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

检伤分类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0028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基层医学论坛、天津护理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国·国际第11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等;检伤分类的相关文献由48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广、陈锋、李向晖等。

检伤分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0028 占比:99.88%

总计:100150篇

检伤分类—发文趋势图

检伤分类

-研究学者

  • 张广
  • 陈锋
  • 李向晖
  • 胡海
  • 余明
  • 冯庚
  • 姚元章
  • 陈力
  • 侯世科
  • 倪爱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亚华
    • 摘要: 有多少种颜色和应急相关,你知道吗?警车和消防车上的警灯是两种颜色,红色具有警示作用,蓝色与红色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救护车警灯的颜色只有一种,即蓝色,因为蓝色有急救的意思。与消防相关的颜色还有黄色、白色,和红色、蓝色进行搭配形成提示、提醒、指引的标识。和急救医疗相关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黑色、白色,但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代表的内容不一样。例如:战伤救治批量伤员时用到的伤标,红色代表出血、白色代表骨折、黄色代表核辐射、黑色代表中毒,在这里,色彩与具体受伤原因和情况有关联;而突发公共事件的批量伤员救治时,红色代表第一优先,黄色代表第二优先,绿色代表第三优先,黑色代表死亡。此时,颜色代表着特殊条件下,得到急救资源的优先权。颜色和救治顺序的关系体现了检伤分类的规则,我们一起来了解。
    • 于忠英; 田素科; 郁毅刚; 李金雨; 许硕贵; 孟莹; 谢芬; 莫群
    • 摘要: 军民融合是军队医院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军地卫生机构融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也是日常训练中暴露的弱项。文章针对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前期参加的两批次批量伤员急救演练,演训中在通信保障、伤员分类、信息录入、术前准备、应激伤员处置、伤员扮演、担架员储备等方面方面发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原因,对流程和方法提出改进措施,采取了诸如强化了入院宣教,合理利用门诊信息化设备,改进分类牌和信息录入方法,手术室前移,加强心理骨干和标准化伤员培训,制定伤员军地分流预案等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军民融合型医院救治能力和救治效率积累了经验。
    • 龚伟强; 李华时
    • 摘要: 5月7日,武警四川总队医院在乐山某训练基地展开一场实战化卫勤演练。救护所严格按照抢救、抗休克、防疫、留观后送和手术等功能区域设置组成。演练过程中,队员不仅要判断战场环境、跨越障碍、安全接近并抢救伤员,还要灵活运用战术,实施区域救治,进行检伤分类、自救互救、战场急救、战术医疗等工作。突然,野战手术方舱车内无影灯熄灭,室内一片漆黑,麻醉机、呼吸机也随即停止工作。“发电油机被炸,迅速启用应急设备。”随着-声指令,队员们立即采用手捏气袋、脚踏吸引器、听诊器监听心率等方式,继续进行手术。
    • 李向晖; 李鑫
    • 摘要: 检伤分类(Triage)是选择、分类的意思。依据伤病员主客观数据,评估伤势危急程度,建立伤病员优先救治和转运的顺序,使急危重症伤病员得到立即的处置和转运,以减少病患死亡和残障的可能,并提高救治效率。当发生大量人员伤亡的严重灾难事件时,在伤员众多而医疗资源不足的灾后救助现场,必须制定明确的准则,以决定伤者处置及送院的先后次序。
    • 张阳春; 季学丽; 张丽; 黄萍; 李小勤; 姜丽丽; 吴永祥; 周娟
    • 摘要: 目的构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以指导临床规范救治,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以美国《国家创伤分类协议》为基本框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关于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识别严重创伤患者相关文献,初步拟定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及层次分析法确定启动标准及各条目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92.0%、100.0%,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1、0.9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83~0.245、0.153~0.311(均P<0.05)。最终形成的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包含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30个。结论江苏省省级创伤中心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可为急诊预检分诊识别严重创伤患者,及时正确地启动创伤团队提供指导。
    • 潘子杰; 邢通; 赵祎; 崔翔; 张晗; 王莉荔; 陈力
    • 摘要: 在大规模伤亡事件中,由于在极短的时间内,伤亡人数会远远超过医疗急救单位的救治和转运能力,因此对伤病员检伤,迅速将伤病员按照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还可以提高伤员的救治成功率。随着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技术(AR)的出现,智能眼镜被开发和应用于不同场景,并在医疗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着重介绍了智能眼镜在大规模伤亡事件检伤分类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提出了智能眼镜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智能眼镜在检伤分类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讨论智能眼镜在院前检伤分类中的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
    • 王昌理
    • 摘要: 在军事战争或大型突发事件中,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情复杂的伤员,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对大批量伤员进行快速检伤分类及紧急救治值得深入研究.扩展创伤超声重点评估(eFAST)是一项对胸腹部损伤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和诊断的技术,具有快速、无创、可重复的特点.eFAST技术能快速筛查胸腹部损伤,可用于大批量伤员的检伤分类.文章就eFAST技术在心包积液、血/气胸、腹部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以及eFAST在大批量伤员快速检伤分类中的应用和使用流程进行综述.
    • 陈轩; 李玲玲; 冷辉; 孙桂艳; 徐东为
    • 摘要: 结合本院野战医疗队参加跨区基地化训练情况,针对野战医疗队分类后送组与各组室转运配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分类后送组在跨区基地化训练中快速通过批量伤员的流程与方法,为提高现代战争模式下的检伤分类提供参考.
    • 王芬芬; 吴建国; 王佳燕; 魏巍
    • 摘要: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海上援潜救生批量伤员救治中伤病员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打捞救生船上接收10名不同伤情的模拟伤员进行救治演练,在检伤分类环节将腕带佩戴在伤员手腕处,各组可通过《援潜救生医疗队信息系统》共享腕带信息,用腕带进行伤员身份识别.结果 佩戴腕带的10名伤员无一例发生识别错误,较好地解决了伤员运送及救治环节中身份识别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 援潜救生批量伤员救治过程中,信息腕带在伤病员安全管理、规范作业流程、规避医疗风险、维护医疗秩序、提高伤病员身份识别准确性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
    • 陈雅麒; 游茗柯; 杨丹; 胡海
    • 摘要: 目的 比较CRAMS评分与国内常用的START检伤分类法对地震伤患者的检伤分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地震伤员数据库33148例伤员的有效资料,记录其初始临床信息并计算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和CRAMS评分,并通过START检伤分类法将伤员分类.分别以是否重伤、是否死亡、是否入住ICU为标准,采用START和CRAMS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并与I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以是否重伤、是否死亡、是否入住ICU病房为标准,采用START和CRAMS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13和0.577、0.723和0.800、0.575和0.623,上述均P<0.0001.START和CRAMS评分与ISS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077(P=0.000)和-0.175(P=0.000).结论 START和CRAMS评分均有助于地震伤员的检伤分类,但CRAMS评分对伤员是否重伤、是否死亡和是否需要入住ICU的评估更有效.START和CRAMS评分与ISS评分的相关性均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