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120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3篇、会议论文319篇、专利文献316966篇;相关期刊241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结构工程师、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168种,包括第四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青年结构工程师论坛、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相关文献由293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大刚、陆新征、何成俊等。

钢筋混凝土框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3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319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316966 占比:99.72%

总计:317868篇

钢筋混凝土框架—发文趋势图

钢筋混凝土框架

-研究学者

  • 吕大刚
  • 陆新征
  • 何成俊
  • 李振宝
  • 叶列平
  • 易伟建
  • 范丽
  • 冯鹏
  • 吕西林
  • 于晓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士举
    • 摘要: 我国规范中对既有建筑中存在的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平面混合结构的抗震验算及加固方法未详细规定。对此类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机理以及水平剪力分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此类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水平剪力主要由砖墙承担,砖墙与框架不能同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不能有效协同工作,总体抗震性能较差。在抗震验算时,对于砖墙应考虑其承担全部水平地震剪力,而对于框架应按砖墙严重开裂后的有效刚度进行剪力分配。结果表明,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将其加固为砖墙-混凝土墙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效果,砌体承担的水平剪力明显下降,结构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抗倒塌能力得以大幅提高,但应控制钢筋混凝土墙高宽比在合理的范围内,并设置可靠的基础以保证由墙肢受弯承载力起控制作用。
    • 杨鹏辉; 梁兴文; 辛力; 何伟
    • 摘要: 采用Perform-3D结构分析软件,选取44条地震动记录,对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HPFRC)耗能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进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HPFRC材料良好的受拉应变硬化性能,可以改善结构或构件的耐损伤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发生倒塌时,由44条地震波计算出的对应于结构基本周期的反应谱加速度平均值大于8度设防烈度对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基本周期所对应的谱加速度值,说明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在8度设防烈度对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发生倒塌的超越概率为0.03%,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
    • 付国; 张博; 何斌
    • 摘要: 结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均表明框架变形能力强弱对抗震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已有框架破坏准则无法全面反映不同延性结构变形能力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框架结构最大变形能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研究柱轴压比、配箍率、结构变形能力、试验加载制度与整体性能退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性破坏准则。通过对25榀平面框架试验的计算分析表明:考虑变形能力强弱的延性破坏准则能够实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量化表征,配箍率和承载力退化值对破坏指数具有显著影响,是否考虑配箍率和承载力退化4种情况对应的破坏指数平均值在0.763~0.919之间,标准差在0.206~0.404之间。根据14榀框架在不同破坏阶段的试验现象和破坏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延性准则破坏标准,研究成果可为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 吕大刚; 李功博; 宋彦
    • 摘要: 作为一种有效的代理模型,支持向量机(SVM)以统计学习中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为基本原理,在具有隐式极限状态函数的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在核函数的选择、全局基本变量空间建模、计算效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移动最小二乘(MLS)技术的支持向量机模型(MLS-SVM),可以在全局基本变量空间中具备自适应能力。该文将MLSSVM应用于复杂结构的整体可靠度和全局灵敏度分析,并将该模型与基于再生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RPKSVM)及基于最小二乘的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相较其他两种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 刘平; 王超; 张健新
    • 摘要: 为研究主余震作用下配置高强钢筋的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相同设计指标和"等强代换"的原则,设计了三榀六层四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分别为HRB400、HRB500和HRB600。通过OpenSees平台进行有限元建模,将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反应地震作用的结构响应。选取15条地震加速度时程,通过重复法构造人工主余震序列并进行IDA分析,得到结构在不同强度的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主震PGA越大,余震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越大,结构达到各极限状态的概率越高。对比配置不同钢筋强度的三榀框架的计算结果,可知"等强代换"原则下,相同主余震序列作用时,钢筋强度的提高对结构抗倒塌性能有不利影响,但影响有限。
    • 孙新
    • 摘要: 采用YJK软件考虑砌块填充墙的刚度作用,在Perform–3d中利用等效斜压杆模型模拟填充墙的作用,通过优化等效斜撑的参数,使Perform–3d计算的主要周期与YJK计算的周期基本一致,然后利用Perform–3d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采用不设置砌体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作为对比模型,两者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砌体填充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能耗散一部分能量,设置砌体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明显减小,其所吸收的地震作用较纯框架结构明显增大,实际工程中应特别注重砌体填充墙的构造连接。在充分利用砌体填充墙有利作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尽量延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度和刚度退化的剧烈程度。
    • 徐斐
    • 摘要: 目前国内建筑设计一般都规定梁端塑性铰先于柱端形成,柱端先于节点形成,有效保证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进行大量研究,以在梁端屈服之后的节点区各项力学性能为研究对象,对框架边节点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边节点进行相关抗震试验,研究其抗震性能,最后再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对照现行设计方法加以验证,从而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际施工应用提供依据。
    • 高鹏宇
    • 摘要: 对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的受力特性和破坏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混合结构的破坏形式和存在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基于此,根据某工程实例,对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进行计算和验算,评价了加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者未能同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造成部分材料浪费,未能充分发挥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加固方法对混合结构进行抗震加固,提升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安全储备。
    • 郭玉荣; 朱钊利
    • 摘要: 以往的建筑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大多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或多维加载仅应用于验证性的简单结构案例,为拓展混合试验方法的应用,文中研发一种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水平及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混合试验方法,并结合大型多功能加载设备MUST编制相应的混合试验程序。该方法对框架结构的振动模型建模时,结构水平振动采用串联质点系模型,竖向振动采用串并联质点系模型。结合设备的加载能力,对试验子结构边界条件进行合理简化并忽略节点的转动自由度。采用Matlab编写整体框架结构运动方程求解模块,连接OpenSees求解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在此基础上编写了相应的结构混合试验程序。对一榀七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虚拟混合试验和单独用OpenSees进行整体结构时程分析,线弹性和弹塑性假定下的内力和位移结果对比及误差分析表明文中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周旭东
    • 摘要: 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建筑业正逐步走向工业化,绿色、低碳、环保装配式建筑蓬勃兴起。重点阐述了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减少质量通病对建筑物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