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钢框架

钢框架

钢框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250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8篇、会议论文313篇、专利文献242525篇;相关期刊38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低温建筑技术、钢结构等; 相关会议166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青年结构工程师论坛、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第三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等;钢框架的相关文献由492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燕、张爱林、刘学春等。

钢框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8 占比:0.51%

会议论文>

论文:313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242525 占比:99.36%

总计:244086篇

钢框架—发文趋势图

钢框架

-研究学者

  • 王燕
  • 张爱林
  • 刘学春
  • 李国强
  • 姜子钦
  • 郝际平
  • 赵亮
  • 周宝儒
  • 刘尚蔚
  • 王元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王海东; 张寅科
    • 摘要: 结构在主震作用下发生损伤,由于刚度和强度退化导致结构周期的延长,再加上高阶周期的影响,在随后的余震对主震损伤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中,基于弹性周期的传统谱加速度可能不适用,有必要对地震动强度指标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以9层Benchmark钢框架为研究对象,选取10种地震动强度指标,分别从离散性和相关性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了其在余震IDA分析中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最大层间位移角相比,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更能够准确地量化主震对结构造成的损伤;对于钢框架结构,基于一段周期的几何平均谱加速度的IM_(Boj&Lev)指标是最优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对于S_(a)(T_(1))离散性降低了30%左右,相关性提高了6%左右。
    • 郁有升; 郭亚楠
    • 摘要: 基于在填充墙的角部设置缺口可弱化拉(压)力带的原理,设计了一系列钢框架内嵌角部圆弧缺口填充墙试件,包括1个纯钢框架、1个无缺口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AAC)砌体填充墙钢框架和9个带不同尺寸圆弧缺口的AAC砌体填充墙钢框架,采用ABAQUS软件对各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填充墙角部设置的圆弧缺口构造对钢框架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延性、刚度退化、强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墙角部设置的圆弧缺口构造可以削弱AAC砌体填充墙对钢框架承载能力的贡献,有效延缓墙体破坏,降低墙体对钢框架的附加刚度,延缓AAC砌体填充墙钢框架的刚度退化速率;填充墙角部设置的圆弧缺口构造还能改变AAC砌体填充墙的破坏模式;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建议圆弧缺口的弧长为πl/2,圆弧半径l为AAC砌体填充墙高度的1/10~1/7。
    • 陈云; 陈超; 徐子凡; 禹文华
    • 摘要: 为了减轻传统钢框架的梁柱节点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与破坏,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梁柱转动摩擦耗能节点,阐述了该节点的构造形式与工作机理,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系统研究了该节点的抗震性能,建立了其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梁柱转动摩擦耗能节点利用连接钢板与黄铜板之间的转动摩擦耗能,其滞回曲线近似为饱满的平行四边形,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耗能节点在循环加载下强度退化较小,力学性能很稳定;节点通过梁端的转动摩擦耗能有效控制梁柱节点的损伤,试验后梁柱节点保持为弹性,能量耗散集中在转动摩擦铰处;耗能节点的变形模式在设定的加载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节点的弹性变形阶段;第二阶段为节点的刚体转动变形阶段。基于恢复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转动摩擦耗能节点在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
    • 马宏伟; 杨静怡; 潘长卿
    • 摘要: 与基于承载力和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基于能量的抗震设计方法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估结构抗震性能。梳理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基于能量的性能指标,给出基于能量指标的性能水准量化和性能目标。同时结合现有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阐述了自复位阻尼器减震钢框架基于能量指标的抗震性能设计流程,在设计过程中结构的滞回耗能由主结构及阻尼器共同承担,从而减少地震对结构的损伤。最后以9层钢框架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设计流程的实用性。算例结果表明,经过基于能量的抗震性能设计后,被动控制结构相比于无控结构,主结构的滞回耗能下降了44.8%~61%,在被动控制结构中阻尼器承担了50.5%~68.3%的滞回耗能,可见附加阻尼器可有效降低主结构的地震损伤。
    • 徐进贤; 蒯军; 潘林海; 朱明亮
    • 摘要: 针对南京牛首山文创中心异形钢框架安装施工,采用MIDAS Gen软件对异形钢框架安装进行施工过程模拟,确定了施工方法及安装顺序,有效提高了安装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采用ABAQUS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钢屋盖中3个关键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节点在最不利状态下的受力性能。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在柱加强环板处增设内加劲板,以确保杆件受力,确保了结构安全。
    • 崔建华; 纵达
    • 摘要: 为了优化外挂ALC-钢框架组合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外挂ALC墙板连接节点—组合式摇摆节点。首先对外挂钩头螺栓节点和组合式摇摆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然后从试验现象、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和耗能曲线分析了两组构件的差异;最后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组合式摇摆节点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摇摆节点的使用有效减缓了地震荷载对外挂ALC墙板的影响,并提高了外挂ALC墙板-钢框架组合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建立的模型为分析不利荷载对组合结构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持。
    • 杨斌
    • 摘要: 基于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和现行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提出的一种二阶弹性分析的近似方法,构建了两个典型框架模型,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该近似方法的准确性和对于不同框架结构的适用性。
    • 李锋; 姬淑艳; 姜宝龙; 冯力强; 牛昌林; 陈鸷坤
    • 摘要: 对外挂式ALC条形墙板与传统钩头螺栓节点的破坏特征及受力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上述连接方式不足,提出了在ALC墙板内部节点周围布置加密钢筋网的抗震措施,对加强墙板节点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为此设计了不开窗洞墙板钢框架、开窗洞墙板钢框架、节点加强墙板钢框架、节点加强开窗洞墙板钢框架四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实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洞口是墙体的薄弱环节,洞口周围墙体最容易先出现破坏,窗墙比对框架整体的滞回性能影响很小.对于采用传统钩头螺栓连接的试件,当层间位移角在1/250 rad以内,墙板之间的灌浆勾缝处出现竖向裂缝,连接节点周围出现少量的水平裂缝,基本可以满足结构的正常使用要求.当层间位移角达到1/75 rad,墙板连接节点处裂缝斜向发展,周围混凝土逐步挤压破碎,墙板不能适应主体框架的变形,罕遇地震下有掉落、坍塌的风险.钢筋加密网是一种可靠的抗震措施,对墙板受力贡献较大,可以有效延缓墙板开裂时的层间位移,减轻墙板的损伤程度,使墙板满足钢结构较大的层间变形的需求,满足规范中对非结构构件层次的抗震设防要求.
    • 张建中; 方亚男; 孙强
    • 摘要: 钢结构建筑之所以被建筑行业广泛使用,是因为其具备抗震能力强、保护环境和施工工期较短等优点,但其劣势也非常明显——抗火能力差。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其抗火性能的探讨,大多集中于单个钢构件或是组合形式的抗火性能研究。在进行钢结构抗火性能分析时,很多节点都被理想化为刚性节点或铰节点,这与钢框架节点的实际受力状态是不同的,实际钢框架节点应介于刚性节点与铰节点之间。本文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梁柱刚性和半刚性连接的2个钢框架模型,在火灾条件下,对这2种模型下的应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热-力耦合分析。研究表明,刚接钢框架抗火承载能力高于半刚接钢框架,半刚接钢框架变形大于刚接钢框架,研究成果可为钢结构框架抗火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
    • 雷蕾; 李昱; 张玉明; 钟炜辉
    • 摘要: 主(辅)控制楼是特高压换流站中重要的建筑物,重点阐述位于西北寒冷地区高烈度地震区的±800 kV某特高压换流站钢框架主控制楼的结构选型、结构分析、地下结构设计、节点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对换流站主控制楼采用钢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提出具体建议,为后续特高压换流站工程主控制楼的结构选型及钢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