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抗震能力

抗震能力

抗震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02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4篇、会议论文148篇、专利文献59563篇;相关期刊352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房地产导刊、震灾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110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第四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第十八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等;抗震能力的相关文献由199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柏涛、姚新强、孟少平等。

抗震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24 占比:1.20%

会议论文>

论文:148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59563 占比:98.56%

总计:60435篇

抗震能力—发文趋势图

抗震能力

-研究学者

  • 孙柏涛
  • 姚新强
  • 孟少平
  • 张巍
  • 曹万林
  • 张建伟
  • 朱立新
  • 杨绪连
  • 池彦忠
  • 熊立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爱云; 王进廷; 潘坚文
    • 摘要: 目前,高拱坝的抗震安全性分析中仅考虑单独主震的作用,而忽略地震中可能伴随发生的多次余震,对高拱坝在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尚缺乏充分认识。以大岗山拱坝为例,建立了综合考虑坝体损伤非线性、横缝开合以及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效应的拱坝-库水-地基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基于耐震时程法(ETA)构建主震-ETA余震序列进行高拱坝非线性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TA的计算结果与增量动力分析法(IDA)具有可比性;高拱坝的极限抗震能力在主震受损情况下将发生损失,且随主震强度增大而损失增加。最后,基于主震-ETA余震序列计算结果给出了大岗山拱坝的极限抗震能力损失曲线。
    • 尚志刚; 郑山锁; 郑淏; 姜叶子; 贺钧; 董晋琦
    • 摘要: 出于酸雨环境下钢筋混凝土(RC)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需要,采用人工气候环境法对7榀RC梁柱节点组合体试件进行酸雨腐蚀试验,而后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腐蚀程度和轴压比对节点组合体破坏特征与滞回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别采用试验拟合法及理论与回归相结合方法(以下简称为“理论回归法”),建立两种考虑腐蚀与轴压比影响的RC梁柱节点四折线骨架曲线模型,并分析其误差.同时,提出适用于腐蚀RC梁柱节点的滞回规则,该规则考虑循环退化效应与捏缩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酸雨腐蚀RC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混凝土内部钢筋未锈蚀时,腐蚀试件抗震能力略有增强;内部钢筋锈蚀时,随着腐蚀程度的增大,试件抗震能力逐渐退化;具有较大轴压比的试件,其核心区斜裂缝出现时间偏晚且发展速率缓慢,而承载力相对较大,但延性较差;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滞回曲线吻合程度较高,骨架曲线与滞回耗能误差总体分别在10%和15%以内,良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腐蚀RC梁柱节点抗震性能.
    • 王亮; 张天经; 李鹏飞; 赵航; 李运刚
    • 摘要: 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较现浇节点差,地震作用下易出现塑性变形,基础隔震能够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结合某5层装配式框架办公楼,并基于刚度、强度折减原理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罕遇地震下结构的抗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弱于现浇结构,隔震后结构层加速度、层剪力均明显降低,水平位移主要集中在隔震层,基础隔震装配式框架结构具备较好抗震效果。
    • 卢东辉; 周力民; 姚宁; 丁勇
    • 摘要: 随着储能行业的兴起,储能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这也对储能产品的各种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是一种危害很强的自然灾害,如何保证电力设备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严重破坏,也是储能产品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验证储能集装箱抗震能力的方法主要是试验及仿真两种,本文则主要依托仿真的手段来进行集装箱抗震能力的验证。针对日本某储能项目,以IEEE693及JEAG5003(日标)两种标准,分别对储能集装箱进行仿真,得出的结论为以两种标准分别进行仿真,该集装箱都能满足抗震要求。最后对结构进行轻量化优化,总质量降低6%的同时,刚度仍满足要求。
    • 程紫燕; 杨斌; 郑树平; 徐博
    • 摘要: 地震引起建筑物的破坏、倒塌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开展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可适当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用新兴遥感影像,完成房屋抗震能力的识别,可为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工作提供依据。研究总结出对不同房屋遥感影像的识别结果,可掌握建筑物的基本情况,提高房屋整体抗震能力
    • 张振华; 唐建政; 刘卫卫; 邱明星
    • 摘要: 本文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建筑地基勘察问题,提出相应设计与处理方式。提出当前建筑地基常见的处理技术,要求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实验,采用地基加固技术,对地基处理运用先进设备与技术,评定建筑边坡稳定性及场地稳定性。针对工程地基开展针对竖向变形、空隙水压力情况的相关实验,测算建筑物底面积。结合建筑地基中的剪切、冲切等数值,根据以上研究方法得出该工程变阶处高度及基础高度,计算基础底板配筋数值,通过建筑物整体防水性能、整体刚度及受力情况等计算箱形基础底板厚度。判断建筑承台、桩身在运用中的实际承载力情况,对工程地基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要求与工程结构特征、建筑物高度及场地地质情况一致,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抗震能力及稳定性。
    • 王维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不断出现。其中,钢-混凝土组合的建筑结构越来越受到大众重视。组合结构具有许多突出优点,对其结构形式优点、使用功能提升、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证明,组合结构的优点远多于缺点,论证了各种形式组合结构被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 王立波; 王伟伟
    • 摘要: 为量化表征近海在役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时变劣化规律,以氯离子扩散理论为基础,首先研究建立了钢筋锈蚀深度预测模型,介绍了近海在役RC框架结构数值建模方法,进而以可抵御的地震峰值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为指标表征结构的抗震能力,提出了基于能力谱方法的在役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量化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抗震设防水平下近海在役RC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时变劣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量化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抗震能力量化方法可以直接量化在役RC框架结构不同破坏极限状态下可抵御的地震强度,从而直观反映近海在役RC框架结构的实际抗震能力;随着服役龄期的增长,近海在役RC框架结构不同破坏极限状态的抗震能力近似呈线性关系退化,且其退化速率随设防水平的降低不断提高;随着设防水平的提高,近海在役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劣化的起始时间不断提前;所建立的时变抗震能力量化模型可近似表征近海在役RC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时变劣化规律,但尚需实例验证.
    • 王维
    •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新型建筑结构形式不断出现.其中,钢-混凝土组合的建筑结构越来越受到大众重视.组合结构具有许多突出优点,对其结构形式优点、使用功能提升、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成本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证明,组合结构的优点远多于缺点,论证了各种形式组合结构被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 郭华世
    • 摘要: 对强震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塑性损伤问题进行了探讨,以Koyna重力坝和国内某混凝土重力坝坝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分析出两个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塑性疲劳损伤区域的产生及发展趋势,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对重力坝设计阶段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位提出了有关建议,供设计部门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