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震结构

抗震结构

抗震结构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17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4篇、会议论文190篇、专利文献1776115篇;相关期刊330种,包括中国房地产业、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房地产导刊等; 相关会议127种,包括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暨第34届学术年会、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等;抗震结构的相关文献由415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光远、欧进萍、刘季等。

抗震结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4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9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76115 占比:99.94%

总计:1777199篇

抗震结构—发文趋势图

抗震结构

-研究学者

  • 王光远
  • 欧进萍
  • 刘季
  • 吕大刚
  • 吴刚
  • 白绍良
  • 吕西林
  • 李刚
  • 赖明
  • 周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石若利; 潘志成; 肖功杰; 张军; 熊建漓; 孙志颖
    • 摘要: 为研究具有不同构造形式的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基于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外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单调加载试验结果,采用合适的混凝土与钢材本构模型,通过ABAQUS建立该类节点的三维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分析试验和模型的受力特征和破坏形式,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与加强环焊接刚接节点对比,通过对不同构造措施下的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加强环上采用4排螺栓并加设腹板加劲肋和环板加劲肋的加强环螺栓连接节点可达到全焊加强环刚接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抗弯承载力。
    • 高梦茹; LINDEN Nigel; 周惠蒙; 王涛; 李梦宁
    • 摘要: 如何模拟试验体在结构中受到的真实边界条件是决定结构试验结果正确性的关键问题,即在边界加载点上实现多自由度系统的命令的准确加载。土木工程结构(或构件)一般竖向刚度大,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各个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作用,采用传统方法多个作动器单独加载控制精度低,甚至会出现加载控制失稳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发展一种可以根据试验体和试验装置特点灵活选择控制点自由度和作动器的力或位移控制方式的混合控制方法,即柔性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FMFDC)策略,提出广义刚度矩阵来近似等效试验体的力-位移关系,并基于广义刚度矩阵设计力-位移转换系数矩阵,采用坐标转换雅可比矩阵将加载装置的几何非线性线性化,采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方法(PID控制方法)保证各自由度的稳态误差满足精度要求,最终实现多自由度协调加载。基于柔性多自由度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分别建立了六自由度和平面内三自由度加载平台,以小型铁皮筒试验体和足尺钢柱的循环往复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 金仰华
    • 摘要: 文章先分析了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要求,包括刚度、延展性、受力均衡性、设计优化性等方面的要求;其次介绍了高层建筑会受到哪些因素破坏,包括地基、刚度不均匀、结构体系差异所形成的破坏;最后介绍了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要点,包括合理选择建筑位置、完善结构体系设计、保准结构参数准确性、优化结构设计方案、增加抗震防线、完善抗震设计,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 张明月
    • 摘要: 在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发展脚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在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现阶段,高层混凝土建筑变得日益增多.但由于近几年地震频发现象严重.因此,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防震结构方面的设计也尤为关键。应该保障高层建筑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和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助于后续建筑的投入和使用。
    • 胡洪波; 徐志立
    • 摘要: 以高层混凝土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抗震性能设计的角度,以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要求为基础,介绍几种常见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分析方法,着重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王恩
    • 摘要: 为了提升剪力墙抗震效果,降低对应的易损性,该文分析了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地震易损性。建立异形柱框剪结构,构建塑性抗震易损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法进行剪力墙抗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震动幅度以及强度逐渐增加,墙体结构也会发生等效变化,部分区域会形成弯曲状,此时的易损斜率是较高的;反之,震动的幅度以及强度逐渐下降,墙体结构所形成的弯曲状得到了有效控制,此时的易损斜率相对较小,解决了框架剪力墙损坏的问题,为后续的施工建设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
    • 李卫波
    • 摘要: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的区别,隔震层布置原则,隔震层上、下部结构设计。以河北8度某10层某框架-剪力结构为研究对象,由于受建筑功能的限制,需尽可能减少剪力墙布置,传统的抗震结构无法满足建筑要求,而采用隔震结构。通过对该建筑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的周期、地震剪力、倾覆力矩对比,可降低其水平向地震减震系数,即降低了其地震作用(地震烈度),使其抗震性能得到改善,提高结构的延性,从而减少剪力墙的布置,更好的满足建筑功能。尽管隔震技术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隔震结构的隔震垫需定期检查、维修,增加了后期维修保养费用,增加了经济成本;另隔震结构需增加隔震夹层,外设隔震沟,对建筑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隔震橡胶垫的受拉及防火性能较差,需进一步提升等。
    • 何定国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建设发展不断加速,尤其是针对自然灾害的多层与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建设.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抗震性能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以德宏地区为例对高层混凝土建筑进行研究,并得出其抗震结构设计的施工要点.
    • 李国阳
    • 摘要: 在我国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新时代,为了提高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水平,需要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提高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水平和能力.因此,针对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问题,从实践出发,结合土木工程的抗震设计的相关原则,总结提升设计水平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水平的提升及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 陶武
    • 摘要: 文章阐述了土木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化策略,包括科学选址、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合理设计土木建筑结构、妥善地设置抗震防线、优化土木工程的细部结构设计。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