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巨灾保险

巨灾保险

巨灾保险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法律、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7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34784篇;相关期刊348种,包括合作经济与科技、商情、现代经济信息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第三届两岸民商法前沿论坛、2013应急管理(西安)高层论坛暨国际应急管理学会(TIEMS)中国委员会第四届年会、2012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等;巨灾保险的相关文献由712位作者贡献,包括熊政辉、何小伟、何霖等。

巨灾保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7 占比:1.74%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34784 占比:98.20%

总计:35423篇

巨灾保险—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长青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受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几乎面临所有的自然灾害,巨灾频发。特别是地震、台风、暴雨灾害,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巨灾保险潜力巨大,但目前我国巨灾保险还处于摸索发展期,面临着民众自觉投保意愿低、保司承保巨灾风险谨慎、灾害研究及预防工作薄弱等难点。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巨灾保险目前遇到的重点难点分析,并从加强公众巨灾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保司巨灾保险专业技能、推广“保险+服务”“保险+科技”的新型巨灾保险模式等方面着手解决巨灾保险面临的难点,从而推动巨灾保险的高速发展。
    • 杨亮; 孟生旺; 徐婷婷
    • 摘要: 在广义再保险策略下,从保费准则、风险度量、再保险策略等基本概念出发,构建求解最优再保险策略的理论框架,减弱传统再保险策略中假设条件较为严苛的限制,克服再保险定价过程中人为设定保费准则参数的弊端,给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理论表达式,并结合中国2008—2020年自然灾害损失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给出不同承保比例及风险容忍度下经验期巨灾保险基金的总规模,以及不同承保比例及固定风险容忍度下未来五年巨灾保险基金规模。研究发现,VaR—期望保费原理在目标函数条件下的最优再保险策略是有上限的止损策略;再保险行为取决于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附加因子,风险容忍度与风险转移的成本成正比,与总再保险费成反比。随着实际风险容忍度的提高,总再保险费金额逐渐下降,风险容忍度的提高会加速该下降速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再保险行为终止。再保险费最小化条件下,风险附加因子随着风险容忍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以α与β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以β=1/α-1为分界线,将第一象限划分为两个区域,分界线右上侧表示原保险人停止再保险行为,在分界线左下侧表示原保险人会选择再保险行为。
    • 高俊; 邢宏洋
    • 摘要: 保险可以提升社会和城市的韧性,巨灾保险制度安排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险在韧性城市巨灾风险管理中可发挥作用的程度。现行湖北巨灾保险制度将巨灾保险定位为巨灾风险防控末端进行灾后补偿的工具,这在承保范围、分担机制等方面约束了巨灾风险的分散。本文基于韧性城市巨灾风险防控的理念,深挖巨灾保险应发挥的潜在功能,重新定位保险在湖北巨灾风险防控工作中的角色,进而构建韧性湖北的巨灾风险管理新框架,并提出了相应制度优化建议,以期将巨灾保险的作用贯穿于风险防控全流程,推进湖北巨灾风险治理现代化。
    • 唐金成; 揭宗康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失,凸显出我国建立重大传染病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构建该制度存在较大困难:一是重大传染病巨灾风险难以被商业保险公司单独集中承保和分散,且风险发生频率低、标的损失大、持续时间长;二是由于风险的地域差异性很大、各地财政兜底能力不同、政府只宜有限参与、风险具有渐进性和隐蔽性等因素,政府部门在防控重大传染病风险时面临较大的现实困难。国际经验表明,构建重大传染病巨灾保险制度的重点在于:承保前需提高重大传染病巨灾风险的可保性,承保后需有效扩充资金池,增强保险公司在极端条件下的抗风险能力。构建我国重大传染病巨灾保险制度,可考虑在政府主导下采用强制或半强制方式建立保险基金,鼓励保险资金投向传染病防控的损前、损后目标,同时强化重大传染病巨灾保险的宣传引导,为其提供财政支持;推动保险公司建立重大传染病巨灾风险共保体,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风险分散,增强抵御极端风险的能力。
    • 郭丽楠; 袁庆禄; 胡军
    • 摘要: 灾害保险是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保障手段。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我国政界与学界加大了对地震巨灾保险的研究与探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201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使得巨灾保险工作在我国首次确立了重要地位。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巨灾保险”。
    • 摘要: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根据国家及我省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精神,按照《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为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健全灾害救助体系,提高受灾地区和群众抵御灾害能力,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 李志盛
    • 摘要: 今年10月13日是第33个国际减灾日,浙江省台州市围绕“早预警、早行动”的主题,以巨灾保险落地实施为契机,制定《台州市巨灾保险服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方案》,联合人保、平安、太保、大地4家市级保险机构,坚持“应急所需、保险所能、市县联动”,以项目清单化的方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调的防灾减灾救灾宣教工作网络,积极做好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主题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手册、集中播放视频宣传片、防灾PPT讲解、现场逃生演练、心肺复苏讲解培训、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帮助群众进一步掌握预防灾害、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相关技能。
    • 邱峰
    • 摘要: 面对巨灾事件的频发及其造成经济损失的日趋攀升,必须改变政府兜底式的巨灾救助和补偿方式,且在传统保险与再保险模式越发难以奏效的背景下,求助资本市场、利用创新金融工具来转移保险业风险的要求极为迫切。巨灾债券在国际上的快速崛起,为保险业提供了崭新的避险工具,也为我国完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拓展了思路。目前,国内巨灾债券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其发展虽具备一定的条件,但仍面临制度基础薄弱、定价难度大、资本市场不够成熟、相关机构公信力欠佳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在国内的进展。对于巨灾风险分散压力巨大的中国而言,更应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灵活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全力打通巨灾债券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国情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同时,加快探索与实践。
    • 张广萍
    • 摘要: 地震多,分布广,灾害重,是我国地震的基本情况,现行地震灾后救助方式以国家救助为主,社会、慈善救助为辅,地震巨灾保险救助占比非常少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地震巨灾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用市场的手段应对地震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的伤害,有效减轻财政负担,所以亟需大力建立、推广地震巨灾保险.我省属经济落后省份,但又是多震省份,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制度非常有必要.本文厘清地震巨灾保险等基本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结合甘肃省地震灾害状况和经济现状,对甘肃省推行地震巨灾保险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推进甘肃省地震巨灾保险制度相关工作.
    • 万鹏
    • 摘要: 一、重大传染病巨灾保险机制研究综述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家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2020年也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一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