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震

隔震

隔震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7063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81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53172篇;相关期刊390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低温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开发等; 相关会议2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2010全国大学生学术年会等;隔震的相关文献由10539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福霖、谭平、沈朝勇等。

隔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81 占比:2.17%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53172 占比:97.75%

总计:54396篇

隔震—发文趋势图

隔震

-研究学者

  • 周福霖
  • 谭平
  • 沈朝勇
  • 李爱群
  • 陈洋洋
  • 马玉宏
  • 戴君武
  • 黄襄云
  • 龙耀球
  • 王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滕晓飞; 周林丽; 曾玲玉; 姚文花
    • 摘要: 对某8度区大跨度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并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抗震构造措施变化对隔震体系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措施的降低并不影响结构设计的内力计算结果;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下,构造措施越低上部结构越容易进入弹塑性,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相互耦合共同影响隔震体系的性能表现。
    • 张凯
    • 摘要: 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对隔震和减振等工作予以重视,践行规范化管理方案,在满足安全应用性能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的隔震和减振原理,并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等方面具体讨论了建筑结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技术。
    • 商昊江; 赵欣; 吴应雄; 吴焕强; 朱家双
    • 摘要: 为实现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本文结合相关规范及规程提出一套高层隔震结构简洁清晰的设计步骤,并按此步骤对云南龙陵某高层商住楼进行隔震设计和分析,时程分析表明:在基本周期方面,隔震结构的周期比抗震结构的周期延长了许多;在基本地震作用下,本文采用的是8度(0.3g),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构X、Y方向的减震系数分别达到0.36和0.37,层间位移的减震比在X、Y方向分别为0.26和0.37,加速度在X、Y方向的减震比分别为12.2%和8.4%,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大幅降低,隔震层的支座应力、位移、弹性恢复力及风荷载下的稳定性等验算均满足要求,充分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步骤的可行性,且进一步验证了高层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最终,使得该工程在确保合理设计的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为工程技术人员将隔震技术应用到高层结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王哲宁; 郑旭航; 杨杰; 朱琳
    • 摘要: 首都博物馆东馆的技术设计以原始任务书为基本依据,通过沟通逐步明确、固化需求,并将其功能性需求转化为建筑语言,综合考虑项目中多专业、多项技术相复合的要求,最终呈现出立体集成、整合协调、渐进深化、迭代更新的设计特点,并着重从消防设计、隔震设计以及防水设计3个技术维度解析了本项目的设计考虑。
    • 段中哲; 隋杰英
    • 摘要: 为了减小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破坏,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摩擦摆隔震支座,根据其几何形状以及受力特性进行了力-位移关系的分析,并且推导了支座起滑条件与地震加速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新型摩擦摆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和对地震激励的自适应性。所以该支座相对于传统的摩擦摆隔震支座将具有更好的隔震性能。
    • 贺拥军; 程雅; 周绪红
    • 摘要: 提出了一种变刚度滑移支座(NonlinearSpring-FrictionBearing,NFB),该支座由非线性圆锥弹簧和平面滑移支座组成;结合支座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该支座的理论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支座的实体模型,研究其滞回性能和应力分布状态,并分析圆锥弹簧关键参数对滞回特性的影响;将NFB和常见定刚度滑移支座应用于单层球面网壳进行三向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考察其隔震性能,并引入隔震系数对结构整体隔震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NFB可有效降低多维地震下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且相对定刚度滑移支座有更好的节点相对位移、支座位移控制能力和支座自复位能力.
    • 张骥; 陶忠; 王军丛; 陈蕾蒙
    • 摘要: 以云南省某夹角45°L形结构教学楼为基础,利用YJK和ETABS建立等长度模型,分别建立隔震层上部整体连接结构及双塔结构两种模型,改变层数从而控制模型质量比。通过改变模型质量比及隔震层顶板薄弱连接部位的连接宽度,研究不同变量对隔震层顶板应力的影响,从而确定不同质量比的隔震设计方案。结果显示:隔震层应力集中现象位置集中在端头、长边两端、薄弱连接凹凸处和梁柱投影范围内,采用上部整体连接结构隔震层的薄弱连接处楼板受力效果较好。
    • 庄鹏; 王尉; 韩淼
    • 摘要: 利用复摩擦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拉索,提出了一种超弹性-复摩擦支座(Superelastic-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SDFPB)。该新型滑动隔震支座在水平方向可适应多水准地震激励,且在竖向拥有抵抗拉拔的功能。阐述了SDFPB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性能试验考察了这一隔震装置的力学特性。建立了SDFPB的恢复力模型,利用其模拟了试验条件下的滞回响应。研究结果表明:SDFPB的耗能能力优良,且具有较好的多级抗震自适应能力;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上述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 申启飞
    • 摘要: 因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属于多震国家,所以优化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必然的,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通常做法都是通过提高结构的刚度来解决抗震问题。以相关工程为例,研究一种复合型隔震支座,通过设置的隔震层对比未设隔震层的结构在地震加速度值、结构层间剪力以及楼层位移下的差异性。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结论:如果隔震支座布置合理,隔震层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震效果非常明显。
    • 杨淋亦; 李光辉
    • 摘要: 鉴于目前LNG储罐隔震设计计算方法过于繁琐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整体理论分析结合反应谱弹性数值分析的方法,通过两阶段分析,准确计算带有隔震支座的大型LNG储罐在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效应,为带有隔震支座的LNG储罐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工程计算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