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近场地震

近场地震

近场地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7463篇;相关期刊52种,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学报、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八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等;近场地震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强、朱晞、易伟建等。

近场地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7463 占比:99.60%

总计:27573篇

近场地震—发文趋势图

近场地震

-研究学者

  • 顾强
  • 朱晞
  • 易伟建
  • 江辉
  • 王勇
  • 罗登发
  • 陈新培
  • 顾海龙
  • 陈克坚
  • 冯思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和平
    • 摘要: 为阐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效应对周期较长的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对符合我国现行设计规范的三个不同设防水平的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并对比分析了其在近、远场地震下的地震易损性差异。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作用的速度脉冲效应将放大钢框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并增大其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不确定性;相同地震强度下,近场地震作用的速度脉冲效应将增大钢框架结构的损伤破坏概率,且周期较长的低设防水平钢框架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更易损伤破坏;鉴于近场地震对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的显著影响,建议评估钢框架结构的震害风险时,应针对近场和远场地震作用分别建立易损性模型。
    • 雷虎军; 刘伟
    • 摘要: 相比中远场地震,近场地震含有高能速度脉冲,会激发结构显著的位移响应。为研究该速度脉冲对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三角函数法模拟速度脉冲,并与无脉冲的远场地震叠加,合成不同脉冲类型、脉冲周期和脉冲幅值的脉冲型近场地震动,以跨径32 m的典型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为例,采用自编的车轨桥地震分析程序TTBSAS进行仿真计算,详细探讨脉冲参数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速度脉冲会显著增大高速铁路简支梁桥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在近场区域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中,不能忽略速度脉冲的影响;脉冲类型、脉冲周期和脉冲幅值对简支梁桥位移的影响远大于桥梁加速度和桥上列车的行车安全性指标,在选取速度脉冲参数时可不考虑桥上列车的影响;在本文计算条件下,双半波脉冲和三半波脉冲近场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幅值明显大于单半波脉冲,且当脉冲周期为2.0 s时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最大。
    • 吴国盐; 钟杰; 聂桂波; 王健泽; 戴靠山; 蒋玉川
    • 摘要: 为量化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网壳-支承结构地震响应的放大效应,以典型的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为研究对象,以一组20条含有速度脉冲的近场地震动及另一组与之对应的20条剔除速度脉冲成分的残余地震动作为输入,分别对其进行IDA分析,并对下部支承结构和上部网壳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的节点位移、层间位移角、构件轴力和构件屈服比例等响应均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具体而言,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作用时,对于下部支承结构,最大节点位移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6~2.1,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6~2.0,最大构件轴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0~1.6,最大基底反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1~1.5;对于上部网壳结构,最大节点位移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6~2.0,最大杆件轴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2~1.6,上下部结构连接处最大支反力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0.8~1.1。文中结论可为近场高烈度地震区双层柱面钢网壳-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承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 祖庆芝
    • 摘要: 由于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为明确地震震级及地震类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分别计算其在6度、7度、8度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以及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震作用下被破坏的情况。研究发现,地震过程中结构的破坏会导致结构加速度响应数值的减小,近场地震作用下结构层数变化导致的动力响应变化较大,远场地震作用下结构非线性发展更快,消耗能量更多,结构被破坏也越严重。
    • 王珮瑜; 陈鑫; 刘涛; 孙勇; 还毅
    • 摘要: 校舍是保障师生生命财产的重要载体,其抗震安全是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围绕不同特性地震动对不规则校舍加固前后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近场地震动的基本特征,据此选择具备不同特性的地震动记录。随后,根据某小学教学楼检测结果,提出了综合采用增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和粘贴碳纤维法的加固方案,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了加固前后结构动力特性。最后,进行了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从结构和构件层次对比分析了不同特性地震动对加固前、后某校舍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后,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的最大衰减率分别可达78.25%和86.67%,关键薄弱构件的侧向变形平均减少了71.24%,加固方案能显著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震后恢复能力;近场脉冲型地震下结构响应大于其他类型地震作用,罕遇地震作用时,近场脉冲型地震下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为远场地震的2.76倍和近场无脉冲型地震的2.79倍,速度脉冲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不规则校舍抗震加固设计与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 户东阳; 陈克坚; 李聪林; 吕雷
    • 摘要: 为评估近场地震作用下渝昆高铁典型规则与非规则简支梁桥的行车安全性,分别建立等墩高10跨简支梁桥与某实际非规则铁路简支梁桥有限元模型,首先对不同抗震方案进行比选,在此基础上,计算各桥梁动力特性,选取桥址周围实际近场地震动作为输入,考虑列车不同行车速度,对4种不同桥梁结构进行列车-桥梁耦合系统时程分析.选取列车脱轨系数、轮轨减载率、列车水平加速度、竖向加速度指标评价列车行车安全性,对比研究不同墩高桥梁结构、地震动输入强度、行车速度对安全行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安全性评价指标对列车行车速度和地震动强度的敏感性不同,非规则简支梁桥的行车安全性需更加引起注意.
    • 钱胜力; 陈鑫; 俞伟根; 孙勇; 毛小勇; 刘涛; 还毅
    • 摘要: 为探究多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在加固前后以及火灾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情况,围绕火灾后多层工业厂房的加固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随后,介绍某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特点和火灾后结构损伤情况,据此综合利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加固设计;进而,建立了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响应分析;最后,进行了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探究了火灾前、后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措施对火灾后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并探讨了不同地震动特性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火灾前,层间位移角最大增加了143%,且不同楼层层间位移角的增大幅度与楼层受火情况密切相关;近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达远场地震作用的2.71倍;所提出的加固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少115.7%.研究成果可为多层工业厂房火灾安全性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 陈超; 陈鑫; 俞伟根; 孙勇; 刘涛; 还毅
    • 摘要: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加速度、速度脉冲运动特性,相对于普通地震动对结构可能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典型多层校舍,对比了其黏滞消能减震加固前后的结构响应,研究了黏滞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不同地震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近断层非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下的抗震性能和减震效果.首先,阐述了近断层地震动基本特征,并选择合适的地震动记录.随后,围绕某多层校舍开展了黏滞阻尼减震加固设计.最后,开展了多遇及罕遇地震下结构动力时程分析,对比、评价了结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以及阻尼器工作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黏滞阻尼减震技术有效改善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层间位移在各地震动工况平均衰减可达62.1%,薄弱层残余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小71.3%;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使结构产生明显大于同等强度普通地震(远场地震和近断层非脉冲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层间位移角达远场地震工况的2.75倍,但黏滞阻尼减震效果受地震动特性变化影响较小.相关研究可为断层附近多层校舍抗震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 李宇; 赵福志; 孟宪锋; 李琛; 张凯
    • 摘要: 在地震能量平衡方程的基础上,以某公路简支梁式桥为研究对象,采用SAP 2000建立了高阻尼橡胶支座(HDR)隔震梁桥的有限元模型.选取典型近场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在E1地震下,分析了HDR支座刚度硬化比η对墩底弯矩峰值、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其滞回耗能能力的影响.在E2地震下,研究了墩底塑性铰对近场地震能量响应及其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E1地震下,HDR支座能有效降低近场地震作用力,适用于近场地震作用下的梁式桥的隔震设计,但η不能太大,否则会降低其滞回耗能能力.η对HDR隔震梁桥的近场地震总输入能和滞回耗能的影响很小,而对阻尼耗能的影响显著.整体延性的增加会导致地震总输入能增大,但增幅较小.在E2地震下针对HDR隔震梁桥的桥墩进行有限延性的抗震设计不会对桥墩造成损坏,还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 吴文朋; 梁鹏; 龙士国; 张旭辉
    • 摘要: 以某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为工程背景,考虑桩-土相互作用(PSI)、动水压力以及二者联合作用效应的影响,基于OpenSEES源代码分析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随机选取100条近场地震波来考虑地震动输入的不确定性,以峰值地面速度(PGV)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然后分别以墩顶、墩底曲率以及支座相对位移作为损伤指标,建立了桥梁不同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深水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深水桥梁的动水压力效应会增大桥墩的地震失效概率,但支座的失效概率会略有降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时墩底截面和支座的失效概率会有所减小,但墩顶的失效概率会有所增加;动水压力和桩-土相互作用均对支座易损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动水压力对高墩桥梁易损性的影响比桩-土相互作用要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