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恢复力模型

恢复力模型

恢复力模型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4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9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242551篇;相关期刊12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结构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六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等;恢复力模型的相关文献由1081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山锁、姚谦峰、李升才等。

恢复力模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9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2551 占比:99.82%

总计:242993篇

恢复力模型—发文趋势图

恢复力模型

-研究学者

  • 郑山锁
  • 姚谦峰
  • 李升才
  • 吕西林
  • 郭子雄
  • 周云
  • 徐龙河
  • 薛伟辰
  • 薛建阳
  • 尚志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陈云; 陈超; 徐子凡; 禹文华
    • 摘要: 为了减轻传统钢框架的梁柱节点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梁柱转动摩擦耗能节点,阐述了该节点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梁柱转动摩擦耗能节点利用连接钢板与黄铜板之间的转动摩擦耗能,其滞回曲线近似为饱满的平行四边形,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耗能节点在循环加载下强度退化较小,力学性能很稳定;节点通过梁端的转动摩擦耗能有效控制梁柱节点的损伤,试验后梁柱节点保持为弹性,能量耗散集中在转动摩擦铰处;耗能节点的变形模式在设定的加载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节点的弹性变形阶段;第二阶段为节点的刚体转动变形阶段。基于恢复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转动摩擦耗能节点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
    • 姜绍飞; 赵剑; 连晟航
    • 摘要: 为提高装配RC剪力墙的施工效率和结构整体性,提出了一种集成钢连接件的螺栓连接装配式剪力墙(bolted-connection assembled shear wall,简称BASW),包括全装配剪力墙和两端边缘构件现浇的半预制装配剪力墙。设计了1片现浇普通混凝土剪力墙、3片全装配剪力墙以及3片半装配剪力墙,设计参数为装配方式以及剪跨比,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剪跨比和装配方式对剪力墙抗震性能有较大影响,全装配剪力墙由于连接钢框使墙肢底部破坏面上移,峰值承载力要高于同剪跨比的现浇和半装配剪力墙。结合数值分析,进一步研究了装配率、剪跨比、轴压比、边缘构件配箍率及边缘构件尺寸等参数对模型骨架曲线与滞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新型螺栓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三折线骨架曲线模型以及恢复力模型。对比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墙体的滞回性能,可用于该类螺栓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的弹塑性分析。
    • 朱正言; 戴靠山; 施袁锋; 唐天国; 王伟; 李俊霖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舌板黏滞阻尼器,通过对该黏滞阻尼器进行低周循环加载试验和抗低周疲劳性能试验,研究并验证了该阻尼器的耗能性能、抗低周疲劳性能及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合适参数的舌板式黏滞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耗能性能与抗低周疲劳性能良好。Maxwell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该阻尼器力学行为,反映阻尼器在各种试验工况下的出力情况。该阻尼器设计与加工简单,对工程结构的耗能减震有着实际意义。
    • 尚志刚; 郑山锁; 郑淏; 姜叶子; 贺钧; 董晋琦
    • 摘要: 出于酸雨环境下钢筋混凝土(RC)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需要,采用人工气候环境法对7榀RC梁柱节点组合体试件进行酸雨腐蚀试验,而后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腐蚀程度和轴压比对节点组合体破坏特征与滞回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别采用试验拟合法及理论与回归相结合方法(以下简称为“理论回归法”),建立两种考虑腐蚀与轴压比影响的RC梁柱节点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并分析其误差.同时,提出适用于腐蚀RC梁柱节点的滞回规则,该规则考虑循环退化效应与捏缩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酸雨腐蚀RC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钢筋未锈蚀时,腐蚀试件抗震能力略有增强;内部钢筋锈蚀时,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大,试件抗震能力逐渐退化;具有较大轴压比的试件,其核心区斜裂缝出现时间偏晚且发展速率缓慢,而承载力相对较大,但延性较差;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程度较高,骨架曲线与滞回耗能误差总体分别在10%和15%以内,良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腐蚀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
    • 李升才; 白巨巨; 朱永甫
    • 摘要: 对6个装配式复合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及1个现浇对比柱进行循环往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了轴压比、配箍率对装配柱的骨架曲线及滞回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装配柱在骨架曲线及滞回特性上与现浇柱有着较为明显的特征差异;当轴压比减小或配箍率增大时,装配柱的滞回环变得丰满,初始刚度增加,承载力衰减速率减小,卸载刚度退化速率变慢。根据试验结果和现有恢复力模型理论,提出了考虑轴压比和配箍率影响的适用于装配柱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通过对骨架曲线特征参数的计算并与试验骨架曲线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滞回规则,计算得到的恢复力模型与装配柱滞回曲线较为一致,这表明所建议的恢复力模型可较好地反映轴压比和配箍率对其滞回特性的影响,可为该装配柱的结构弹塑性分析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刘祖强; 杜振宇; 薛建阳; 周超锋
    • 摘要: 根据16个实腹式配钢的型钢混凝土异形柱试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构件的滞回性能分析及基于损伤的恢复力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弹性段-强化段为双折线、下降段为指数函数曲线的复合骨架曲线模型,采用理论推导与回归拟合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构件对应不同截面形式、轴压比及配钢率的骨架曲线特征值计算方法;考虑二阶矩效应、轴压附加抗侧刚度、强度衰减、包辛格效应及加载历程对构件性能退化的影响,并通过引入基于试验结果拟合的损伤模型,定量描述了构件滞回环卸载刚度退化规律,建立了恢复力模型。研究表明:试件的抗震性能良好,滞回曲线基本呈梭形,采用实腹式配钢的异形柱在各级荷载循环下的滞回环大致汇交于2点;所提出的基于损伤的恢复力模型是经过理论推导并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度较好,可为该类型结构进行高效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依据。
    • 倪博文; 李升才; 朱永甫
    • 摘要: 为研究洞口位置对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滞回特性的影响,对6个采用低周反复加载方式的1/2缩尺试件的试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基于试验结果和现有恢复力模型理论,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利用退化四折线模型和回归方法,建立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的四折线恢复力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洞口位于墙体中间时,试件滞回环愈加丰满,试件初始刚度有所增加,承载力衰减速率减小,卸载刚度退化速率变慢。通过对骨架曲线特征参数的计算,并和试验骨架曲线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表明该恢复力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出不同洞口位置对其滞回特性的影响,可为节能砌块隐形密框复合墙体的弹塑性分析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 庄鹏; 王尉; 韩淼
    • 摘要: 利用复摩擦支座(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DFPB)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拉索,提出了一种超弹性-复摩擦支座(Superelastic-double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SDFPB)。该新型滑动隔震支座在水平方向可适应多水准地震激励,且在竖向拥有抵抗拉拔的功能。阐述了SDFPB的构造特点和工作原理。通过性能试验考察了这一隔震装置的力学特性。建立了SDFPB的恢复力模型,利用其模拟了试验条件下的滞回响应。研究结果表明:SDFPB的耗能能力优良,且具有较好的多级抗震自适应能力;模拟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上述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 周铁钢; 张再昱
    • 摘要: 生土建筑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地区,在地震灾害中,由于房屋倒塌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改善传统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并保留特色民居,采用机制生土砖和两种专用砂浆制作墙体,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新型机制生土砖砌体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砂浆中的固化剂能够显著提升墙体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薄灰缝对墙体的抗震能力削弱效果不显著。对墙体的荷载-位移试验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并建立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对比发现两者吻合情况较好。研究结果对改善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保护传统建筑有较好参考价值。
    • 张锡成; 胡成明; 韩乙楠
    • 摘要: 为了准确描述半刚性榫卯柱架在水平荷载下的抗侧行为,提出能够综合考虑榫卯节点半刚性和柱体摇摆效应的弹性杆弹簧单元的简化分析模型。分别采用直接刚度法和静力凝聚法计算得到柱架的整体刚度矩阵和抗侧刚度表达式,通过计算值和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选取木材弹性模量、榫卯刚度、柱高及竖向荷载为研究对象进行拓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柱体摇摆的柱架抗侧刚度明显大于不考虑时的刚度;弹性模量对抗侧刚度的影响很小;柱体摇摆对柱架抗侧刚度的影响程度随节点刚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柱高越大,柱架的抗侧刚度越小;竖向荷载对柱架的抗侧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根据参数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基于刚性杆弹簧单元的实用计算方法,计算误差稳定在10%左右,可以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