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震结构

隔震结构

隔震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97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7篇、会议论文172篇、专利文献1806262篇;相关期刊163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地震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97种,包括第十一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第十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第七届全国减震控制会议等;隔震结构的相关文献由19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杜永峰、刘文光、周福霖等。

隔震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7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7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06262 占比:99.96%

总计:1806911篇

隔震结构—发文趋势图

隔震结构

-研究学者

  • 杜永峰
  • 刘文光
  • 周福霖
  • 谭平
  • 何文福
  • 刘伟庆
  • 祁皑
  • 马玉宏
  • 沈朝勇
  • 黄襄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吴巧云; 刘梓良; 闫慧超; 何宛澄; 朱宏平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分段隔震结构与相邻结构连接耗能的新型混合被动控制体系。与单一的减隔震体系相比,这种新体系将隔震与阻尼器耗能结合在一起,对不同频域地震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通过振动台试验输入不同频域的地震动,研究了分段隔震结构中间隔震层位置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最后将有限元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长周期地震波对隔震结构的位移、加速度的影响相较于其他频域地震动更为显著,会使隔震支座超限的可能性增大;中间隔震层位于结构竖向靠中部位置时结构整体动力响应最小;混合被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解决高层减隔震结构目前所存在的位移超限、结构整体倾覆等问题,对不同频域地震波激励下的结构响应均有更为优越的控制效果。
    • 韩淼; 王延森; 杜红凯; 孙猛; 刘永波
    • 摘要: 地震动转动分量对隔震结构动力响应影响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和隔震结构模型,对地震动平动分量和转动分量单独及耦合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动分量与平动分量耦合作用相比于平动分量单独作用,隔震结构y向最大楼层加速度响应的增幅可达100%以上,最大层间位移响应的增幅可达25%,x向最大角柱剪力响应的增幅可达18%,楼层扭转角响应主要由转动分量贡献,结构中下部的增幅可达10倍以上。含有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的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相比无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明显增大。隔震对转动分量作用的结构响应减震效果,比对平动分量作用的差;含有速度脉冲地震动作用的结构响应减震效果,比对无速度脉冲地震动的差。
    • 富腾; 韩流涛; 葛楠; 王兴国
    • 摘要: 为探讨FPS支座中考虑SSI(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对其减震效果所带来的影响,采用子结构方法,建立了FPS支座隔震结构考虑SSI的地震动力反应计算模型,并通过Matlab求解。结果表明(1)设计结构时可通过设置FPS使其动力反应大幅减小。当滑道接触面摩擦系数较大时,可能会对层间位移没有减震效果,(2)考虑SSI作用时,刚性基础的平移及摆动角度很小。在较软弱场地可能不宜采用FPS支座。在较坚硬场地设置FPS隔震支座时,只有对较小的摩擦系数(0.05),不考虑SSI的结果才是偏于安全的。(3)选择滑道半径时,应考虑减震效果及体系复位两方面的需求。楼层的加速度会受结构基础重心高度的影响,使其顶部出现轻微的鞭梢效应。
    • 金建源; 孙玉萍; 王宝平; 孙彦平
    • 摘要: 多次地震表明,隔震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震害,但是其中的未锚固设备会产生滑移、碰撞等现象,从而使设备损坏依旧造成严重震害。本文针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设备滑移选取一栋实际的隔震结构,隔震结构采用串联模型,考虑结构非线性恢复力采用Bouc-wen模型,设备理想化为独立刚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tribeck摩擦模型描述。建立运动方程并MATLAB编程做时程分析,与不考虑相互作用做对比,并研究了设备质量比、设备所在楼层、场地、Stribeck效应、隔震结构圆频率对设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摩擦系数增加,设备加速度放大系数均达到一稳定值;设备与所在层质量比对设备响应影响明显,特别是大于1/10时不可忽略;隔震结构频率、设备位置以及场地均对设备响应有着不同程度影响;Stribeck效应中过渡系数对设备响应影响可以忽略,μ_(s)/μ_(k)在低摩擦区段内对设备响应影响较大。
    • 张亮泉; 客金保
    • 摘要: 从Chi-Chi地震动数据中选取20条近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和20条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再从汶川地震渭河地震动数据中选取20条远场长周期地震记录作为输入,研究各个地震动记录相对应的地震动强度参数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了适合于长周期地震动的地震动强度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筛选出的地震动强度指标与隔震体系的隔震层位移响应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近、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中长周期隔震结构的隔震层位移响应与频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比较好,在进行中长周期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时,PGD、Sd_(avg)及DSI与隔震结构的相关性较好,地震动强度指标在集集近场建议选取PGD和Sd_(avg),集集远场建议选取DSI和D/V,渭河远场建议选取Sd_(avg)和DSI;②在强相关范围内考虑相关性的高低,近场和远场的长周期地震动强度指标建议分别选取PGD和DSI。
    • 杨奎; 谭平; 陈华霆; 李晓磊
    • 摘要: 隔震结构一般具有非比例大阻尼特性,使得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要。该研究通过隔震结构运动方程考虑非比例阻尼矩阵的耦合影响,根据复模态和平稳随机过程理论提出了隔震结构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分别采用瑞利阻尼、振型叠加阻尼系数和阻尼比换算阻尼系数3种方法来组装形成4种不同的非比例阻尼矩阵,并以隔震结构特点分析了阻尼矩阵适用性;随后对比分析了在天然波反应谱作用下,不同阻尼矩阵组装方式下隔震层等效周期、等效阻尼比、对完全平方组合(CQC)和复振型完全平方组合(CCQC)方法计算精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设计反应谱CQC和设计反应谱CCQC反应谱方法,研究了隔震层不同等效周期和等效阻尼比对隔震结构的楼层位移、楼层剪力和楼层倾覆矩误差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阻尼系数方法更适合用于非经典阻尼矩阵的构造,CQC反应谱方法在近场地震下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响应,且其使用范围受限较多,而CCQC反应谱方法可以很好的反映隔震结果的地震响应。
    • 任祥香; 许沛东; 卢文胜
    • 摘要: 缩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广泛用于评估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在隔震结构缩尺模型设计时,通常会设置加强转换层来满足上部结构与隔震层的荷载传递要求。然而,加强转换层在满足受力、吊装与安装试验要求的同时会对模型结构的整体地震反应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文中提出了针对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缩尺模型的带加强转换层的简化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估加强转换层的质量、刚度和高度变化对橡胶支座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考虑加强转换层影响的橡胶支座隔震结构模型相似设计方法,并以某隔震结构模型试验为案例,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党育; 王宝平; 李国宝
    • 摘要: 对于放置有设备的功能性隔震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忽略了结构与设备的动力相互作用,仅满足隔震结构的抗震要求,并不考虑设备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给出一种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法,考虑设备与隔震结构的相互作用和非比例阻尼影响,以设备和隔震结构同时满足抗震要求为目标函数,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一个实际隔震工程实例,与原设计进行比较,发现优化方案能同时降低隔震层水平位移和上部结构各层间位移角,同时,设备加速度降低了45%,可满足设备在地震中正常运行。说明本文的方法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的性能控制有良好的效果。
    • 党育; 赵根兄; 田宏图
    • 摘要: 针对隔震结构隔震支座布置最优问题,提出一种两阶段的隔震支座布置优化方法:先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隔震层参数优化,再采用线性规划法完成隔震支座布置优化.整个过程需要优化算法和动力分析相结合,采用SAP2000 API函数库与MATLAB,实现隔震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与优化程序的相互调用.用一个实际隔震工程分析表明:与原设计方案相比,采用本方法确定的隔震支座布置方案,水平向减震系数可减小约12%,各支座最大位移减小约21%,隔震层造价增加约14%,说明该方法优化结果可靠,可有效提高隔震工程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 王俊
    • 摘要: 介绍了昆明某小学教学楼隔震结构按“新隔标”的设计思路,隔震结构采取一体化直接设计方法。隔震层由下支墩、隔震支座、上支墩及其相连的梁板组成。隔震支座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隔震层以上结构采用框架结构。隔震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底部剪力比为0.46,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可按降低一度设计。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的面压、水平位移等参数能够满足规范要求。隔震后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设计方法可为类似隔震建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