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相关性
空间相关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23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计划与管理、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6篇、会议论文45篇、专利文献607425篇;相关期刊582种,包括工业技术经济、地理研究、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2015年全国功率超声学术会议、中国声学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等;空间相关性的相关文献由27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正瓴、张军、周杰等。
空间相关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7425篇
占比:99.84%
总计:608416篇
空间相关性
-研究学者
- 杨正瓴
- 张军
- 周杰
- 龙志和
- 乔健
- 何雄浪
- 张俊芳
- 张玺
- 朱光喜
- 李秀霞
- 杜世昌
- 杨钊
- 杨震
- 林光平
- 胡海峰
- 葛耀君
- 赵林
- 丁海平
- 何斌
- 侯谨毅
- 刘文予
- 刘超
- 叶阿忠
- 孟雯
- 廖建尚
- 廖海黎
- 张旭
- 曹曙阳
- 王作英
- 王振华
- 秦东方
- 程长林
- 章坚民
- 童小华
- 谢晓明
- 谢欢
- 邱隆清
- 韩会庆
- 马安宁
- 黄玉
- 任爱胜
- 冯家煦
- 冯开文
- 刁心玺
- 刘佳
- 刘帅
- 卢志忠
- 叶林
- 吴义根
- 吴梅
-
-
吴宁;
戴永务;
林伟明;
王强强
-
-
摘要:
基于林业土地、 林业劳动力和林业资本构建林业要素禀赋结构指数,量化分析2003—2018年以来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及其变化特征,并引入莫兰指数(Morans'I)刻画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业土地、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呈现增长趋势,而林业资本要素禀赋结构指数呈现降低趋势.东北地区林业劳动力要素结构指数较大,林业土地要素结构指数较高的地区逐渐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转移.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也呈现出局部时空异质性.据此,提出了新型林业生产经营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的调整都需要与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变化相协调适应,促进中国林业要素禀赋结构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
-
-
刘子晨
-
-
摘要: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
-
姚婧;
杨丽君;
肖宇婷;
樊敏;
谌书;
刘云峰;
王华伟;
陈雯;
邓粤;
王美玲
-
-
摘要:
本研究选取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引入社会-经济因子,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估算该流域污染负荷。首先基于流域28个区县2011—2017年的人口和农作物产量等相关数据,采用GM(1,1)预测法预测其在2021—2025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其次采用修正的排污系数法计算各区县农业面源总磷(TP)污染负荷,最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探索2025年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1—2025年,TP污染负荷总体将呈逐年递增趋势,增量将为266.34 t,增幅将为2.18%,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贡献率将表现为畜禽养殖>农田固废>农田径流>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与2017年相比,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TP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县将减少,而农田径流、农田固废和畜禽养殖TP污染负荷较高的区县将增加。2017年与2025年修正后的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最大值出现的区县具有较大的差异。2025年,修正前后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局部集聚特征差异显著,且修正后的各污染源TP污染负荷将表现为同污染程度集聚。因此,基于沱江流域社会-经济因子修正的流域各农业面源TP污染负荷评估不仅能考虑排污系数的区域差异性,也能更深层地揭示TP污染负荷的空间集聚效应,且该修正方法具有所需参数少、操作简单的特点,能推广到其他相似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中。
-
-
卜胜娟;
耿弘;
吴昀科;
朱佩枫
-
-
摘要: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Charnes和Cooper等人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它于1978年开始创建,之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兴未艾,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传统DEA方法由于受到凸性假设的约束,受异常值和测量误差的干扰,测算结果不稳定,可比性较低[1]。局部前沿效率方法避免了DEA模型的凸假设,order-m效率和order-a效率测度方法不仅能消除异常值的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测量误差的影响[2],因此在测度中国省域健康产出效率中不失为一种合适的方法。本文以中国31个省市区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采用局部效率方法对全国健康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旨在探讨此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客观的测度结果为管理者提供准确决策信息,为进一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合理依据。
-
-
彭俊杰
-
-
摘要:
以2000—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机制基础上,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相关分析探讨三者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联系,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并处于中等发展水平阶段,其空间分布与区域资源禀赋具有高度一致性;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以初级—中级协调为主,呈现出稳定的上升态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各省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发展特征,总体上表现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典型的"阶段突变"特征。以2010年为分界线,2010年以前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空间集聚不稳定,呈现正负分化明显的波动特征;2010年以后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的耦合协调正在从区域离散向区域集聚发生转变,且表现为"高—高"区域、"低—低"区域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
-
鲁亚运;
原峰
-
-
摘要:
文章在探讨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及构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信息熵构建综合指数,运用耦合理论分析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倒U"型发展趋势的两个不同阶段,即海洋经济水平差异呈扩大趋势,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处于缩小阶段;区域海洋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广东、上海位于第一梯队,广西、海南、河北位于第三梯队,其他省份位于第二梯队;东海海区内的地区差异较小,且耦合协调度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区域间的海洋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不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不同耦合协调水平的地区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人力资源、国内消费分别是耦合协调水平低和高的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
-
周阳;
王自法;
石磊;
仝文博
-
-
摘要: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或者地震损失分布评估中,需要考虑地震损失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目前对地震损失空间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的方法,没有经过实际地震损失分布的验证。本文基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收集到的55万条建筑物破坏的详细数据得出了基于实际震害的地震损失随距离关系变化的空间相关性衰减规律,给出了一个基于实际数据的拟合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最新开发的基于高精度模拟的巨灾风险分析中。利用北京地区多个地震为算例,研究了实现空间相关性模拟的样本精度问题,并且给出了不同空间相关系数对地震损失分布的影响,从而能为未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好的地震损失估计结果。
-
-
李锦伟;
张晓雅;
姚远志;
俞能海
-
-
摘要:
针对云数据管理中的用户隐私保护需求,密文域图像可逆信息隐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加密前预留空间的数据嵌入框架将载体图像分割成由图像块组成的两个独立区域,使用传统的可逆信息隐藏技术腾出数据嵌入空间,可以取得较好的性能。为了更好地利用图像的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细粒度的可伸缩嵌入空间预留策略。该策略将图像块重新排列,构成纹理区域和平坦区域。图像块的大小可以根据图像的纹理和需要预留空间的大小自适应调整。这些图像块的原始位置将作为待嵌入边信息,用于无损恢复载体图像。由于平坦区域的像素更容易被预测,所以平坦区域可以容纳更多纹理区域的像素比特,以预留更多的数据嵌入空间。同时,在平坦区域使用传统的可逆信息隐藏技术腾出数据嵌入空间时造成的嵌入失真更小。充分的实验证明了基于细粒度嵌入空间预留的密文域图像可逆信息隐藏方法在嵌入容量和载密图像质量方面的优越性。
-
-
章激扬;
许士道
-
-
摘要: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协同布局会显著影响制造业TFP。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TFP的影响呈现显著的正U型,且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影响制造业综合技术效率中的纯技术效率变动实现。将空间相关性纳入考量之后,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依旧产生了显著的正U型影响,但U型拐点的出现发生了延迟,且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TFP影响的总效应主要由直接效应构成。进一步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低金融发展区间,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TFP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在中等金融发展区间和高金融发展区间,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制造业TFP的提升,但高金融发展区间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
-
-
朱广印;
王思敏
-
-
摘要:
目前中国正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期,为缓解生态压力和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突破高质量增长瓶颈,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间的关系做进一步检验,以深入探究绿色金融在不同水平下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特征,得到如下结论。(1)绿色金融对本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U形,对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形。此外,绿色经济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其当期的提升会带动下一期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提升。(2)绿色金融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单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后这种促进作用有所下降。
-
-
王晓莉;
邹思;
王婵
- 《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探讨农产品安全风险是否与我国各地食源性疾病暴发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且相关程度如何,对推动农产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的空间联动防范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以猪肉为案例,对2011—2013年间,我国猪肉安全事件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空间分布的大数据分析,锁定猪肉安全事件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南部地区,食源性疾病暴发则主要集中于我国南部、西南和东部地区.利用ArcGIS的Moran’sⅠ系数分析发现,三年间我国猪肉安全事件和食源性疾病暴发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
-
张蹦蹦;
储阳华
- 《第十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为了研究管道在多点激励下的地震响应分析,采用四节点壳单元模拟地上架空管道,通过有限元软件ANDIA分析管道在多点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研究了在地震波传递、地震动衰减以及场地不均匀性作用下,各支撑地震动输入对架空管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对比多点地震动输入及行波输入下地震响应与一致输入下地震响应.研究结果为对架空管道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要考虑地震空间相关性的影响.
-
-
Zhu Nina;
朱妮娜
- 《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旅游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规模大小影响着整个旅游圈的效益和发展.以往学者对旅游圈规模的研究不能衡量多地区的溢出水平,并且忽略了地区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使得结果有偏.为此,本文以中国大陆358个地级市的旅游需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从溢出效应和空间相关性的视角进行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分析.结果表明:Moran’s I揭示了旅游流存在着空间相关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性越来越强,说明旅游流在地区之间的集聚趋势越来越明显;SLM的结果表明了中国旅游流的集聚主要是通过邻近地级市之间的旅游流产生的溢出效应而形成的,这种溢出效应是积极的、显著的;通过构建不同的K-最邻近空间权重矩阵计算旅游流溢出的大小,发现不论是对全国范围还是东部地区或者中西部地区,旅游流的溢出都呈现出随着邻接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并趋于平稳的趋势,于是,本文将开始趋于收敛的邻接数量定义为旅游圈适度规模的大小,其中,对全国范围而言,当k=11时,所构建的旅游圈规模最为合理,而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来说旅游圈的适度规模分别为k=[7,24]和k=10时.
-
-
XIE Ai-Liang;
谢爱良
- 《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框架,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方法,基于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星级饭店统计数据,对中国大陆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测算,分析了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差异性,同时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客房出租率等要素对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相互影响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差异性,最小二乘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可靠的,引入空间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信度最高,能够更好地解释中国省域星级饭店劳动生产率的空间关系.
-
-
ZHOU–Lei;
周磊;
CHEN Zhi-feng;
陈志峰;
XU Xue-rong;
徐学荣
-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基于2007~2014年中国省域淡水养殖面板数据,探寻中国淡水养殖区域的格局变化,利用全局Moran'I指数考察淡水养殖区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构建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产业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南热北冷”的特点,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逐年越加显著.(2)劳动力投入、地表水资源分布对淡水养殖空间格局变化影响不显著,淡水养殖资金投入增加、养殖面积扩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会对淡水养殖量有正向的应用,体现中国淡水养殖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3)淡水养殖面积负间接效应反映“过度养殖”和环境污染对淡水资源的破坏会减缓淡水养殖业的发展.(4)淡水养殖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之间不矛盾,在未来可以稳定持续地提供淡水产品,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重要保障.
-
-
Zhang Hong-jie;
张宏杰;
Yang Feng-li;
杨风利;
Yang Jing-bo;
杨靖波;
Chen Jian-wei;
陈建伟;
Ding Ping;
丁平
- 《2015年(第二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因导线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同一时刻作用在导线上的风速不可能完全一致,电力行业规范采用风压不均匀系数表征这种风速分布的不均匀性.实际运行经验表明,缺乏实测数据支撑的风压不均匀系数取值容易产生偏差.为改善这一现状,研制了多点位脉动风同步观测系统,采集了大量的空间同步风速数据.根据实测的风速数据,分析了平均风速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参照Davenport空间相关性分析理论,提出了同时考虑平均风和脉动风不均匀性的风压不均匀系数计算公式,获取了相应的风压不均匀系数取值,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规范中风压不均匀系数取值提供了可行方法.
-
-
傅滨桢;
陈松林
- 《2015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TM影像数据、2013年的TM影像和全色波段、相关部门基础地理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提取了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信息,利用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指数、扩张速度指数和相对变化率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幅度、速度;利用Moran's I指数、LISA指数和Gi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福建省建设用地总体上处于加速扩张的状态,扩张总面积为2231.1990km2,年平均增长率为7.97%,但在2000年至2005年、2005年至2010年两个时间段内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其中前五年的扩张速度明显高于后五年,全省各个行政单元中增长较快的有福州市和厦门市,其增长速率均超过了全省平均增长速率.通过对两个时期建设用地变化值的空间相关分析,显示在2000年至2010年间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的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LISA图结果显示10年期间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在显著性水平范围内,集聚形式以高至高集聚、低至低集聚为主.
-
-
李婧;
何宜丽
- 《2015年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应用2004~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区域数据,从空间相关的视角对区域创新系统间知识溢出效应进行评价.在测度区域知识溢出效应指数基础上,将知识溢出效应纳入空间计量模型,从地理特征出发,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评价区域创新系统间知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大陆各区域创新系统间知识溢出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分布;R&D投入对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流动、国外技术引进水平、技术市场成交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均对知识溢出效应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受教育水平对知识溢出影响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