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
自救互救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特种医学、中国政治、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3328篇;相关期刊228种,包括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医疗卫生装备、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研讨会、中华医学会航海医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等;自救互救的相关文献由753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忠杰、厉瑛、李志辉等。
自救互救
-研究学者
- 何忠杰
- 厉瑛
- 李志辉
- 贾娜
- 郑大伟
- 付志刚
- 周梅
- 张静
- 李春雨
- 李艳菊
- 李雅平
- 桂莉
- 耿读艳
- 谷向民
- 陈华
- 陈彦
- 陶红
- 刘辉
- 宗兆文
- 张艳玲
- 张萌
- 张辉
- 朱庆生
- 李万岭
- 杨剑
- 王福利
- 赵玺龙
- 邓波
- 陈瑶
- 霍江涛
- 乔媛媛
- 冯铁男
- 冯雁康
- 刘世政
- 刘双庆
- 刘喜文
- 史成和
- 吕雪菁
- 吴建新
- 周小林
- 呼冬鸣
- 姜成华
- 姜新杰
- 宋国勇
- 崔澂
- 张丽
- 张成
- 张松伦
- 张雪静
- 徐昕明
-
-
周洪洋
-
-
摘要:
3月5日,在第59个“学雷锋纪念日”之际,烟台海事局志愿者总队参加了烟台团市委组织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烟台海事局志愿者总队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让市民了解海事职责、使命;宣讲海上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方法等海上避险、救生常识,让市民了解水上安全知识.
-
-
-
-
摘要: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火势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认识林火发生发展特点规律,对自救互救、筑牢防火屏障具有重要意义。
-
-
程祝强;
刘红军;
曾永芬;
金毅
-
-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可单兵携带、预装填药物的经皮自给药装置,用于战场单兵止痛、自救互救。方法:该装置由保险装置、驱动装置、药物储存装置和微针装置4个部分组成。其中保险装置采用错位锁扣原理设计,由注射杆和注射弹簧凹槽组成;驱动装置采用弹簧作为动力驱动;药物储存装置为采用高强度塑料制作的类似注射器针筒的储药仓;微针装置由分流结构和微针阵列组成,微针阵列采用圆形排布。根据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和泊肃叶方程进行注射器推进力测试,并对设计的样品装置进行抗冲击及防水性能和皮肤注射测试。结果:注射器推进力测试表明,最佳的注射器针头与注射器针筒大小的组合模式为31G的针头和2 mL的注射器,一共需5个针头。抗冲击及防水性能和皮肤注射测试表明,制作的样品装置可满足军用装备要求的抗压、防水性能,且可在4 s左右完成0.5 mL液体的皮下注射。结论:该装置操作简单、携带方便,能够达到快速给药的目的,可作为战时或平时特殊环境下特需药品的给药载体。
-
-
杨赛霓;
吴竞妍
-
-
摘要: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层基础,是进行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人”与最前沿阵地,社区应急能力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体应急工作效能。因此,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社区自救互救的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力基层减轻灾害风险,提升公众安全感与幸福感的重要举措。
-
-
-
-
摘要:
为促进老年人健康,预防老年人跌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核心信息主要从积极运动锻炼,环境适老化改造,调整行为习惯,主动使用辅具,科学自救互救等方面,向公众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信息。
-
-
卿婷玉;
周波
-
-
摘要:
全民参与应急是卫生应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公众教育作为应急教育体系建设中重要一环,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刻不容缓。文章通过描述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现状,指出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社会组织开展公众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
-
杨芳;
孙俊;
朱旭;
丁晨晨;
董国海;
李静
-
-
摘要:
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care,TCCC)是美军用于现代战争的战场伤员急救原则和方法,是国际军事医学聚焦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军近年来的培训热点[1]。它涵盖了伤员在到达医疗机构前及在战场环境中的全部救治措施,与大多数医疗机构所提供的非战时创伤救护有着本质不同[2]。
-
-
杜文琼;
钟鑫;
宗兆文;
贾益君;
蒋仁庆;
周小林
-
-
摘要:
目的研究建立贴近实战、适用基层的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方法调研基层部队自救互救师资现状,围绕师资培养和质量提升进行课程设计;开展专家咨询,进一步完善课程;在培训班中实际应用验证效果。结果建立了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通过德尔菲法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筛选;专家对课程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分平均值高于9.0,变异系数低于15%。结论战伤自救互救师资培训课程设计合理且可行,初步结果显示其可有效提高受训者的自救互救授课能力。
-
-
-
-
摘要:
《创伤外科杂志》(CN50-1125/R)是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陆军军医大学主管,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主办。是兼顾创伤外科各领域发展动向和科学普及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全国公开发行(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一、征稿范围本刊以从事创伤外科和相关学科工作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广大部队基层官兵为读者对象,既报道创伤外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也传播创伤预防、自救互救和创伤诊治等知识。
-
-
龚伟强;
李华时
-
-
摘要:
5月7日,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在乐山某训练基地展开一场实战化卫勤演练。救护所严格按照抢救、抗休克、防疫、留观后送和手术等功能区域设置组成。演练过程中,队员不仅要判断战场环境、跨越障碍、安全接近并抢救伤员,还要灵活运用战术,实施区域救治,进行检伤分类、自救互救、战场急救、战术医疗等工作。突然,野战手术方舱车内无影灯熄灭,室内一片漆黑,麻醉机、呼吸机也随即停止工作。“发电油机被炸,迅速启用应急设备。”随着-声指令,队员们立即采用手捏气袋、脚踏吸引器、听诊器监听心率等方式,继续进行手术。
-
-
HE Zhong-jie;
何忠杰;
SHENG Zhi-yong;
盛志勇
- 《2015年北京地区中医急诊年会、2016年病例讨论会暨中医急诊急危重症护理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从急救时效性规律和我军面临的军事挑战出发,探讨自救互救的新概念,以指导我军现代战争中自救互救与战伤救护的衔接.回顾我军战伤自救互救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外军在近年局部战争中现场急救、士兵自救互救理论的变化,根据我军面临的军事斗争的新挑战和可能的战争局面以及"卫勤使命-2014"演习成果,提出火线急救应遵循急救的时效性规律,按照自救互救原则采用急救技术,服用细胞保护剂,有条件时进行口服补液,针对危及生命的出血、窒息、气胸、休克等急危重症进行现场救治,达到救治或稳定伤病员生命、阻止二次损伤、维护器官功能的目标,从而保证战术(战场)战斗力."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已经成为我军现场救治的时效值要求.从时效性规律完善我军的自救互救概念和卫勤保障,并与战场救护进行衔接,对于维护和加强一线作战部队战斗力有巨大作用,同时还能降低阵亡率、伤死率、伤残率.战伤的自救互救作为战士生命的依托,是完成战斗目标的必备技能和精神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战争激励作用.
-
-
王福利;
李志辉;
何忠杰;
谷向民;
刘双庆;
赵哲炜
- 《2015年北京地区中医急诊年会、2016年病例讨论会暨中医急诊急危重症护理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白金十分钟"急救理念在社区普及的效果. 方法:2014年3-7月,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5个社区共240名居民进行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理念和技术培训;培训前后进行自制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比较培训前后自救互救意识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结果:240名调查对象中,78人(32.6%)既往进行过自救互救学习或培训;127人(52.9%)平时会主动学习自救互救互救知识;128人(53.3%)听说过"急救白金十分钟";209人(87.1%)处置过家人意外伤病;对于生命意外,156人(65.0%)会呼叫急救系统帮助,仅32人(13.3%)认为自己能够救护.培训后,遇到意外伤病选择呼叫"120"或"999"的比例明显增加("120":92.1%比81.7%;"999":64.2%比31.7%;P<0.05).遇到紧急情况,选择不会主动去救护的比例减少(P<0.05).培训后对烧烫伤、止血包扎、踩踏、搬运、判断意识、判断心跳呼吸停止、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扭伤等自救互救知识的知晓率提高(P<0.05).培训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自救互救基本技能评分[(8.52±1.21)分]明显升高[(5.95±1.91)分,t=22.653,P<0.05]. 结论:培训后居民自救互救意识和知识水平明显提高,社区培训效果显著.
-
-
李志辉;
谷向民;
何忠杰;
王福利
- 《2015年北京地区中医急诊年会、2016年病例讨论会暨中医急诊急危重症护理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新入伍战士对"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战士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方法,提高战士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 方法:采用"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调查问卷对某部320名官兵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性别、学历和年龄)和基本急救知识("白金十分钟"概述、判断个体生命体征、基本知识、急救知识四部分),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新入伍战士对于"白金十分钟"理念概述及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处于基本掌握和了解,对"白金十分钟"概述、判断个体生命体征、基本知识、急救知识4项内容的基本掌握和了解比例分别为77.9%、79.1%、94.5%、83.8%,对4项调查内容完全掌握比例分别为2.2%、9.4%、3.4%、14.7%,仍有20.0%的人对"白金十分钟"完全不了解.学历是急救意识及知识掌握的情况的影响因素. 结论:战伤自救互救这个初始环节的优劣,可以直接影响阵亡率、可以直接决定战伤救治的整体效果.我军官兵对"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的基本水平有待提高.把"白金十分钟"救护理念和培训方法引入军事训练十分必要.
-
-
-
-
杨红樱;
周煊超
-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9学术交流会》
| 2019年
-
摘要: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灾害也比较严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有助于社会公众正确地识别地震风险、掌握紧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是开展地震科普工作的行动指南.
-
-
-
-
- 《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面对这次四川汶川地震,作为远离震区的沈阳市地震局,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努力促进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发展,反思防震减灾“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
-
- 《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面对这次四川汶川地震,作为远离震区的沈阳市地震局,积极应对,快速反应,努力促进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深入发展,反思防震减灾“预、防、救”三大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