中度组FRC高于对照组,TLC、TLC-FRC低于对照组、轻度组(P<0.05);轻度组TLC-FRC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膈肌移动度与BMI(r=0.501,P<0.001)、FEV1%pred(r=0.697,P<0.001)、FVC%pred(r=0.639,P<0.001)、FEV1/FVC(r=0.564,P<0.001)、IC%pred(r=0.438,P<0.001)、MVV%pred(r=0.578,P<0.001)呈正相关,与mMRC评分(r=-0.615,P<0.001)、RV/TLC%pred(r=-0.350,P<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pred〔β=0.728,95%CI(0.027,0.042),P=0.001〕是膈肌移动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膈肌移动度可以用超声来评价,而膈肌移动度的大小与肺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 陶阳; 郭洪花; 张彩虹
    •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衰弱作为一种老年综合征,近年来受到老年医学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衰弱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衰弱也成为许多研究探讨的热点.但是众多研究主要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衰弱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以及对两者相关性的探讨,对于其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论述较为分散,综述类文献相对缺乏.而且,深入研究此类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探讨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又极其必要,因此,本文结合有关的研究近况对其发病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衰弱人群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