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混凝土建筑
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46482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居业、城市建筑、建材发展导向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全国抗震加固及改造技术应用与发展会议等;高层混凝土建筑的相关文献由164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德峰、尹保江、张慎言等。
高层混凝土建筑—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6482篇
占比:99.98%
总计:546618篇
高层混凝土建筑
-研究学者
- 孙德峰
- 尹保江
- 张慎言
- 张旭
- 彭孝光
- 戴国莹
- 李影
- 田超
- 申世元
- 程亮
- 程绍革
- 许壮丽
- 赵进
- 邵铭东
- 郑欢
- 陈尚飞
- 严峥嵘
- 严惠远
- 于海跃
- 何伟亚
- 何方方
- 冉超
- 冯何
- 冯海斌
- 刘冰
- 刘向阳
- 刘振文
- 刘政贺
- 刘春光
- 刘水根
- 刘茂盛
- 刘贵臣
- 初鹏
- 南楠
- 司长进
- 向志军
- 吴其彪
- 吴宏挺
- 吴昊
- 吴磊
- 吴秀媛
- 吴迪
- 吴飞
- 周可可
- 周昊
- 周玉鹏
- 姚国华
- 姜文东
- 姜洋
- 姜灏
-
-
姜文东
-
-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城市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建筑抗震稳定性的增强。近年来,由于地震灾害因素的影响,城市高层建筑受损严重,不仅威胁到人们自身的安全,还导致成本产出过大。基于此,我国需要做好对建筑抗震性能的控制,对高层混凝土结构进行规范合理的设计,使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最大化。
-
-
-
金昭
-
-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房地产业的发展却受到土地资源的极大限制.为更好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缓解土地紧张问题,建筑行业逐渐向高层混凝土建筑发展.高层混凝土建筑对建设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必须注重各个环节.从确保项目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结构开始,进一步为顺利进行建筑开发奠定基础.总体来说,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合理的抗震结构设计,给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
-
张台林
-
-
摘要:
高层混凝土建筑以居民住宅居多,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性,从而提高的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以安全为前提,充分考虑建设施工中的各类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最终确定高层建筑的抗震施工的设计方案,从而保证了高层建筑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
-
王婷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全新时代背景下,混凝土建筑呈现出高层化发展趋势,这对缓解城市用地矛盾和提高工程效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计难度有所加大,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针对于此,为保证建筑使用安全和结构稳定,减少地震灾害时的建筑结构受损程度,本文对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要点开展探讨,提出抗震设计优化对策,为同类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
-
马睿
-
-
摘要: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性较大,且地震伴有随机性、不可确定性等特点, 地震之后常伴随出现余震,余震有时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当前,高层建筑采用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普遍形式,对于高层混凝土建筑在抗震效果方面的设 计,以降低地震造成的危害为根本目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结构抗震设 计过程中必须掌握建筑物所处场地的地质情况,应用科学方法使高层混凝土建 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稳步提升,避免出现地震时造成严重危害。
-
-
-
-
-
尹保江;
程绍革;
戴国莹;
申世元
- 《第三届全国抗震加固及改造技术应用与发展会议》
| 2007年
-
摘要:
东部沿海某地震区的高层混凝土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强度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偏差,为保证结构安全,同时为业主决策提供依据,对该建筑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不足直接导致了结构的承载力和竖向构件的轴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进一步的鉴定还发现,原设计图纸在结构体系布置、构造措施设计、计算模型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提出了对既有部分进行加固、对未建部分由设计单位修改设计后续建的加固处理方案,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