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保险

地震保险

地震保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51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地球物理学、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46435篇;相关期刊153种,包括金融与经济、时代金融(上旬)、中国保险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金融服务法的创新与发展”论坛、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等;地震保险的相关文献由338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英方、叶广容、李桂莲等。

地震保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0.50%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46435 占比:99.47%

总计:46682篇

地震保险—发文趋势图

地震保险

-研究学者

  • 陈英方
  • 叶广容
  • 李桂莲
  • 叶民权
  • 曹骑豹
  • 王冠
  • 蒋恂
  • 钱振伟
  • 陈凯
  • 陈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嘉浩; 王国军
    • 摘要: 我国应对地震风险的资金安排可以按事前与事后划分为灾前预防性质和灾后给付性质。在非预期预算一定的情况下,政府应如何分配救灾基金?对地震保险市场均衡影响如何?本文构建了一个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政府适度的灾后救济能够同时保证效率与公平,而过度的灾后救济会在长期提高居民的救灾预期,抑制商业地震保险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同时,引导与改善社会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感知也是提高地震保险市场效率的关键。
    • 郭丽楠; 袁庆禄; 胡军
    • 摘要: 灾害保险是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手段。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政界与学界加大了对地震巨灾保险的研究与探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使得巨灾保险工作在我国首次确立了重要地位。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巨灾保险”。
    • 袁庆禄; 何伟铭
    • 摘要: 地震保险对于防范化解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居民的地震保险引致需求,以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发生后两周内门源县居民的心理恐慌程度和地震保险购买意愿作为主要调查内容,运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及逻辑回归等分析方法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破坏性地震会对居民造成财产损害和心理创伤等不利影响,居民的恐慌程度与地震保险购买意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最后从救灾行为、宣传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居民地震保险购买意愿的建议。
    • 武婷婷; 董朕
    • 摘要: 为了解消费者地震保险的参保行为及保险人活动的缺陷,降低消费者行为的引致风险,以陕西省为调查范围,进行了地震保险参保行为实证研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对陕西省消费者的地震保险支付意愿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了地震保险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陕西省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高,但是地震保险的认知程度低,对保险业印象不好是限制地震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震后人身伤亡风险保障的需求程度高.结合研究结果,从创新巨灾人身保险产品、完善激励制度健全绩效管理、强化宣传激发需求、深化拓展财政补贴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 陶正如
    • 摘要: 新西兰是世界上地震保险覆盖率最高的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尤其是地震委员会法案1993(Earthquake Commission Act 1993,简称EQC法案),经过70余年的发展相对完善.2010-2011年坎特伯雷地震序列和2016年凯库拉地震分别是新西兰历史上保险损失最严重和1840年以来震级第二大的地震事件,是对EQC法案的巨大检验,推动了政府对EQC法案执行以来的第一次审查.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结合两次地震事件中理赔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梳理了2019年7月1日生效的EQC法案与2008年4月1日版法案(事件前)相比的几处重大变化以及两次事件中的理赔经验,主要包括地震委员会(Earthquake Commission,简称EQC)自然灾害保险保障范围、 保险金额、 保费和再保险,EQC与私营保险公司的协调,对多次事件的理赔,以及EQC职能的变化等.在我国地震巨灾立法的关键时期,为我国地震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借鉴.
    • 万斌
    • 摘要: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灾后重建巨大的资金需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救助模式显然还是不够的.地震保险法律制度在日本等国家运行日益成熟.文章通过分析日本地震保险法律制度,研究其立法沿革与保险法律制度,解读其中风险分散机制、半强制投保、多元化参与机制等有益经验,提出对我国地震保险立法的启示:实现地震保险的法制化、构建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保险机制、建立多元化的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半强制地震保险投保模式.
    • 徐伟进; 高孟潭; 左惠强
    • 摘要: 地震巨灾保险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巨灾模型的主要分析模块之一。传统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基于潜在震源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衰减模型等并采用概率方法得到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值,该危险性表示的是未来所有地震对场点的综合影响。然而,在使用地震巨灾模型进行地震风险分析时需要用到单个地震事件对场点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潜在震源区生成一系列单个地震事件,并计算每个事件对场点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基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所采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模拟符合我国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地震事件集。模拟时遵从的基本理论为:地震发生在时间上符合泊松分布,震级分布可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来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则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发生率来描述。模拟得到的地震事件包含以下参数:时间(年、月、日)、地点(经度、纬度)、深度、震级、断层走向以及衰减特征等。该模拟地震事件集可满足地震巨灾模型中地震风险分析的需求,已应用于我国地震巨灾模型中。
    • 徐伟进; 高孟潭; 左惠强
    • 摘要: 地震巨灾保险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巨灾模型的主要分析模块之一.传统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基于潜在震源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衰减模型等并采用概率方法得到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值,该危险性表示的是未来所有地震对场点的综合影响.然而,在使用地震巨灾模型进行地震风险分析时需要用到单个地震事件对场点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潜在震源区生成一系列单个地震事件,并计算每个事件对场点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基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所采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模拟符合我国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地震事件集.模拟时遵从的基本理论为:地震发生在时间上符合泊松分布,震级分布可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来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则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发生率来描述.模拟得到的地震事件包含以下参数:时间(年、月、日)、地点(经度、纬度)、深度、震级、断层走向以及衰减特征等.该模拟地震事件集可满足地震巨灾模型中地震风险分析的需求,已应用于我国地震巨灾模型中.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