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支座
隔震支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33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4篇、会议论文66篇、专利文献73348篇;相关期刊172种,包括橡胶工业、低温建筑技术、建筑施工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工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土木工程安全与创新——2014年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等;隔震支座的相关文献由432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平、周福霖、李爱群等。
隔震支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3348篇
占比:99.42%
总计:73778篇
隔震支座
-研究学者
- 谭平
- 周福霖
- 李爱群
- 龙耀球
- 王勇
- 徐凯
- 宋建平
- 顾海龙
- 刘文光
- 金建敏
- 沈朝勇
- 吴志峰
- 马玉宏
- 陈洋洋
- 王伟
- 魏陆顺
- 黄襄云
- 肖华宁
- 何文福
- 张亚飞
- 沈珊
- 胡济全
- 胡济福
- 吴国庆
- 廖盛薪
- 李剑
- 柯刚
- 王莫莲
- 盛明勇
- 陈睦锋
- 陶然
- 叶明坤
- 宋廷苏
- 薛素铎
- 邓烜
- 王浩
- 管庆松
- 曾德民
- 杜修力
- 杨俊
- 韩强
- 何家荣
- 宋晓胜
- 彭天波
- 林霞娟
- 罗秋清
- 吴迪
- 李恒跃
- 李新
- 李雄彦
-
-
张诚
-
-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房屋抗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橡胶隔震支座相对原有的抗震技术,既经济,安全性能又高,使用周期长达70年之久。该技术的应用确保了建筑物在地震过程中不会被破坏,可以消减掉地震大部分能量,只有部分传递到结构上,但是该技术对每个环节的施工要求很高。本文主要对橡胶隔震支座的应用,支座施工的难点、技术要点及施工工艺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后期隔震技术的研究作为参考。
-
-
黄宇琪
-
-
摘要:
建筑结构隔震技术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需要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不断强化建筑物的减震隔震能力,住户的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对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主要类型,进一步分析了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建筑结构隔震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一些可靠的参考依据。
-
-
苏国维;
顾炜
-
-
摘要:
天长文化中心建筑造型为盛开的茉莉花形状,三个单体与大跨度空中连廊通过隔震支座相连。阐述了连廊结构布置以及连廊支座形式选择,对带连廊整体模型和不带连廊多塔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小震作用下的加速度、位移和构件内力等,并通过设置TMD多模态减振系统进行减振设计,有效解决了大跨度连廊在人行荷载下的舒适度问题。
-
-
刘荟;
杨洋;
范正明
-
-
摘要:
采用石墨烯改性天然橡胶制备具有电阻/应变响应特性的智能复合材料,研究了静态和循环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变形发生同步变化的机制,分析了石墨烯掺量、循环加载幅值及循环加载速率对电导率同步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石墨烯掺量超过2.25%时,石墨烯连续导电网络已形成,复合材料电导率急速提升。该网络随着橡胶基体变形的产生和消失发生破坏和重构,导致材料电阻与变形保持同步变化。复合材料可对100%以上应变产生同步电阻变化响应,当材料应变速率越快或应变幅值越大时,材料电阻改变越明显。此外,加入石墨烯限制了橡胶分子链的运动,增加了材料的刚度。上述试验证明了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适用于监测橡胶支座等大应变结构的服役性能。
-
-
朱怡;
朱黎明;
张敏
-
-
摘要:
地铁上盖建筑下部结构为了满足工艺要求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上部住宅为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形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上下层刚度的突变,盖上大面积深厚覆土的巨大质量将带来强烈的地震反应,并且上部开发一般晚于下部地铁车辆段的实施,为了给后期上部开发预留一定变化的余地,本工程地铁车辆段上盖采用底部框架+隔震层+剪力墙的结构体系。采用隔震技术的车辆段上盖具有竖向构件不连续、大底盘多塔、竖向收进等多项不规则,为了保证结构满足各项性能要求,对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设定不同的性能目标,并采用多种切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对隔震支座进行了应力、位移、抗整体偏心率、抗风等验算;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对结构进行专项分析,以确保结构的安全,通过分析计算提出上盖结构隔震设计思路。
-
-
苏骏;
周建龙;
周健;
吴江斌;
刘健强
-
-
摘要:
黄浦路106号历史保护建筑“红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根据周边规划要求,需整体提升6m,底部增加一层。介绍了针对这些改造所采取的特殊应对措施及其设计方法,包括:采用桩基础整体托换主动保护方案,解决建筑局部倾斜的问题;整体顶升为增层提供条件,增层下设置隔震层,减小原砌体结构各层层间剪力,使其小于顶升前后砌体结构各层层间剪力以及小于原有砌体结构各层水平抗剪能力,从而实现改造同时提升历史保护建筑的整体受力和抗震性能的目标。
-
-
于琦;
张聿;
芮明倬
-
-
摘要:
上海南京东路179号街坊成片保护改建工程原为4组共7栋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建筑单体,通过改造既有建筑并加建1栋新建筑最终形成4栋新建筑,同时增设一个异形钢结构网壳屋盖将4栋新建筑相连。对于建筑立面和结构体系不得改变的三类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根据结构鉴定结果,确立了经济合理的改造设计标准,并采用增大截面、粘钢等方式对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对于保留历史建筑,采取仅保留外墙、内部拆除重建的方案;保留的外墙利用带钢筋网片的自密实混凝土内衬墙进行加固,并通过特定的节点构造与内部新建结构连接。通过该节点,外墙在平面内自承重,平面外依靠在新建结构上。针对4栋单体结构动力特性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殊的隔震支座,支座和主体结构的整体分析表明,该隔震支座减小了主体结构和柔性网壳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也满足了屋盖在风载作用下的抗拉性能要求。
-
-
李靖;
曹莉;
扈鹏;
辛力;
王勉;
徐良齐;
朱聪;
杜文
-
-
摘要: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楼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及其支撑体系为钢结构。中央主楼核心区长486m,宽252m,作为人流密集的国家级交通枢纽工程,建筑功能复杂,抗震设防标准高,设计采用了层间隔震技术。隔震层由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普通橡胶隔震支座、弹性滑板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组合而成。隔震相关计算分析及验算结果表明,设防地震作用下隔震后上部结构楼层剪力及楼层加速度降低至非隔震时的38%以下,隔震层上部结构可按降低设防烈度1度进行设计。罕遇地震下隔震层下柱墩变形及承载力验算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型钢拉梁层能够使其满足罕遇地震下的变形及承载力要求。隔震结构的温度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后结构温度应力效应显著降低,通过合理设置结构后浇带,隔震层在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阶段的温度变形均能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最后采用时程法研究了隔震层在遭遇罕遇地震后的自复位能力,结果显示,隔震层震后残余变形较小,自复位能力良好。
-
-
车顺利;
刘锋;
贾俊明;
吴琨;
刘涛
-
-
摘要:
开封市体育中心体育馆主要由比赛馆、篮球训练馆和热身馆三部分组成,属于大型综合性多功能场馆。结合建筑布置特点,下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热身馆上空采用双向正交钢桁架,上部屋盖采用双向正交正放平面管桁架,上部屋盖与下部主体结构之间通过隔震支座连接。针对结构特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篮球训练馆大跨楼盖以及钢结构屋盖对体育馆的结构设计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利用YJK软件,计算了结构整体模型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各项指标;采用MIDAS Gen对篮球训练馆在不同人行荷载工况下的大跨楼盖舒适度进行了分析;对钢屋盖的竖向位移进行了分析,并对超长结构的加强措施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篮球训练馆大跨楼盖两端与框架柱采用刚接连接,整体性强,可减小桁架高度,保证室内净高,亦可解决舒适性问题。结构安全可靠,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
-
佟道林
-
-
摘要:
传统高烈度区框架结构设计,需要通过加大构件截面尺寸以提高结构刚度来抵抗地震作用,本文采用隔震技术对某高烈度区框架结构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铅芯橡胶支座和普通橡胶支座,采用ETABS计算软件对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进行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隔震后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明显降低,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最大减震系数为0.35<0.40,上部结构可降低1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上部结构造价。
-
-
JIN Gang;
金刚
- 《第十二届建筑物建设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隔震支座近些年在建筑抗震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隔震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抗震能力,其基本原理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顶面之间设置1层具有足够可靠性的隔震层,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阻隔地震波向上部结构的传播,使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被隔震层的耗能元件吸收,减少结构变形,对主体结构实现有效保护,提高结构安全性.
-
-
DU Yongfeng;
杜永峰;
CUI Wang;
崔旺;
Li Hu;
李虎
- 《第九届全国结构抗火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随着隔震技术不断进步,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建筑火灾是一种常见的频发灾害,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橡胶隔震支座的火灾破坏程度对隔震建筑的安全性有着极大影响.本文通过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利用国内外学者做过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足尺模型试件参数信息,开展火灾温度场数值模拟,重点研究火灾发生不同的时长对铅芯橡胶隔震支座温度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直接受到温度荷载作用的铅芯橡胶支座表面温度增加迅速,且温度由外到里依次递减;火灾发生后,铅芯橡胶支座的竖向刚度和等效水平刚度受火灾作用时长的影响较为显著,并随着火灾发生时长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保护层对减缓其耐火性能衰减发挥着重要作用.
-
-
-
蔡恩健;
裴熠麟;
张宽;
关凌宇;
王国威;
赵瑜
- 《第四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论坛》
| 2016年
-
摘要:
传统隔震支座水平耗能效果不显著,且主要用于减轻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而对竖向地震作用考虑则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复合式三向智能隔震支座的设计,该新型隔震支座集合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作用和超弹性效应、碟形弹簧的竖向减震性能、环氧IPNs/碳纳米管压电摩擦板的水平智能隔震性能、位移限制箍的防止平面失稳性能等优点.本文描述了该隔震支座的具体设计理论及参数,并通过工程实例设计出该隔震支座各个部件具体尺寸,最后利用PKPM软件模拟地震作用并对其进行分析,验证该隔震支座具备良好的隔震效果.
-
-
-
Wang Hongbo;
王洪波
- 《第十四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2016年实行了新的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很多地方基本地震加速度比原来有所提高.在基本地震加速度提高的地区,建筑结构改造如果仅按传统的方法去加固设计造价会非常高.通过改变结构体系、增加消能器或采用隔震支座进行处理,很好地解决了由基本地震加速度的提升而带来的加固问题.
-
-
-
-
刘枫;
孔慧;
赵鹏飞;
张强
- 《第十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鞍山腾鳌温泉城项目位于辽宁省鞍山海城市腾鳌镇西荒村,距离市中心30公里,属于规划中的腾鳌温泉休闲及居住社区综合体的一部分(图1).整个项目按照功能划分为雨林部分、温泉部分和酒店部分.其中雨林观光中心由两个标志性穹顶结构组成,分别为温带穹顶和热带雨林穹顶.采用带蝶形弹簧的万向铰支座形式合理,有效解决了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带弹簧刚度的万向铰支座与粘滞阻尼器配合使用,可以在约束释放方向提供可控的水平刚度,并能有效的消耗地震能量,并控制支座的变形量,是一种集万向铰、水平滑动、地震耗能为一体的隔震支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