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隔震效果

隔震效果

隔震效果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7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2896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建筑大学学报、结构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四川省力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等;隔震效果的相关文献由3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海卿、尚守平、杜修力等。

隔震效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7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8966 占比:99.90%

总计:129092篇

隔震效果—发文趋势图

隔震效果

-研究学者

  • 刘海卿
  • 尚守平
  • 杜修力
  • 刘文光
  • 常璐
  • 范夕森
  • 葛楠
  • 韩强
  • 韩流涛
  • 刘晶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震
    • 摘要: 介绍了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成和力学计算模型,并结合某实际工程,采用控制变量法对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具体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分别对水平弹性刚度、水平屈服力、屈服后前刚度比和滞回参数进行比较,从隔震支座的相对位移、水平支座反力、连体部分位移和加速度等指标角度讨论最适合的参数选择,并得到最优的参数组合,同时根据优选的支座参数进行隔震效果分析,为隔震支座的工程设计应用提供了参考。
    • 尹志勇; 孙海峰; 景立平; 董瑞; 徐琨鹏
    • 摘要: 应用低成本的减隔震技术是降低农村民居地震灾害风险的途径之一。岩土隔震(GSI)技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新隔震概念,基于玻璃珠-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GBSC)的隔震有效性已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了验证。为了更好地推广GSI-GBSC系统在农村民居中应用,文中在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场地-隔震层-结构有限元模型,对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砂垫层密实度越小、砂垫层越厚,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越好;回填砂土的密实度和宽度的变化对GSI-GBSC系统隔震效果的影响不大;GSI-GBSC系统隔震效果受基底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大,基底摩擦系数越小,隔震效果越好。在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提高GSI-GBSC系统的隔震效果的途径,为进一步推动GSI-GBSC系统在农村民居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 范夕森; 王成强; 李玉琳; 张阳; 张婷
    • 摘要: 我国的村镇民居多为低矮房屋,大多没有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和建造,地震时会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倒塌.本文根据村镇民居建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矮房屋的简易隔震装置——摩擦滑移加再生橡胶限位块.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确定了再生橡胶本构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运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再生橡胶限位块的受压刚度特性,提出了并联GAP单元,用以在SAP2000软件中模拟摩擦滑移加再生橡胶限位块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最后,本文分析了2层砌体房屋隔震和非隔震状态的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研究了这种装置的隔震和位移控制效果.
    • 范重; 崔俊伟; 薛浩淳; 杨开; 高嵩; 王金金; 吴徽
    •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地铁上盖结构隔震效果,建立了大底盘-多塔楼双自由简化模型,考察质量比和周期比对结构动力特性以及对塔楼和底盘地震作用的影响规律。采用ETABS软件建立了地铁上盖精细模型,研究塔楼高度、塔楼数量、隔震层刚度及粘滞阻尼器等对结构动力特性、塔楼和底盘减震效果的影响。双自由度简化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塔楼与大底盘常见的周期比范围内,塔楼的剪重比与塔楼质量关系不大,大底盘的剪重比随着塔楼质量增大略有减小。大底盘-多塔楼隔震结构精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惯性力沿塔楼高度分布均匀,建筑高度对地震作用影响很小,大底盘的地震作用随塔楼高度增大总体上略有增大。随着塔楼数量增加,塔楼的减震效果略有下降,大底盘的地震作用小于非隔震结构。隔震层刚度增大时,塔楼地震作用增大,大底盘地震作用减小。隔震设置粘滞阻尼器后,地震力沿塔楼高度的分布规律发生明显改变,塔楼底部的地震作用减小,顶部的地震作用显著放大;设置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降低大底盘的地震作用。
    • 范夕森; 刘琪; 韩保润; 董亚楠
    • 摘要: Zn-22%Al合金阻尼器与天然橡胶支座(LNR)组合的隔震支座有较好的隔震和耗能能力,其力学性能的确定是隔震结构设计的基础.文章运用数值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Zn-22%Al合金的材料本构关系,研究了U形Zn-22%Al阻尼器和附加双向U形阻尼器的隔震支座(LNRUD)的力学性能,探索了LNR与双向阻尼器的搭配比例,并通过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分析了LNRUD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下,附加U形阻尼器的天然橡胶支座LNRUD,其水平减震系数比铅芯橡胶支座的水平减震系数小13%;罕遇地震下,两者基本相同.
    • 张慧; 张超; 侯伟; 熊仲明
    • 摘要: 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以4层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基础固定结构、"一滑就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的计算模型.对三种结构体系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结构动力响应(平动反应和扭转反应)的对比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结构在输入双向地震波作用时隔震效果较好,结构的变形更加均匀,受力更加合理.同时,对于存在明显偏心的不规则结构,采用"先滑后限"的滑移隔震体系后,限位器的刚度布置对减轻结构的扭转振动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自滑区的存在使得扭转振动效应通过结构的摩擦滑移得到了调整和改善.
    • 孙海峰; 尹志勇; 景立平; 董瑞; 徐琨鹏
    • 摘要: 应用岩土隔震(GSI)技术是减少农村民居震害的重要途径。基于砂垫层的岩土隔震系统(GSI-SC)已经被证明对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反应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基于此,文中进一步研究了输入地震动对采用GSI-SC系统的农村民居隔震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GSI-SC系统对不同频谱特征地震动作用下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加速度幅值增大,GSI-SC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的隔震效果也随之增大;输入地震动频谱特征对GSI-SC系统的隔震效果影响较大;对比水平X、Y向输入,GSI-SC系统对结构地震反应隔震效果差别不大;双向输入(水平Y向和竖向)时,对GSI-SC系统水平向的隔震效果影响较小,GSI-SC系统对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隔震效果不明显。
    • 邵将; 乐风江; 方希兵; 季欢欢; 齐志豪
    • 摘要: 为研究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在网架结构屋盖中的隔震工作机理及隔震效果,选取某中学风雨操场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屋盖隔震模型在不同地震动下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其水平及竖向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结构的基本设防目标不降度的情况下,该类隔震布置方式可以改变风雨操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不仅显著降低了上部网架本身的地震反应,也有效降低了下部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
    • 尚守平; 肖逸夫
    • 摘要: 在对钢筋沥青隔震层的实验和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隔震层的实测刚度往往小于结构力学中的计算刚度,而实测自振周期则大于计算周期。对钢筋沥青隔震层来说隔震层侧向刚度取决于隔震钢筋的侧向刚度,为研究分析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如下方法:(1)建立了重力荷载作用下隔震钢筋的平衡微分方程,并求得了刚度的解,在分析了它的适用性后,提出了考虑上部重力荷载作用的隔震层修正侧向刚度;(2)将修正后的侧向刚度与实验结果拟合,发现修正后侧向刚度与实验值拟合较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81;(3)以实验模型为算例分析了同一工程中,修正前与后两种刚度计算方法对隔震性能评价的差别。结果表明,按修正后刚度分析的隔震效果更好,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距随隔震层刚度的减小而增大。值得注意的是,重力荷载导致的侧向刚度减小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点在目前对结构振动特性分析时往往被忽略了。
    • 王臣; 石文倩; 蒋录珍
    • 摘要: 为增强单柱双跨地铁车站的抗震性能,提高地铁车站的地震安全性,借鉴地上建筑隔震理念,提出在单柱双跨地铁车站的上层中柱顶部和顶板接触部位建立隔震支座的方法.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设置隔震支座和未设置隔震支座两种工况的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顶底板、侧墙、中柱的内力及水平变形变化规律,讨论隔震支座应用于单柱双跨地铁车站的隔震效果.结果表明,在单柱双跨地铁车站的上层中柱顶部和顶板接触部位建立隔震支座的设计理念是可行的,设置隔震支座后结构内力可降低60.9%,变形可降低22.0%,隔震效果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