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构造措施

构造措施

构造措施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1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47871篇;相关期刊351种,包括城市建设、科技信息、低温建筑技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交流会议、中国建筑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模板与脚手架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等;构造措施的相关文献由1764位作者贡献,包括完海鹰、武强、陈安英等。

构造措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1 占比:2.37%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7871 占比:97.56%

总计:49067篇

构造措施—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滕晓飞; 周林丽; 曾玲玉; 姚文花
    • 摘要: 对某8度区大跨度结构进行隔震设计,并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抗震构造措施变化对隔震体系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构造措施的降低并不影响结构设计的内力计算结果;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下,构造措施越低上部结构越容易进入弹塑性,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相互耦合共同影响隔震体系的性能表现。
    • 孙马; 刘盛智; 陈虎成; 刘明虎
    • 摘要: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在使用过程中,箱梁的腹板、顶板、底板、横隔板、桥面铺装等部位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削弱了其耐久性和安全性。通过大量工程实例,结合部颁通用图分析认为,上述病害的产生与箱梁板件厚度、横隔板设置、保护层厚度、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锚固构造、普通钢筋配置、施工质量以及超载等因素相关。以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引桥及接线桥为背景,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减少相关病害的出现。以通用图中26 m宽路基、4×25 m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为例,量化分析优化前、后设计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小箱梁在承载能力、抗裂性能、结构刚度等方面均有所提升。这些优化措施已应用于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引桥及接线桥。运营情况表明,优化措施对提高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的使用性能和改善其耐久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史生志; 辛力; 杨琦; 韩刚启; 黄超; 程倩倩
    • 摘要: 针对既有西安火车站加固改造工程,通过多种方案的比选确定了采用传统加固方法。确定了合理的加固设计后续使用年限及相关参数,选择01版抗震规范对其进行加固改造设计。结合不同的加固方法,对加固改造模型进行了验算与迭代分析,最终确定并优化了一整套加固方案。对外围框架柱采取异形柱加固的方案,实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本次改造新增整层的钢结构夹层,新增钢梁与原混凝土框架柱铰接,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通过总体指标比对和构件内力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新增夹层并入原结构的设计模型。对于夹层新增钢梁与原混凝土框架的连接节点构造形式,进行了创新并做了充分的验算。同时,对地基与基础进行了复核验算,并对其中一排柱下地基采用注浆加固法,有效地避免了新建建筑附加荷载和施工的不利影响。最后,针对构造措施的不同要求,提出具体的构造措施加固方法。
    • 王克海; 张秉哲; 郭威佐
    • 摘要: 为改善中小跨径桥梁的抗震性能,总结了青海玛多地震、汶川地震等震害,阐述了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以及合适的构造措施,基于“多道设防,分级耗能”“一可三易(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可控、损伤部位或构件易检、损伤部位或构件易修、损坏部位或构件易换)”的桥梁抗震理念,提出将支座作为“保险丝式单元”的桥梁抗震概念设计。针对中小跨径简支梁桥易发生落梁震害,提出了适当增加盖梁宽度和横向设置双层挡块的抗震构造设计,建议在进行桥梁抗震设计和抗震评价时,统一抗震构造措施,不应再按照烈度(或基本地震动参数)划分桥梁抗震构造设计。从结构基本周期和频谱成分的角度,总结并分析了玛多地震中结构相似的相邻桥梁发生不同震害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抗震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
    • 黄斌; 茅兆祥; 徐祖恩; 曹林
    • 摘要: 洪溪特大桥为跨越峡谷的山区桥梁,采用(150+265+150)m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桥塔横桥向为Y形,顺桥向塔柱截面从塔底往上逐渐线性收缩,到达上塔柱斜拉索锚固段后再线性渐变加大,塔梁固结,索面向外倾斜。通过强化桥面以上的结构体量,实现高墩矮塔斜拉桥桥面上下比例的协调匀称。采用MIDAS Civil进行空间有限元分析,整体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满足规范要求。进行了塔梁固结部位局部分析和上部结构横向计算,采取了加大加腋尺寸和增强配筋的措施,改善应力集中效应,主梁横隔板内配置预应力钢束以平衡斜拉索的横桥向水平分力。采用规范简化公式法和欧拉临界荷载公式法计算塔柱计算长度系数,实现塔柱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和美观性。
    • 陈安英; 刘西洋; 完海鹰; 邓松; 施文林
    • 摘要: 设计试验分别探究了环向粘贴CFRP和纵向间隔粘贴CFRP作为构造措施对圆钢管柱受压性能的影响。设计了3根在端部和柱中粘贴环向CFRP的圆钢管,以探究环向CFRP对圆钢管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圆钢管整体破坏模式皆为失稳破坏,但CFRP的破坏方式有差异。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表明,环向CFRP对纵向CFRP起到了环箍作用,提高了试件的刚度和峰值后延性,沿柱高1/4~3/4区域环向粘贴CFRP可作为加固受压圆钢管柱的构造措施。设计了5根圆钢管柱,在柱中纵向间隔粘贴CFRP,探究CFRP纵向粘贴间距对柱轴压性能的影响,试验破坏现象皆为整体失稳破坏,根据已有试验参数,进一步设计了2根圆钢管柱进行有限元分析。试验现象、数据及有限元分析表明,在间隔粘贴CFRP加固圆钢管柱的构造方法中,粘贴间距宜取30~40 mm。
    • 陈安英; 邓松; 完海鹰; 刘西洋; 罗家豪; 金煜明
    • 摘要: 为探究不同构造措施对CFRP加固方钢管柱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制作了14根粘贴纵向和环向CFRP的方钢管柱试件,通过静力加载的方式研究了CFRP的层数、方向和位置对加固方钢管柱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方钢管柱端部和中部粘贴环向CFRP对纵向CFRP起到了环箍作用,柱中粘贴环向CFRP比仅在柱端粘贴环向CFRP提高了约34%的柱中侧移变形值;当偏心距分别为0 mm、10 mm、20 mm时,相比于未加固试件,包裹1~3层纵向CFRP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9%~19%;在方钢管柱纵向CFRP的外侧粘贴环向CFRP能够限制内层纵向CFRP的提早剥离,可有效提高构件的延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建议满布粘贴3层纵向CFRP和沿柱高1/4~3/4区域粘贴环向CFRP作为加固受压方钢管柱的构造措施
    • 魏伟
    • 摘要: 为研究轨排孔的结构受力,文中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某地下车站为依托,对地下车站的轨排孔结构受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和分析,将轨排孔孔边板按薄壁梁计算并结合中性点位置采取经济合理的配筋,对轨排孔范围侧墙配筋进行加强,给出了主要的构造措施和处理方法,为类似车站轨排孔结构的设计计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杨晓慧
    • 摘要: 以某附属楼填充墙开裂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检测,分别从填充墙构造措施、填充墙开裂形态及房屋倾斜三个方向分析原因。调查检测表明,填充墙开裂主要是由于构造措施不到位及回填土未进行压实处理造成的,而河水涨落间引起土体的渗流作用则加剧了房屋倾斜,加大了填充墙裂缝。最后建议对开裂严重的填充墙体进行置换或加固补强处理,补充地质勘察,然后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复核判定,继而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 刘中军
    • 摘要: 组合梁由于承载力高,相同荷载作用下其截面较普通混凝土梁小很多,现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工程,但在人防工程中的研究和实际工程还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使用单位等对地下净高的重视,组合梁在人防工程中运用将越来越普遍。人防地下室工程荷载大、梁截面高,当层高受限时如何实现平时和战时功能值得探究,采用组合梁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法。该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人防工程中组合梁的设计及构造措施,对组合梁在人防工程中的运用进行了有力探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