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易损性分析

易损性分析

易损性分析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301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607743篇;相关期刊123种,包括震灾防御技术、地震研究、地震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1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中国兵工学会第十一届爆炸与安全技术学术年会、第二届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等;易损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由84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福霖、徐强、李宁等。

易损性分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07743 占比:99.96%

总计:608009篇

易损性分析—发文趋势图

易损性分析

-研究学者

  • 周福霖
  • 徐强
  • 李宁
  • 杜永峰
  • 郑山锁
  • 常业军
  • 谭平
  • 姜绍飞
  • 张永群
  • 李忠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吕兆华; 平奕炜; 方成; 陈以一
    •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 Damper,VED)自复位支撑,设计了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与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采用组合模型以及改进材料模型准确模拟了支撑的力学行为,详细讨论了考虑构件失效的模拟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VED的失效应变范围,最后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以及全周期风险分析。研究发现:SMA-VED自复位支撑可显著提升框架抗震性能;倒塌风险以及残余变形超越概率均显著低于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下降比例最高超过50%。预应力筋断裂失效导致框架倒塌风险可提高5倍以上;SMA-VED自复位支撑失效会造成残余变形超越概率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总体来说,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具备更好的地震鲁棒性。
    • 郑力畅; 齐行军; 庄建; 许国山; 李东军
    • 摘要: 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支吊架理应保障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和管道系统均具备良好的服役性能。因此,对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性能进行检测至关重要。本文以某典型地下室抗震支吊架为对象开展了顺管向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通过多工况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支吊架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地震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抗震支吊架显著降低了管道位移,减振率最高可达到96%,但对于加速度响应的抑制作用较小。易损性分析表明:采用成品支吊架时,管道系统在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会发生严重损伤,而采用抗震支吊架的管道系统能够保全其功能。
    • 施唯; 王东明
    • 摘要: 详细的建筑结构特征参数是得到合理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基础。本文给出了一种结合已有地震易损性分析成果,在具备有限特征参数的情况下,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单体或群体结构震害等级推演的方法。以陕西省渭南市607栋设防砌体易损性评估结果为样本构建了一个3层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北京市海淀区近2万栋设防砌体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可能破坏状态进行推演,结果能够反映区域本地化特征,也与抗震设计目标和震害案例相符。该方法适用于少量特征参数下单体或群体结构的快速震害等级推演,可为相似烈度地区的建筑结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 陈亚莎; 冯富强; 欧渊; 石根柱; 严雪飞
    • 摘要: 针对电力信息物理系统(CPS)体系复杂、网络耦合、易损性分析困难这一现状,以近年来国内外电力系统毁伤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构建了电力CPS的毁伤树模型.根据电力CPS节点重要性与故障级联毁伤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重要性的电力CPS易损性分析方法,构建了易损性评估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说明.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电力信息物理系统的生存力研究,为目标抗毁伤结构设计提升提供支撑.
    • 杨鹏辉; 梁兴文; 辛力; 何伟
    • 摘要: 采用Perform-3D结构分析软件,选取44条地震动记录,对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HPFRC)耗能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进行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结果表明:HPFRC材料良好的受拉应变硬化性能,可以改善结构或构件的耐损伤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发生倒塌时,由44条地震波计算出的对应于结构基本周期的反应谱加速度平均值大于8度设防烈度对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基本周期所对应的谱加速度值,说明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在8度设防烈度对应的罕遇地震作用下,HPFRC耗能墙-RC框架结构发生倒塌的超越概率为0.03%,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设防要求.
    • 蒋欢军; 王勇
    • 摘要: 在近些年的建筑物震害中,吊顶是破坏比较突出的一类非结构构件。首先,介绍了我国公共建筑中常见的矿棉板吊顶的基本构成,总结了矿棉板吊顶常见的破坏模式,并分析其破坏原因。其次,从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易损性3方面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吊顶的抗震研究进展。在试验研究方面,总结了静力试验和振动台试验两类试验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总结了振动台试验常用的加载制度。在数值模拟和易损性分析方面,从吊顶部件和吊顶整体两方面系统总结了吊顶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最后,提出了未来在吊顶抗震研究领域可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张建辉; 黄忠凯; 刘祥勇; 朱先发; 张冬梅
    • 摘要: 基于矢量地震动强度参数,对软土浅埋隧道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开展大量土体隧道结构动力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对15个地震动强度参数(IMs)与隧道破坏指标(DI)进行对数线性拟合回归,并采用有效性、实用性和效益性3个指标对不同IMs进行合理性分析。研究发现,峰值加速度(PGA)是最优IM,其次是峰值速度(PGV)和加速度谱强度(ASI)。根据揭示的最优IM(即PGA)建立基于标量IM的隧道地震易损性曲线,利用合理地震动强度参数中PGA和ASI建立基于矢量IMs的隧道地震易损性曲面,并与上述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标量IM的地震易损性分析不能表达第2个地震动强度参数IM对隧道抗震性能的影响,所建立的基于矢量IMs的易损性曲面能更精准地评价盾构隧道的抗震性能。
    • 韩双洋; 陈冠君; 周正
    • 摘要: 为深入研究极罕遇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文中依据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不同设防烈度、不同高度的9个剪力墙结构,在SAP2000中对其进行数值建模,通过对其他试验进行数值建模并对比数据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基于所建数值模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模拟了剪力墙结构从弹性、塑性、倒塌全过程的抗震行为。以最大层间位移角为易损性变量,计算出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设防烈度和不同高度剪力墙结构的易损性矩阵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度设防的剪力墙结构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7度、8度设防的剪力墙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依据文中结果,为抗震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数据,建议在抗震规范修订时,适当提高7度、8度区的抗震设计要求。
    • 何乡; 吴子燕; 贾大卫
    • 摘要: 考虑工程需求参数(EDP)的前四阶矩,提出基于最大熵可靠度理论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基于SAP2000建立钢筋混凝土框剪模型,选择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层加速度衡量结构的联合性能极限状态,建立极限状态方程。不对EDP的分布进行人为假定,在不同峰值加速度(PGA)下计算两种EDP的前四阶矩,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极限状态方程的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将多维积分转化为一维积分,通过最大熵二次四阶矩法计算失效概率,得到易损性曲线。采用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假定的蒙特卡洛(MC)法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基于最大熵法得到的易损性曲线与传统方法得到的易损性曲线基本重合,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精度;通过最大熵概率密度函数简化积分,计算效率较高;在联合极限状态下,忽略不同EDP极限状态的相关性不利于工程安全。
    • 徐天妮; 杜永峰; 马守才
    • 摘要: 对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时,地震记录的选择是关键。提出基于基础隔震结构弹塑性动力放大系数谱进行地震记录选取的方法:首先采用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基础隔震结构的两自由度简化模型进行分析,得到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谱;然后采用谱匹配的方法选取地震记录,对一8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倒塌能力分析;最后,从分析结果的精度和离散性方面对规范谱匹配选波和动力放大系数谱匹配选波两种地震记录选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动力放大系数谱进行谱匹配选取地震记录时,其计算精度与传统选波方法相差不大,但在减小结构地震响应离散性和地震记录数量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