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8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2018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2018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 召开年:2018
  • 召开地:河北保定
  • 出版时间: 2018-07-18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会议文集:2018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基于Bonus-Malus System设计的保险契约,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假如投保人在前一阶段索赔次数较少,再次投保时在不降低事故赔偿的前提下减少其保费,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鼓励投保人努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将免赔额和索赔次数结合起来设计单阶段的保险契约,随着索赔次数的增加,改变每次事故的免赔额从而使投保人实现效用最大化.研究指出:不存在道德风险时,随着索赔次数的增加,为了使投保人获得Pareto最优,保险契约中免赔额的取值应逐渐减少;存在道德风险时,随着索赔次数的增加,为了使投保人获得最优效用,保险契约中免赔额的取值应逐渐增大.
  •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快速增加,但与此同时,由于投保人和保险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十分严重,这种道德风险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有效性,阻碍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采用追溯型保费的方式解决我国补偿性财产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问题,即投保人在投保时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费,而剩下部分的保费在保险期末缴纳并与保险期间的赔付额相关联.在运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期望效用原则,结合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建立数学模型,分别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首先,基于本文中的模型假设,比较风险厌恶者在投保和不投保情况下会选择的最优安全水平,证明了保险市场道德风险的存在,同时也验证了本文中相关假设的合理性.其次,基于风险决策中的期望效用原则和相关假设,从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入手,比较投保人在不投保,缴纳常规保费和缴纳追溯型保费时会选择的最优安全水平,并依此证明选择追溯型保费在防控道德风险方面的合理性.然后,基于投保人在三种情况下选择的最优安全水平,依次对投保人和保险人的期望效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对比,说明在追溯型保费的情况下,若选择合适的期初缴纳比例和期末缴纳额与赔付额的关联程度,可以实现投保人和保险人的效用同时达到最大,以此证明采用追溯性保费在实务中的可行性.最后,针对现在研究中和市场中常使用的提供部分保险来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如提供含有免赔额或共保率的保单,本文基于相应的模型将其与追溯性保费进行对比,综合讨论分析两者的优劣,说明追溯型保费在解决道德风险方面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
  • 摘要:近几年,随着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逐步放开的同时,相应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强.经研究总结目前各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作者发现大部分关注于模型中的“最优解”算法设计,忽视了情景生成技术的研究开发,使得模型得到的最优解缺乏可信度.因此本文着力于研究资产负债的情景生成技术,以期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应用度.本文分为四个部分,通过运用对比分析、模型构建、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作者创新性地提出观点:基于集成学习情景生成技术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在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资产负债管理及情景生成方面的理论及方法,作者发现目前资产负债管理模型中均存在情景生成技术薄弱的问题.主要因为现如今常用的情景生成技术对未来情景预测可行度不高,使之资产负债管理效果不佳.因此本文为了提高未来不确定性的情景预测能力,结合运用了近几年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集成学习算法.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集成学习的理论及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Bagging分析法和随机森林算法.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未来情景预测情况与实际情景的偏差,作者发现在不确定环境下随机森林算法对未来情景生成方面更优于Bagging分析法.第三部分首先基于集成学习法中的随机森林算法搭建了资产负债情景生成技术.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其中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采用了现阶段技术成熟的含判定规则的多阶段随机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具体而言,目标函数采用了多目标的目标函数;最优解求解方法采用了Tabu搜索算法.第四部分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首先收集得到了X保险公司2010-2015年资产负债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然后通过上文构建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模拟得到了2016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案.接着运用传统情景生成技术对该公司2016年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案进行了计算.最后依据保监会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等级对不同方法下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进行划分比较,得到结果是:基于集成学习情景生成技术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相比传统方法更优异.本文的最大创新之处就是将集成学习算法中优异的随机情景预测功能运用到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情景生成技术环节,极大地提高了资产负债未来情景预测能力.
  • 摘要:大数据时代下,一切信息都可以被深入利用,保险公司也拥有了获取大量车辆运行参数、驾驶人行为数据等信息的途径,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商业车险定价中,将使车险费率的厘定更加精准并且具有差异化,本文探讨的UBI(驾驶行为保险)即以驾驶行为评分为基础的创新型商业车险产品.本文研究了基于UBI驾驶行为评分的商业车险定价模式,构建了驾驶行为评分模型,对于我国实现精准化、差异化车险定价具有指导借鉴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我国商业车险目前的定价机制,从随车、随人、随地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车险定价模式的优缺点,并梳理了基于驾驶行为评分的UBI车险定价流程.(2)重点研究了驾驶行为评分模型的构建,首先,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驾驶安全的行为因素进行了分析,将显著指标按影响程度进行了排序,其次,以影响程度为基础利用单层次分析赋权法对指标的权重予以确定,从而构建了驾驶行为评分模型表,最后,对评分表进行了效果评价,验证了基于UBI驾驶行为评分商业车险定价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 摘要:2018年2月23日,安邦保险集团因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被保监会接管,为推进安邦保险集团风险处置工作,确保其偿付能力充足,维护其平稳运营,2018年3月28日,保监会批复同意动用保险保障基金,向安邦保险集团增资608.04亿元,这一举动引发热议.红极一时的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在此次事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近两年来,保监会为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落实“保险姓保”的政策理念,密集出台了多项相关规定,对万能险的规模、账户管理、保障水平等进行了完善和规范.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安邦保险集团为例,目的是为了探究投资型保险产品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内在关系.首先,本文对偿付能力及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做了简单介绍.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投资型保险产品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之间的关系.紧接着以安邦保险集团2013—2017年的五年财务数据以及投资类保险产品销售数据为研究样本,计算得出了安邦保险集团2013—2017这五年的偿付能力状况,并且分别对安邦保险集团这五年的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传统型保险保费收入占比与安邦保险集团的偿付能力状况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安邦保险集团万能险以及投资联结险份额与其偿付能力呈负相关的关系,扩大其规模不利于偿付能力的提高;相比之下,普通型保险产品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投资型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优化这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实质性建议,以期提升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险保障水平,防范相关风险隐患,维护保单持有者利益,推动保险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 摘要: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以政府为主,商业保险为辅的结构.医疗服务费用的快速上涨、老龄化带来的高昂医疗费用、居民健康意识增加带来的医疗需求的释放、生活习惯改变所导致的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医学技术进步导致的昂贵治疗措施等等,都给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带来不小的压力,而“看病难,看病贵”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社会医疗保险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可以归咎于当前保险自身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医保领域该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很多,比如:居民在医保定点的药店购买的生活用品、保健品可以通过医保报销.这类医保滥用的现象一方面增加了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成本,另一方面一些需要医保的病患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一种失衡的局面,背离了最初全民医保的初衷.除了社保,人们还有一种选择是商业医疗保险,但是商业保险由于保费高昂,受众范围比较狭窄,依然无法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就医问题.从当前技术发展的情况看,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带来医疗保险领域的变革.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block)以链条(chain)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共享总账.由于区块链可以通过利用共识算法来验证数据、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来存储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利用智能合约来自动执行业务流程等,因而成为众多应用场景中的重点探索领域.社会医疗保险涉及的主体包括个人、家庭、医疗机构和国家等.只有着眼于受益者个体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充分实现社保体系建立的意义.运用区块链技术得到的大数据是交互生成的,系统内所有经济主体参与,是对系统中的所有行为(比如病人修改了权限,或者医生新增了数据、药方等等)的精准记录.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解决社会医疗保险中资源分配不合理和资源滥用的问题,使之朝着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出发,提出一个“医保积分”的概念,运用保险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同时结合其他国家的案例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框架,从而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领域.
  • 摘要:文章选取2005-2014年度的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保险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为解释变量并选用人口城镇化率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通过实证检验发现:首先,城镇化具有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因此应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其次,保险发展对城镇化进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正的空间外溢效应.经过研究分析为保险发展助力于城镇化提供依据和相关建议.
  • 摘要: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但行业利润波动较大,尤其2016年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正式实施后,保险行业利润下降达三成,产险公司净利润降幅明显且保费收入增速放缓,偿二代如何影响我国产险公司盈利能力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整个财产保险市场盈利现状,并结合杜邦分析法分别对不同规模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引入虚拟变量及偿二代相关指标构建模型,利用《中国保险年鉴》及各公司年报中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充分探求偿二代对我国产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偿二代及产险公司盈利能力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描述了我国产险公司盈利现状并选取30家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费收入规模将样本公司分类同时从成本费用和利润结构两方面分别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杜邦分析法并对部分指标进行分解和替换,构建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产险公司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同时结合不同规模公司情况对各指标进行说明.第四部分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对30家样本公司2012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Eview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Hausman检验,构建包含虚拟变量及偿二代相关指标的分规模模型并分别进行回归,通过回归结果分析各财务指标、虚拟变量及偿二代相关指标与不同规模产险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最后,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偿二代对不同规模产险公司盈利能力影响与自身利润结构有关,承保利润率和净投资收益率为最主要两个因素,固定收益类投资比率对所有样本公司均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分析整个财产保险市场盈利现状为基础并根据保费收入规模对样本公司进行细分,利用杜邦分析法首先构建以分析财务指标为主的盈利能力评价体系,结合偿二代背景进一步引入虚拟变量和偿二代量化风险相关三个指标,从而构建包含财务指标、虚拟变量及偿二代相关指标的分规模面板数据模型,充分研究偿二代对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使回归模型更加完善,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 摘要:偿付能力是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本文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为例,基于国内外偿付能力监管实践,建立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子,应用独立Copula实现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对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有效提升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近年来,初创小微企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初创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信用评价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利率较优惠的贷款.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背景下,“三农”融资问题也一直是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无论是金融业还是保险业,对解决中小企业、“三农”融资问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都有着高度的重视.于是,宁波地区首先推出了金融和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融资方式——“无担保无抵押的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用以缓解创业者、“三农”等小额贷款借款人的融资问题.但是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到底是否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又是怎样的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实体经济服务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起源背景、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并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虚拟变量回归等方法分别从总体层面、产业对象层面和运作模式层面对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宁波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宁波地区经济的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说明了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开展对宁波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宁波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承保巨灾保险的几所保险公司承保巨灾保险前后年度报表,运用对比分析法,发现承保巨灾保险使本公司利润有所提高,但一旦出险,也会导致公司损失较大,因此准备金方面也要有所增加;通过比较几所规模较大的财产保险公司同一时期的年度利润表发现,承保了巨灾保险的保险公司同比利润率增长更高,表明承保巨灾保险能够使保险公司提升其竞争力,但经过风险分析后,其暴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大.经过敏感性检验,承保巨灾保险对保险公司而言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巨灾保险业务的开发会影响保险业现有格局.
  •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陕西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陕西保险业可持续系统分为内部发展能力和外部发展能力两个制约因素.本文运用了层次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影响陕西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制约因素的权重,从而得出陕西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从2013年开始,陕西保险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增加,其中,内部发展能力较外部发展能力的权重更高.因此,有关单位应结合相关政策与理论,加大对陕西保险业内部发展刺激,从而保证陕西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和科技创新人才在当代经济社会中的特殊地位,针对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人身风险保障问题,提出政策性补充保险这一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智库或专家委员会,把好政策性补充保险主体准入关,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性补充保险引导基金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激励服务体系等可行性建议。
  • 摘要:随着Fintech的不断发展,自2008年以来P2P网络借贷平台层见叠出,这种点对点的网络借贷方式极大提高了资金的运转效率,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民间借贷方式.在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不稳定的大背景下,我国P2P网贷平台主要存在着贷款审核不力,贷后管理差等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等.据网贷天眼统计,截止2018年3月已有3996家网贷平台由于风险管理与防控不健全而退出市场,使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本文以积木盒子为案例识别这一P2P借贷平台的所面临的风险,并以其2014年1月-2018年3月的逾期率数据作为指标,选取对逾期率构成冲击的主要变量进行多元回归,进而根据回归结果在假设情境下对其最突出的信用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帮助其对自身风险做出合理评估.最后本文提出了积木盒子这一P2P平台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提升自身风险意识,完善信用审核体系,加强平台间的信息披露和数据共享等,从而促进P2P网络借贷的可持续发展.
  • 摘要:地方财政债务风险已经是影响我国经济稳定、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2013年新修订的《预算法》强调逐步清理地方财政债务,推动多种方式的地方债置换.然而,目前各地还未建立完善的债务风险预警与化解机制及债务偿还制度.要想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必须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将债务风险管理规范化.由于我国地方对中央存在依存关系,中央政府极有可能最终为地方政府债务兜底,因此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出现的原因以及地方债务危机与央地关系的具体逻辑关系,并选取S省1986-201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VAR模型预测S省2018年和2019年的财政收入及居民储蓄余额,最后采用改进的KMV模型对其地方债务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在S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和测度的基础上,就如何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防控及管理债务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曾导致金融体系遭受严重破坏,正常银行信用关系遭到破坏,银行挤兑、银根奇缺以及金融机构大量倒闭等现象大面积出现.房地产业与银行业存在紧密的信贷关系,2017年我国新增银行贷款中新增房贷占比已超过50%,因此研究房地产业与银行业信用风险传染关系对于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的中国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从沪深股市房地产和银行两个行业各选取12家公司2014年-2017年股票收盘价以及所需财务数据,此后再利用KMV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和Matlab,根据股权价值VE、股价波动率σE、违约点DP以及无风险收益率r计算资产价值VA和资产价值波动率σA,由此得到房地产业和银行业样本公司2015年-2017年股票交易日的违约距离DD.经数据处理,将违约距离转换为布尔型数据,最终利用关联规则,设置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分行业间和行业内部两种情况对房地产业和银行业样本公司违约距离变动关联性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在20%支持度和65%置信度下房地产与银行业信用风险存在相互关联性,集中在部分公司之间;银行业内部信用风险传染性明显强于房地产内部信用风险传染性之间存在强关联性,同时银行业到房地产业的信用风险传染性强于房地产到银行业的信用风险传染性.
  •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防范其经营风险,是保险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中国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现状;分析了中国保险公司存在风险的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人才机制,推进保险人才专业化,推进保险服务化等可行性建议。
  • 摘要:本文依据现代风险分析和评估理论的基本框架,探索构建了鸡蛋价格波动极端风险度量模型:运用X12季节调整和H-P滤波法对鸡蛋价格时间序列进行分解以确定波动周期,在此基础上运用极值BMM模型实现对鸡蛋价格波动周期(区间)极大值和极小值序列的有效拟合,以获得鸡蛋市场价格上涨和下跌极端风险的广义极值分布模型(GEV),从而解决了鸡蛋市场价格波动极端风险究竟服从什么概率分布规律的问题.基于我国鸡蛋主产区河南省鸡蛋市场价格的实证研究表明:鸡蛋波动周期为36个月,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河南省鸡蛋价格周期内价格波动偏离均值的幅度基本集中在30%以下,但河南省鸡蛋价格下跌极端风险总体上要高于上涨极端风险,价格下跌极端风险落入40%-50%区间发生的概率是4.58%,更有0.97%的可能性(相对小概率)出现偏离均值50%以上的下跌波动.
  • 摘要:税优健康险带动了多国寿险业发展,但在我国却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为推动税优健康险业务在我国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定性分析、精算测算、电话调查等方法,对税优健康险所处环境、产品设计、经营税优健康险的保险公司等方面开展研究.经过综合分析,发现现阶段税优健康险在经营环境、产品设计和供给侧存在诸多问题.
  • 摘要: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我国提出了寿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将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的利好政策.本文将通过梳理寿险业开放的政策变迁轨迹和动力机制,结合政策变迁过程理论模型,探讨上述政策对我国寿险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根据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政策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公正政策变迁的过程理论进行阐述,即政策变迁的过程包括:政策失效—政策创新—政策均衡—政策失效这样的变化逻辑,明确本文运用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将我国寿险业对外开放政策变迁轨迹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且归纳出我国寿险业对外开放有如下四个特点:“从探索到创新”、“从试点到普及”、“从部分到整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第三部分运用政策失效的理论探讨此次我国寿险业全面开放的原因;第四部分从政策创新角度分析了寿险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包括:完善我国寿险公司组织结构、完善我国保险市场、健全我国金融市场、助力中资寿险业更好“走出去”;第五部分从政策均衡角度分析了此次我国寿险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对外开放政策“落地”效果面临不确定性、外资寿险进入中国市场较难、金融安全防范水平与监管技术亟待提升、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第六部分根据我国寿险业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完善政策实施细则;二是拓宽外资寿险“引进来”渠道;三是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针对性有效性;四是利用自身优势,做好风险防范.
  • 摘要:在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3000万左右的显著成绩背后,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反映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役的“硬骨头”.实践中河南、江西、湖北等省市积极实施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打造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机制.然而,因病致贫是一个长期性、大范围的疾病风险冲击,短期内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能够发挥积极效果,却可能会随着脱贫攻坚的结束而陷入返贫.在精准扶贫中构建因病致贫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需要积极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本文从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理论出发,提出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和中端商业健康保险是防范因病致贫风险的有效手段,在梳理部分省市探索经验和中端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特征的基础上,建议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实施低收入人员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并通过税优优惠、个人账户支付等方式,扩大中端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面.
  • 摘要:2017年5月18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保险合同》(IFRS17),将取代2004年作为临时准则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保险合同》(IFRS4).由于IFRS4允许保险公司按照各自的国家会计准则对保险合同的计量进行会计处理,而各国使用的保险会计准则不同,因此不同国家反映的保险会计信息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报表使用者按照现行准则在不同国家间保险公司的比较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IASB进行了一项计划,历时20年对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进行多轮的征求意见和讨论修订,最终IFRS17颁布出台.它将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保险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同时解决利润来源及风险敞口等问题.我国的保险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建立在IFRS4及其讨论稿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相比之前的IFRS4和我国现行的保险会计准则,IFRS17在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提出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包括:保险合同的确认、计量和列报;保险合同分拆的规定;披露上针对负债计量模型的各个要素增加许多细节要求,以及规定了一系列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列报原则等.IFRS17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生效,其高度复杂性使得现行保险公司的工作流程不再适用,将给IFRS17的执行带来巨大挑战.此外,IFRS17的实施,将使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负债计量及利润的确认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结构发生调整,因此有必要对IFRS17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我国准则的计量模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我国保险公司对IFRS17做好充分的应对措施.本文较全面地分析并比较了我国现行保险会计准则与IFRS17在负债计量及利润确认方面的差异.并且,在准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一个十年期定期寿险产品在不同准则下的计量结果,以及当发生预期假设变化的情形下不同准则计量结果的变动情况,分析实施IFRS17对寿险企业盈利及经营带来的影响,并根据新准则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帮助我国寿险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IFRS17的实施.
  • 摘要:为应对长寿风险对年金产品的影响,本文以死亡率免疫和死亡率久期规则为理论基础探讨长寿风险的分段对冲策略的有效性问题.为避免传统久期匹配方法中参数估计误差的累积和传导,本文借助WinBUGS软件和贝叶斯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在统一的计算框架下完成了死亡率预测、死亡率久期计算和对冲效果的数值模拟;并以4种分段组合准备金数据的三维图,方差缩减比(VRR)和VaR值为指标来进行长寿风险对冲有效性的对比,结果表明低年龄寿险保单和高年龄年金保单组合具有最平滑的三维图,最小的VRR和VaR值,具有最佳的长寿风险对冲效果.
  • 摘要:相互保险组织作为保险业中一种历史悠久且具有代表性的保险组织形态,在发达国家有着100多年的历史.相互保险相对于股份制保险的最大特点在于投保人和保险人具有合一性,突出保障功能,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相互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低,保费较商业保险公司更低,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是指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保险产品.20世纪70年代长护险首先在美国出现,80年代在德国和法国相继出现,2000年4月日本正式开始实施全民长护险计划.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长护险制度,国内目前在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商业性质的长护险,其优点是投保人参保具有自愿性质,更易于被大众接受,也不会造成政府和企业的更大负担,缺点在于我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历史短、保费成本高、国内认同度和渗透度低、不适宜低收入群体,且无法很好地解决逆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社会性质的长护险,其优点是保费低,从未来看来覆盖面更广,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加大了政府和企业的负担,就责任主体的缴费能力和缴费意愿来说,建成社会保险模式的难度系数颇高.有鉴于此,需要对现有长期护理保险模式进行拓宽和创新,因此对我国开展相互制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2016年6月,我国保监会正式批准三家相互保险社筹建,标志着相互保险这一国际传统、主流的保险组织形式即将在我国开启新一轮实践探索.2011年9月慈溪西门外村成立了全国首个村级保险互助社,并在2013年7月扩容升级成立龙山联社,下辖龙山镇8个行政村的保险互助社,险种覆盖了意外伤害险、家庭财产险和补充医疗险等三个涉农保险产品,成立后至今运行状况基本平稳,经济、社会效益良好.2015年1月,浙江省瑞安市兴民农村保险互助社成立,从事服务农业生产的财产险.2017年7月13日,成都市武侯区被授予“相互制长期护理保险实验室”试点单位,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探索相互制长护险的发展模式.由此可见相互制长护险在我国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可以通过借鉴慈溪、温州的互助社经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制长护险模式.本文首先提出相互制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分析相互制长护险制度的优缺点,其次分析国外已成型的相互制保险组织的运行模式,借鉴其实践经验.第三,在浙江省进行相互制长护险需求的调研,研究影响居民选择相互自长护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我国推行相互制长护险提出对策和建议.
  •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长期计划生育政策下的“4-2-1”家庭结构让失能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难以得到基本保障.高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我国与日本的文化传统和家庭结构类似,且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改革和完善已经十分成熟.本文通过对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总结了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和优势,为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建议:细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等级,满足多层次的老年护理需求;构建以居家护理服务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援的护理模式;重视对智能护理机器人的发展、投入和研发.
  • 摘要:《企业年金办法》已于2018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但是对于企业与个人的缴费责任分摊,只是规定“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合计不超过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2%”,此外没有进一步详细规定.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延迟退休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OLG模型,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视角,测算了企业年金最优缴费率为11.21%,并考察了延迟退休以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出生率的变化对于最优企业年金缴费率的影响,退休年龄的提高以及劳动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会降低最有企业年金缴费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内,延迟退休会通过提高人口出生率而促进总产出的增长.
  • 摘要: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问题是社会和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考虑到社保基金在养老保险基金中规模最大,投资股市时间最长,经验最为丰富等因素,因此本文选取了2004年至2015年的社保基金持有的投资组合为样本,使用Carhart四因素模型,分析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是否能够获得超额收益、比较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效益情况,并对16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风格进行了分类和评判.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全国社保基金股市投资整体收益较低,仅能获得0.35%的超额市场收益率,委托投资收益率为高于直接投资;在委托投资中,只有40%的基金获得了超额收益,60%的委托投资基金公司没有展现强大的投资盈利能力;个别基金管理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投资策略,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本文提出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应审慎的选择委托投资基金,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满足资金保值增值需求,并加强监管,严防投资风险.
  • 摘要:一般认为统筹养老金制度安排存在明显的收入再分配,并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那么,在实施延迟退休之后,随着缴费期的延长,对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会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基于此,本文以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首先运用数值模拟以及洛伦兹曲线计算当前退休年龄下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再考虑延迟退休方案下不同退休年龄以及预期寿命情况下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加以比较.笔者模拟结果证明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存在正向影响,也就是延迟退休可以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并且有进一步缩小贫富收入差距的作用.
  • 摘要: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严重超标,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2013年,新农保政策在全国推广,新农保政策对增加我国农户未来收入,降低农村居民的养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2011、2013、2015年的CHARLS数据,使用DID模型估计新农保参保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由于参保变化影响消费的滞后性,本文利用2015年消费数据来代表居民参保行为发生变化的2013年的数据,结果显示:对于60周岁以下的农村居民,参保新农保对保健消费及教育消费有正向的滞后促进效应;对于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参保新农保对食品消费及保健消费有正向的促进效应,对总消费具有负向的滞后促进相应.最后,本文针对分析结论对新农保政策提出加强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加强养老金的增值及缩小制度间养老金差距,增加对老年人养老金的给付。
  •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迫在眉睫.商业养老保险是养老金制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商业养老保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和商业养老保险需求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对构建多层次养老体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使用2015年的CGSS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对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关系做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商业保险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保险支出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存在U型关系,这表明在当期商业保险支出与人力资本投资都属于消费,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有挤出效应,但是在长期商业保险主要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说明了商业保险对学校教育以外的创新型人力资本的投资(如艺术教育等)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等保障性的制度相比,收入对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作用相对不显著,保障性的制度建设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作用大于收入的作用.因此,鼓励商业保险发展不仅可以保障家庭防范风险,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劳动力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人口死亡率都持续下降、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的趋势。这种死亡率的改善超过了大多数养老基金和寿险公司的预期,使得寿险公司年金产品的定价和养老成本的核算都产生了巨大的风险,将这种实际寿命高于预期寿命而产生的风险称为长寿风险。构建随机死亡率模型准确的预测死亡率是量化长寿风险的基础.中国死亡率数据样本量较少、风险暴露数不足,这降低了现有模型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分析现有模型在应用于中国数据时存在的不足,创建适用于中国数据的死亡率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数据,运用Boosting思想构建回归树检验Lee-Carter模型在中国适用性,讨论Lee-Carter模型在应用于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数据时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思路.结果表明:在应用Lee-Carter模型拟合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数据时,Lee-Carter模型忽略了队列效应的影响.由于中国数据暴露数不足的特点,Lee-Carter模型不同程度的高估了高龄人口的死亡率.在对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建模时,需要考虑在Lee-Carter模型中加入队列、经济和医疗因素.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加农村信贷机构数量、放宽信贷担保条件、深化农村信贷体制改革、提高农村信贷投放和使用效率,将会成为解除农民信贷约束、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消费层次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我省农村消费市场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另外,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消费层次的不断提升,也会为农村信贷市场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层次的提升;而农民消费层次的提升又为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了厘清二者的关系,本文基于河北省1980-2016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回归分析前,首先采用ADF方法,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来避免模型中存在的伪回归的现象,并确定单整阶数,然后进行Johansen长期协整检验,明确河北省农民生活性消费结构与农村信贷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其次,建立VAR模型,选择一个合适的滞后期,同时考察模型的稳定性;再次,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以及彼此是否可以作为另一变量变化的预测因子.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来分析VAR模型内各个变量冲击下,农民生活性消费结构与农村信贷的动态变化,以及各变量的贡献度.结果显示,农民生活性消费结构与农村信贷的长、短期关系并不具有一致性,长期来看,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短期来看正好相反,且农民生活性消费结构对农村信贷的贡献度远远大于农村信贷对农民生活性消费结构的贡献度.为了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提出河北省应从丰富农村信贷供给和需求主体、提高农村信贷投放和使用效率、放宽生活性消费品的信贷担保要求等方面进行完善.
  • 摘要:金融市场的多样性和金融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寿险资金投资风险.根据寿险资金投资的风险及相关投资组合理论,建议使用期望效用和熵相融合的EU-E风险决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EU-E决策模型选择的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的效率明显优于二阶随机占优准则以及期望效用决策模型,是寿险资金投资决策领域一种有效的股票选择方法.该方法不仅提高了风险度量的准确性,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寿险资金投资风险的本质,对寿险资金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EU-E风险计算相对简单,适用面广.
  • 摘要:近年来人口死亡状况大幅改善使保险业面临的长寿风险日趋严重,人口死亡率研究是长寿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是被广泛关注的研究内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使长寿风险被广泛关注,人口死亡率研究是评估长寿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利用死亡率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本文考虑从指标计算方法上提高数据质量.文章利用Lexis图说明真实死亡率计算方法,并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据进行偏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高年龄段中真实人口死亡率要低于我国公布的数据,而在其他年龄段情况需具体讨论.目前,人类死亡率数据库的中心死亡率被广泛用于相关研究,为更好反映中国人口死亡状况,本文基于数据库计算方法给出1995-2016年我国男性人口中心死亡率,使对中国人口死亡率的研究在数据质量上得到提高.
  • 摘要:保险公司的资金风险偏好使得债券市场成为了保险公司投资的主要领域,而债券投资相对低频且高量的特点,使得对于债券市场中长期内不同状态的划分与识别相较短期内的利率预测较股票市场具有更显著的意义.利用量化模型对债券市场状态进行识别,可为保险公司制定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本文选取2009年至2017年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日度数据作为债券市场研究指标,从债券价量指标、货币面指标、股票市场指标、海外市场指标、衍生品及大宗商品市场指标等多个方面选取识别因子,运用机器学习方法中的隐马尔科夫模型,划分并识别债券市场状态.同时根据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识别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类型的因子对债券市场识别的贡献程度,实证结果显示银行间七天回购利率、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债券交易量及上证综指的因子组合在市场状态识别中具有相对理想的模型结果.
  • 摘要:死亡率预测作为养老保险产品定价的基础,一直被广大学者不断完善.CBD模型相比lee-carter模型在高年龄的死亡率预测上有更好的效果,且其形式简单,更容易被理解.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在不同年份存在年龄上限不规则的现象,以往的研究中通常将数据截断,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带来数据信息的损失.本文基于CBD模型先对年龄范围进行选择,同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不规则数据做出了处理,并用于对未来的死亡率趋势和预期寿命进行预测.
  •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的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人口寿命的增长给养老金体系带来较大的支付压力和偿付风险.本文针对我国人口死亡率数据少、部分年份数据缺失等问题,首先采用经济学的协整理论,用台湾人口死亡率对中国大陆人口死亡率时间因子做回归,并利用Lee-Carter模型预测了中国大陆男性人口死亡率.然后借鉴十七世纪欧洲的“唐提(Tontine)”年金理念,依据自助养老年金思想(Group Self-Annuitisation简称GSA),提出两种可以增加收益比的方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助养老年金体系.最后将预测得到的男性人口死亡率代入自助养老年金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SA模型具有精算平衡、收益稳健、终身领取等特点.并且优化后的自助养老年金体系,可以让更多的个体参与到年金池中,从而使个体风险得到有效的抑制,提高个人养老保险的人群覆盖率.
  • 摘要:我国机动车辆保险行业发展迅速、规模巨大,车险的保费收入在财产险中一直位居首位,近几年来,其比重达到70%以上.车险费率厘定一直是保险公司的重点研究方向,其核心是对保险损失进行预测,包含索赔强度预测和索赔频率预测.本文重点研究索赔频率的预测方法,传统上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广义线性模型,但其过多依赖于模型的分布假设,且不能很好的刻画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依性问题.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迅速发展,有不少学者尝试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车险领域,研究结果显示机器学习在某些方面优于广义线性模型,但这些结果一般只基于某个单一数据集.本文将在六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车险数据上比较广义线性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的效果,其中包括深度学习算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xgboost等机器学习方法.特别的,其中一个数据集为车险团体客户数据,它与通常的散车业务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其不能使用从人因子,同一车队内的车辆索赔有相依关系(组内不独立性)等,这使得普通广义线性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数据.本文的具体方法为:首先基于训练集,建立不同的广义线性模型预测索赔频率,根据最小信息准则(AIC)选取最优的广义线性模型;然后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深度学习算法、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xgboost等),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模型参数.最后基于测试集,计算广义线性模型和机器学习的均方误差,比较机器学习算法与广义线性模型的性能.本文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数据集上,xgboost的预测效果一致的优于广义线性模型.但是对于某些自变量较多、变量间相关性强、索赔频率数据越大的数据集,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随机森林的预测效果比xgboost更好.此外,支持向量机的效果要次于广义线性模型.
  • 摘要:利用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ustomer Lifetime Value,CLV)作为衡量车险客户价值贡献的指标,进行有效的续保业务管理,从而将车险的短期交易转变为长期价值,这是未来车险业务的发展方向.因此,搭建精准的客户价值评估模型至关重要.本文在传统CLV模型基础上,借鉴金融领域对个别资产进行风险修正的方法,引入客户赔付风险βc系数作为贴现率的调整因子,创建RCLV模型,目的在于解决赔付风险不同的客户在产生同样利润现金流水平下传统CLV模型难以区分高价值低赔付风险客户的问题.RCLV模型的重点在于如何确定βc系数的表现形式.本文定义βc为单个客户赔付率与整体客户赔付率的比值,并积极探究商业险NCD、交强险NCD、商业三者险限额等从人因子对βc的影响.在βc量化模型的选择上,由于个体赔付率与累积损失趋势一致,且现实中存在大量零索赔保单,零调整回归模型可以进行合理预测.本文使用某财产保险公司2015年北京地区的车险精算数据,抽取典型样本进行RCLV的测算,并与原始CLV模型测算结果进行对比,说明所建立的模型确实可以避免对潜在优良客户的误判.
  • 摘要:本文比较tobit模型与两部模型.先概括了两种模型的特点,从模型假设条件、结构形式、分类、估计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用CHNS的数据对中国居民购买医疗保险问题用两种模型进行了分析,对两种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 摘要:本文研究最近新兴的P2P保险合同,并发现它可以缓解长久以来困扰保险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假设由两个人构成一个小组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每一个人的损失概率受到他自身努力和与别人合作的影响.发现只要由于合作所导致的自身努力成本的增加足够小,小组成员的自身努力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便一定存在.还发现如果增加现金返还的比例,小组成员将付出更多的自身努力,与他人的合作程度也将提高.另外,证明了当由于合作所导致的自身努力成本的增加比较小时,合作程度对于自身努力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而当该成本比较大时,合作程度与自身努力程度负相关.加入到P2P保险小组中的成员通常为互相熟悉的亲朋好友,他们之间合作相对容易,成本一般较低.因此P2P保险产品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还能够导致更高的自身努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由于道德风险所带来的努力不足的问题.
  • 摘要:保险欺诈侵蚀保险机构的偿付能力,增加行业的潜在风险,触及保险制度的根基.保险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对欺诈等违法行为采取有效管控.保险反欺诈法规的制定、执行和司法适用都影响潜在违法者的决策.法律诉讼作为解决保险欺诈的一种方式,虽然不是最优选择,但却是化解纠纷的最终途径,其目标与保险监管相同.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方法,提取典型保险诉讼案例的欺诈关联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寻保险欺诈的制度诱因,最后提出:明确保险人说明义务、完善如实告知义务、提高保险欺诈的法律成本和法律执行率、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阐明如实告知义务制度中保险人解除权的基础,作为完善我国保险欺诈监管法规的具体对策.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