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苦参素

苦参素

苦参素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1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中国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3篇、会议论文54篇、专利文献101395篇;相关期刊467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全国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暨国际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协作组(肝病组、传染病组)会议等;苦参素的相关文献由2888位作者贡献,包括黄赞松、朱艳琴、朱琳等。

苦参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3 占比:1.30%

会议论文>

论文:5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01395 占比:98.65%

总计:102782篇

苦参素—发文趋势图

苦参素

-研究学者

  • 黄赞松
  • 朱艳琴
  • 朱琳
  • 周喜汉
  • 施惠娟
  • 林珍辉
  • 黄以群
  • 朱银芳
  • 王崇国
  • 纪树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赵晓玉; 朱琳; 史香芬; 刘楠; 楚尧娟; 张婉; 张英杰; 杜书章
    • 摘要: 目的:探讨苦参素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EAE组、醋酸泼尼松(PA)组、苦参素组及激动剂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EAE模型。于发病日开始给药干预,苦参素组腹腔注射200 mg/kg苦参素注射液,EAE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10 mL/kg生理盐水,激动剂组腹腔注射200 mg/kg苦参素注射液+2 mg/kg p38MAPK特异性激动剂茴香霉素,PA组灌胃6 mg/kg PA溶液,1次/d,连续给药14 d。取脊髓组织,采用HE染色及LFB染色检测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情况;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M1型、M2型巨噬细胞,qRT-PCR检测iNOS、TNF-α、精氨酸酶-1(Arg-1)、IL-10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EAE组比较,PA组、苦参素组及激动剂组脊髓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评分、髓鞘脱失评分均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且PA组苦参素组>激动剂组(P<0.05)。结论:苦参素可抑制脊髓组织炎症及髓鞘脱失,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有关。
    • 高璟英; 夏李霞; 卫园园; 白汝雪
    • 摘要: 目的观察苦参素通过调节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促进离体大鼠胰岛素分泌的效果。方法运用胶原酶P消化法和DispaseⅡ消化法分别得到大鼠的胰岛和胰岛β细胞。大鼠胰岛用于胰岛素分泌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法,实验分为2.8 mmol/L葡萄糖组、2.8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μmol/L)组、2.8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0μmol/L)组、2.8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00μmol/L)组、11.1 mmol/L葡萄糖组、11.1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μmol/L)组、11.1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0μmol/L)组、11.1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00μmol/L)组、16.7 mmol/L葡萄糖组、16.7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μmol/L)组、16.7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0μmol/L)组、16.7 mmol/L葡萄糖+苦参素(100μmol/L)组。胰岛β细胞用于膜片钳实验,测定电压门控性钾通道电流和动作电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苦参素(10μmol/L)组。结果胰岛素分泌实验表明,低糖(2.8 mmol/L)时,苦参素(1μmol/L、10μmol/L、100μmol/L)未影响胰岛素的分泌(P>0.05)。高糖(11.1 mmol/L、16.7 mmol/L)时,苦参素(10μmol/L、100μmol/L)促进了胰岛素分泌(P<0.01)。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苦参素(10μmol/L)抑制了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延长了动作电位时程。结论离体大鼠的胰岛中,苦参素通过抑制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延长了动作电位时程,促进了胰岛素分泌。
    • 蒋洁; 任加强; 王铮; 韩亮
    • 摘要: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神经生长和疼痛递质的表达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乳鼠提取脊柱两侧的背根神经节,修剪并在体外进行培养,通过测量其生长径评价神经节生长能力。应用Real-time PCR检测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疼痛递质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mRNA表达;应用ELISA检测培养体系上清中NGF和疼痛递质SP、CGRP的分泌量。结果:将提取的原代背根神经节应用S100标记进行鉴定。苦参素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抑制神经节生长径,且苦参素可抑制培养体系中背根神经节NGF和疼痛递质SP、CGRP的表达(P<0.05)。在培养体系中应用外源性NGF后,能够逆转苦参素抑制背根神经节的生长。结论:苦参素通过抑制NGF表达延缓背根神经节生长,抑制疼痛递质释放。
    • 覃小珊; 张彩灵; 黄赞松
    • 摘要: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肿瘤源性内皮细胞(Td-EC)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条件培养基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诱导形成Td-EC,CCK-8法检测浓度分别为0.375mg/ml、0.75 mg/ml、1.5 mg/ml、3 mg/ml、6 mg/ml的苦参素作用Td-EC 24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选择IC50浓度(3.5mg/ml)的苦参素作用Td-EC 24 h,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d-EC的迁移能力及体外血管形成实验检测Td-EC的管形成能力,qRT-PCR检测Ets-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结果显示,0.375 mg/ml、0.75 mg/ml、1.5 mg/ml、3 mg/ml、6 mg/ml苦参素作用Td-EC 24 h后,各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经3.5 mg/ml苦参素作用后,Td-EC的迁移能力及管形成能力降低,Td-EC中的Ets-1 mRNA表达降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苦参素可抑制Td-EC的增殖、迁移及成管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Ets-1 mRNA的表达有关.
    • 张彩灵; 覃小珊; 黄赞松
    • 摘要: 目的 探究苦参素(OM)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用10 ng/ml TGF-β1诱导HepG2细胞建立EMT模型,将建模成功的肝癌细胞分为5组:模型组、OM 1 mg/ml组、OM 2 mg/ml组、OM 4 mg/ml组、OM 8 mg/ml组,以未建模的HepG2细胞(空白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HepG2中miR-204表达情况,分别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迁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HepG2细胞呈现梭形和纺锤形,且细胞间隙变大、排列松散,表明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epG2细胞中miR-204表达水平、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迁移能力及Vimentin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OM 4 mg/ml组HepG2细胞中miR-204表达水平、HepG2细胞增殖率、迁移能力及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OM可上调HepG2细胞中miR-204表达,进而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 EMT过程.
    • 吴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苦参素注射液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经我院收治的慢乙肝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这一基础上,常规组采取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HbeAg阴转、HbeAb阳转以及HBV-DNA阴转).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常规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eAg阴转、HbeAb阳转以及HBV-DNA阴转的例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可比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张明亮; 王炎; 唐进法; 马润然; 刘方洲;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陈盼盼; 贾文汇; 牛璐
    • 摘要: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比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 H 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2020年4月以前公开发表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上的文献,提取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CHB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Rev M 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总共纳入30篇文献,其中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联合治疗组)1528例,恩替卡韦组1492例,M eta分析结果显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应用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CHB,在治疗3、6、12个月时,对增加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与降低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存在明显优势(P<0.05);有8篇文献报道了头晕、消化道不适等轻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比单用恩替卡韦治疗CHB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C HB比单用恩替卡韦在临床疗效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RC Ts进一步验证.
    • 姚婷; 高原; 曾芳馨
    • 摘要: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炎性反应、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2(CCR2)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75只Lewis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苦参素低、中、高剂量组.用免疫猪甲状腺球蛋白(pTG)诱导建立EAT大鼠模型,苦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2、0.4和0.6 g/kg的苦参素,给药体积2 mL,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4周.HE染色观察大鼠甲状腺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2、IL-4和IL-10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甲状腺组织中MCP-1/CCR2信号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SH、TGAb、TPOAb、IFN-γ、IL-12、IFN-γ/IL-4、IL-12/IL-10、NF-κBp65及MCP-1、CCR2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IL-4、IL-10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苦参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 TSH、TGAb、TPOAb、IFN-γ、IL-12、IFN-γ/IL-4、IL-12/IL-10、NF-κBp65及MCP-1、CCR2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苦参素能抑制甲状腺抗体生成,下调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进而降低Th1和Th2比值,并抑制MCP-1/CCR2信号轴,发挥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
    • 吴伟
    • 摘要: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苦参素注射液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经我院收治的慢乙肝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常规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这一基础上,常规组采取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变化情况(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与乙肝病毒标志物变化情况(HbeAg阴转、HbeAb阳转以及HBV-DNA阴转)。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常规组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eAg阴转、HbeAb阳转以及HBV-DNA阴转的例数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可比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岳向明; 王军奎; 王巧娥; 刘仲伟; 邢玉洁; 晁娜
    •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HVSMCs)发生收缩-合成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及苦参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VSMCs分为对照组(control)、低剂量AGEs组(L-AGEs)、高剂量AGEs组(H-AGEs)、低剂量苦参素组(AGEs+L-Mat)、中剂量苦参素组(AGEs+M-Mat)以及高剂量苦参素组(AGEs+H-Mat).免疫荧光法评估HVSMCs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11(MYH1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白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VSMCs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Notch受体细胞内结合域1(NICD1)、Split多毛增强子1(HES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2(HEY2)、δ样蛋白-4(Dll4)表达水平及蛋白激酶RNA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L-AGEs组及H-AGEs组HVSMCs中MYH1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GRP78、Dll4、NICD1、HES1、HEY2表达水平及PER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及TNF-α浓度显著升高(均P<0.05).与L-AGEs组相比,H-AGEs组细胞MYH11、GRP78、Dll4、NICD1、HES1、HEY2表达水平及PERK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及TNF-α浓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H-AGEs组相比,AGEs+L-Mat组、AGEs+M-Mat组及AGEs+H-Mat组MYH1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GRP78、Dll4、NICD1、HES1、HEY2表达水平及PER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及TNF-α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AGEs+L-Mat组、AGEs+M-Mat组以及AGEs+H-Mat组细胞MYH11、GRP78、Dll4、NICD1、HES1、HEY2表达水平及PERK磷酸化水及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 及TNF-α 浓度变化具有显著的苦参素剂量依赖性(均P<0.05).结论 AGEs通过激活内质网应激PERK/Notch信号通路诱导HVSMCs发生收缩-合成表型转化,苦参素能够通过抑制该通路活化阻遏AGEs诱导的VSMCs表型转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