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损失

地震损失

地震损失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113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中国地震、灾害学、地震研究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2011全国房屋安全管理与鉴定论坛、HM’2008物业管理国际学术会议等;地震损失的相关文献由157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征祥、戴靠山、樊燕燕等。

地震损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3 占比:0.3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1137 占比:99.57%

总计:21228篇

地震损失—发文趋势图

地震损失

-研究学者

  • 傅征祥
  • 戴靠山
  • 樊燕燕
  • 王健泽
  • 王自法
  • 陈岗
  • 侯爽
  • 侯鹏云
  • 兰青龙
  • 冯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才实
    • 摘要: 众所周知,关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起初是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即将唐山和丰南并列起来表述的。由此可见,当时丰南县的地震损失是多么的惨重。7月28日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所发的慰问电(新华社1976年7月28日讯)、7月29日(人民日报)所发的新闻稿(1976年7月29日(人民日报)第一版)。
    • 周阳; 王自法; 石磊; 仝文博
    • 摘要: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或者地震损失分布评估中,需要考虑地震损失的空间相关性的影响。目前对地震损失空间相关性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的方法,没有经过实际地震损失分布的验证。本文基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收集到的55万条建筑物破坏的详细数据得出了基于实际震害的地震损失随距离关系变化的空间相关性衰减规律,给出了一个基于实际数据的拟合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最新开发的基于高精度模拟的巨灾风险分析中。利用北京地区多个地震为算例,研究了实现空间相关性模拟的样本精度问题,并且给出了不同空间相关系数对地震损失分布的影响,从而能为未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更好的地震损失估计结果。
    • 张鹏辉; 冯睿为; 郭军军; 袁万城
    • 摘要: 为解决减隔震参数优化过程中参数个数增加后计算量剧增和单一构件响应量作为优化目标优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借助响应面方法提高最优解搜索效率,提出了以桥梁结构在E2水平设防地震下的震后维修费用为优化目标的减隔震参数优化方法。首先对基于构件的桥梁结构震后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方法和结合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面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以一座设置拉索模数伸缩缝和板式橡胶支座的斜交连续梁桥为例,构建基于OpenSees数值平台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选取与规范反应谱相匹配的原场地震动时程作为输入,对板式橡胶支座的刚度、拉索模数伸缩缝的自由程和拉索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后建立了不同斜交角下分别采用拉索模数伸缩缝和普通模数伸缩缝的斜交桥模型,对比分析了拉索模数伸缩缝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所提的斜交桥减隔震参数优化方法具有较好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斜交桥震后维修花费受支座刚度的影响最大,拉索自由程次之,受拉索刚度的影响最小;拉索模数伸缩缝的设置可以平衡支座损伤和桥台损伤,使桥梁的震后维修费用显著减少;设置普通模数伸缩缝的斜交桥,其震后维修费用随斜交角的增大而增加,而设置拉索模数伸缩缝的斜交桥,其震后维修费用受斜交角影响较小。
    • 周健
    • 摘要: 前言地震是各种自然现象中最具破坏性的,也是最难以预测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截至2015年,大约有一半美国民众要面对潜在地震引发地震动所带来的损失(USGS,2015)。在地震危险区居住的人口逐年增加,这意味着地震事件带来的潜在损失越来越高。据联邦应急管理署(简称FEMA)的估算,美国每年的估计地震损失额(也称为“年均地震损失”AEL)已达到61亿美元。
    • 张海燕; 樊燕燕; 李江龙
    • 摘要: 针对铁路桥梁地震灾害评估中多因素影响问题,结合铁路桥梁地震灾害的复杂特点和各结构层次的震害表现形式,从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3个方面构建铁路梁式桥地震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以桥梁承灾系统为研究主体,运用多级综合模糊理论,建立铁路梁式桥震害评估模型。结合汶川地震中一座铁路混凝土简支梁+连续梁桥为例,采用上述方法确定该桥梁的震害损失,结果表明:该桥梁的综合震害为中等破坏,并计算了桥梁的地震经济损失,计算结果可为震后铁路桥梁损失评估提供参考,通过分析综合震害程度的原因,可为制定铁路桥梁防震减灾提供依据。
    • 王健泽; 查军龙; 戴靠山; 廖光明
    • 摘要: 以一座9层钢支撑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新一代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价理论对其进行了地震损失风险分析,讨论了由商业办公、零售、酒店公寓3种不同主流业态的7个建筑组合方案的地震损失差异。同时,基于遗传算法提出考虑地震损失风险和决策者主观意愿的最优业态组合决策方法。结果表明:该建筑结构的倒塌风险较低,50年内倒塌概率约为0.64%。选择不同业态组合方案明显影响建筑地震损失,最大相对损失差距约为20%。
    • 刘渊; 王自法; 赵登科
    • 摘要: 地震损失分析对于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实际破坏的地震损失分析是比较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由于缺乏大量详细的地震破坏资料,现行的基于实际震害的地震损失分析大都是基于建筑物群体或某类建筑物整体的分析,缺少在建筑物构件层次上详细地分析各个构件的地震破坏和损失,特别是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文中基于新西兰16次地震300余万条详细震害记录,首先从结构性破坏和非结构性破坏两方面剖析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损失,然后在构件的层次上详细地分析建筑物主要构件的地震破坏。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灾害中,建筑物80%以上损失来源于非结构性破坏,其中墙面装饰物破坏是非结构性破坏损失的主要成分,其次是墙体覆盖层和天花板的损失;板式基础和桩是结构构件破坏损失的主要成分。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施工中需要特别关注非结构构件的地震破坏。
    • 冯莉; 王力; 樊燕燕; 李子奇
    • 摘要: 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连续梁桥一般采用减隔震设计以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不同的减隔震方案亦决定着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初始成本.为了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评价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的合理性,以一座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为背景,设计多种减隔震布置方案开展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准则探讨了该连续梁桥在全寿命期内各减隔震方案的经济性.结果 表明:全桥采用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和液体黏滞阻尼器配合使用方案是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最小的方案,但高达622×104元的减隔震措施费用引起桥梁初始成本过高,致使该方案经济性较差;全桥布置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边墩配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方案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桥梁初始成本,实现了结构减隔震措施造价与损失期望的有机平衡,为本算例桥梁减隔震设计中的最优方案.作者提出的桥梁减隔震方案研究方法有效弥补了当前在减隔震设计中主要考虑桥梁抗震性能而忽略其经济效益的不足,实现了结构抗震性能与其经济效益的双目标评价,为利益相关者对桥梁减隔震方案的合理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 钟江荣; 张令心
    • 摘要: 针对地震造成的供电、通讯、供水和燃气4类生命线系统破坏的功能恢复开展初步研究.基于日本宫城地震和阪神大地震的这4类生命线系统功能的震后恢复时序调查资料,结合我国生命线系统特点,建立了指数形式的生命线系统震后功能恢复函数,并定义了恢复函数衰减指数A.在总结我国几次地震生命线工程震害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4个系统衰减指数取值区间和原则.最后,将唐山大地震震后供电、通讯和供水3个系统和汶川地震震后绵阳市供气系统的实际恢复时间与由功能恢复函数计算所得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组数据符合度较高,验证了所建立的生命线功能恢复函数的有效性,且A是可反映各生命线系统重要程度、修复难易程度及震后应急决策修复措施有效性的综合变量.
    • 冯莉; 王力; 樊燕燕; 李子奇
    • 摘要: 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连续梁桥一般采用减隔震设计以减小结构地震响应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不同的减隔震方案亦决定着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初始成本。为了从抗震性能和经济性两方面综合评价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的合理性,以一座高烈度地震区高速铁路大跨度连续梁桥为背景,设计多种减隔震布置方案开展桥梁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准则探讨了该连续梁桥在全寿命期内各减隔震方案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全桥采用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和液体黏滞阻尼器配合使用方案是全寿命周期地震损失最小的方案,但高达622×104 元的减隔震措施费用引起桥梁初始成本过高,致使该方案经济性较差;全桥布置双曲面球型隔震支座、边墩配置液体黏滞阻尼器的方案在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桥梁初始成本,实现了结构减隔震措施造价与损失期望的有机平衡,为本算例桥梁减隔震设计中的最优方案。作者提出的桥梁减隔震方案研究方法有效弥补了当前在减隔震设计中主要考虑桥梁抗震性能而忽略其经济效益的不足,实现了结构抗震性能与其经济效益的双目标评价,为利益相关者对桥梁减隔震方案的合理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