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羟基化

羟基化

羟基化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92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20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581468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精细石油化工、石油化工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等;羟基化的相关文献由218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斌、林民、史春风等。

羟基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20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81468 占比:99.94%

总计:581803篇

羟基化—发文趋势图

羟基化

-研究学者

  • 朱斌
  • 林民
  • 史春风
  • 张信芳
  • 孔岩
  • 张敬畅
  • 彭欣欣
  • 舒兴田
  • 张天巧
  • 汝迎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武晓妹; 刘思妮; 马红卫
    • 摘要: 采用间氯过氧苯甲酸原位环氧化法,以环己烷及四氢呋喃为混合溶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进行了环氧化,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环氧化程度的环氧化SIS(ESIS)。在此基础上,通过ZrCl4催化开环的方法,得到了羟基化SIS,系统研究了两嵌段(SI)含量、环氧化程度对共聚物表面能、力学性能、T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系列极性化产物中,ESIS-815-20(SI摩尔分数为53%;环氧化程度实验值为20%)的综合性能优良。适当的SI含量及环氧极性化程度,对其综合性能有利。
    • 摘要: 脱落酸(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植物对胁迫的响应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ABA的氧化代谢包含7′-、8′-和9′-羟基化途径,其中8′-羟基化途径是ABA的主要氧化代谢途径。在8′-羟基化途径中,具有部分ABA活性的红花菜豆酸(PA)在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失活产物二氢红花菜豆酸(DPA)。2022年5月17日,武汉大学冯钰锜教授团队在《Plant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eophaseic acid catabolism in 9′-hydroxylation pathway of abscisic aci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论文,解析了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脱落酸9′-羟基化代谢途径中新红花菜豆酸(neoPA)的代谢产物和代谢酶,并发现了拟南芥体内脱落酸水平新的调控方式。
    • 摘要: 可激光标记的有机/无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激光标记的有机-无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高分子聚丙烯复合材料及激光标记领域。采用溶剂辅助超声剥离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片(BNNSs),随后将BNNSs在850°C空气中热处理6 h,BNNSs热氧化,得到羟基化修饰氮化硼纳米片(BNNSs-OH)。将BNNSs-OH添加到聚丙烯中,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丙烯复合材料。通过激光标记对比及各项测试对比选择合适的配方,制备激光标记性能优异的聚丙烯复合材料。
    • 王赛娣; 范议议; 孟秀霞; 靳昀; 张津津; 杨乃涛
    • 摘要: 近年来,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其中水体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膜分离高效、环保和无污染的优势,被广泛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本实验利用LiF和HCl混合溶液刻蚀MAX相(Ti_(3)AlC_(2)),制备了稳定的Ti_(3)C_(2)(MXene)胶体溶液;通过真空辅助抽滤,组装成层间通道可控的、稳定性较好的MXene膜;利用KOH溶液碱化处理,得到表面改性的碱化MXene(Ak-MXene)膜.以压力为驱动力,考察了膜对水体中Cr^(6+)、Pb^(2+)、Cu^(2+)和Cd^(2+)的脱除率.结果表明,随着膜厚的逐渐增加,Ak-MXene膜对重金属离子的拦截率逐渐增大;0.02 MPa下,厚度为496 nm的Ak-MXene膜对Cr^(6+)、Pb^(2+)、Cu^(2+)和Cd^(2+)的最高拦截率分别为66.19%、76.57%、78.65%和79.21%.可见Ak-MXene膜对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拦截率,有望应用于水体净化.
    • 何昭露; 杜润香; 鲜海洋; 林枭举; 吴逍; 朱建喜; 何宏平
    • 摘要: 过去20年里,无氧条件下黄铁矿–水界面产生活性氧是黄铁矿表面反应性的重要发现之一。这一反应不仅对现代环境有重要影响,而且在早期地球环境演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无氧条件下黄铁矿–水界面产生的活性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理论上有氧化黄铁矿自身的能力。然而,无氧条件下黄铁矿–水界面产生的活性氧对其自身是否有氧化作用(即黄铁矿自氧化)及其反应机制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in-situDRIFTS)和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quasi-in-situXPS)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探究了无氧条件下黄铁矿–水界面的自氧化初始反应过程。结果表明:(1)无氧条件下黄铁矿–水界面会发生自氧化反应,生成高价态的硫物种和铁氧化物;(2)黄铁矿–水界面的自氧化反应伴随着羟基的生成和消耗;(3)黄铁矿–水界面的羟基源于水分子在黄铁矿表面缺陷位点的解离作用,可为活性氧的产生提供物源。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黄铁矿–水界面的羟基化和自氧化过程,还为深入理解黄铁矿–水界面反应在早期地球环境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认知基础。
    • 吴佩遥; 鲍崇高; 李世佳; 董文彩; 马海强; 宋索成
    • 摘要: 采用羟基化结合硅烷偶联剂(KH560)对氮化硅(Si_(3)N_(4))粉体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配制出高固含量、高固化深度的Si_(3)N_(4)膏料,并基于立体光固化(SL)工艺制备了高强度的Si_(3)N_(4)复杂结构件。结果表明:Si_(3)N_(4)表面的KH560改善了粉体与树脂的相容性,降低了Si_(3)N_(4)膏料的粘度;同时,KH560的环氧基团(—CH(O)CH_(2))与环氧树脂(EA)通过化学键等方式相结合,形成了EA核壳结构,降低了树脂与陶瓷颗粒之间的折射率差,从而提高了Si_(3)N_(4)膏料的固化深度。表面羟基化处理后Si_(3)N_(4)表面吸附了更多的KH560,从而进一步降低了Si_(3)N_(4)膏料的粘度,提高了Si_(3)N_(4)膏料的固化深度。最终,用羟基化和KH560改性后的Si_(3)N_(4)粉体配制出的Si_(3)N_(4)膏料固含量达到50%(体积分数),固化深度达到64μm。烧结后Si_(3)N_(4)试样致密度为83%,断裂韧性为(4.38±0.45)MPa·m^(1/2),抗弯强度达到(407.95±10.50)MPa。
    • 摘要: 申请公布号CN113637327A介绍了一种耐高温硅橡胶密封圈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的耐高温硅橡胶密封圈胶料配方为:硼酸-聚二甲基硅氧烷橡胶粒子93~98,补强剂40~45,聚乙二醇(PEG-6000)1~6,二氧化铈(Ce 2)3~8,硫化剂1.4~1.9。该发明先通过羟基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橡胶粒子与3-(巯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反应生成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橡胶粒子。
    • 黄娟; 朱惠萱; 田怀香; 于海燕; 陈臣; 荣绍丰
    • 摘要: 甾体化合物又称类固醇,是重要的药物活性成分和药物合成中间体,因其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的基本骨架,反应类型丰富,其中羟基化反应因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羟基化反应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种,生物法具有区域和立体专一性、对映体专一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首先从反应原理、类型及机制3个方面介绍了甾体微生物羟基化过程;其次,基于文献及自身研究工作,从甾体羟基化反应的发酵条件、底物溶解性、跨膜运输及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4个角度对羟基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最后,基于甾体羟基化反应特性及当前研究进展,对该反应过程后续研究提出展望,旨在为后期甾体羟基化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摘要: 申请公布号CN114133746A介绍了一种阻燃硅橡胶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氮化硼在含水气氛中进行煅烧获得羟基化的氮化硼,煅烧温度为700°C以上;(2)将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硫化剂、聚甲基氢硅氧烷和羟基化的氮化硼混合后进行体积周期性压缩和释放的熔融共混,得到混合胶;(3)对混合胶进行硫化,即可获得阻燃硅橡胶氮化硼纳米复合材料。
    • 俞浩然; 刘丹旭; 王恒屹; 于海爽; 闫青云; 嵇家辉; 张金龙; 邢明阳
    • 摘要: H2O_(2)是一种绿色的化学试剂,常作为氧化剂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通过光催化、电催化以及催化剂催化等手段开发了许多原位生成H2O_(2)直接参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方法.而在这些基于催化反应生成的H2O_(2)的非均相芬顿或类芬顿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或剪切面经常会发生物质吸附、H2O_(2)的生成与活化以及活性氧物种(ROS)的生成等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过程和机制非常复杂,而且多数研究并未对此给出清晰的解释.一般来说,不同ROS在水溶液中的氧化性、寿命和扩散距离不同.例如,·OH的氧化性非常强(2.80 V),但寿命短(<1×10‒6 s),因而扩散距离非常有限,若在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生成便无法扩散到溶液中;而1O_(2)的氧化性相对较弱(2.20 V),寿命较长(2×10‒6 s),扩散距离较长,可扩散到溶液中(固液界面处)去氧化弱极性有机分子.受此启发,本文采用简单的两步法制备了光催化中常用的助催化剂CoP,构建了能产生各种ROS的CoP/Fe^(2+)/AM1.5体系,并研究其对苯酚等各种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以及降解机理.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纯净的CoP材料,且由于其性质活泼,CoP表面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生成了一层氧化层.通过引入Fe^(2+)和模拟太阳光(AM1.5)辐射构建的CoP/Fe^(2+)/AM1.5体系能有效降解染料、酚类和抗生素等多种有机污染物,其中对主要目标污染物苯酚的降解率在2 h内达79.9%.自由基猝灭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检测证实,CoP/Fe^(2+)/AM1.5体系存在三种活性氧物种,为·OH_(ads),·O_(2)^(-)和1O_(2).进一步结合苯酚及其中间产物的液相色谱图和邻羟基苯甲酸的荧光图可以发现,在CoP/Fe^(2+)/AM1.5体系中,1O_(2)和表面吸附的·OH_(ads)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一方面,CoP表面带负电荷,容易吸附H+和铁离子;利用暴露的还原中心(Pδ‒)的还原能力,可以在其表面控制H2O_(2)的生成和活化以及铁离子的循环.另一方面,通过CoP表面暴露的氧化中心(Co^(3+))实现表面·O_(2)^(-)到1O_(2)的可控生成.此外,CoP表面吸附的Fe^(2+)促进了H2O_(2)活化为·OH_(ads),而AM1.5辐照则促进了CoP光生电子的产生及其表面·O_(2)^(-)向1O_(2)的转化.在降解过程中,由于1O_(2)具有迁移到剪切面的能力,有效促进了苯酚的羟基化,使苯酚变成了极性更强的有机物并吸附在CoP表面,随后该有机物被其表面的·OH_(ads)矿化.1O_(2)和·OH_(ads)之间的协同作用是苯酚发生羟基化、开环和降解等反应的原因.这一新机制的研究有望为揭示活性氧物种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表界面反应提供新的视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