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雷电灾害

雷电灾害

雷电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0篇,主要集中在大气科学(气象学)、建筑科学、灾害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30篇、会议论文749篇、专利文献10041篇;相关期刊458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山东气象、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105种,包括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广西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等;雷电灾害的相关文献由3201位作者贡献,包括肖稳安、张烨方、王智刚等。

雷电灾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30 占比:10.97%

会议论文>

论文:749 占比:6.18%

专利文献>

论文:10041 占比:82.85%

总计:12120篇

雷电灾害—发文趋势图

雷电灾害

-研究学者

  • 肖稳安
  • 张烨方
  • 王智刚
  • 余蜀豫
  • 王羽飞
  • 刘晓东
  • 吴安坤
  • 孙荆茶
  • 朱峰
  • 李京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顾媛; 史海锋; 张卫斌; 张祎
    • 摘要: 基于2013-2018年浙江省地闪监测数据和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灾周边半径5km区域地闪进行统计,分析雷电灾害与区域地闪频次、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雷电灾害半径为5 km区域日地闪频次主要集中在100次以下,雷电流幅值主要分布于在10~50 kA;不同类型雷灾的区域地闪特征具有差异,电子电气设备受损雷灾的地闪频次、雷电流幅值跨度最大,人员伤亡的区域雷灾地闪频次普遍较低、小幅值雷电流比重较大,造成建筑物损毁的地闪频次高值事件比重较大、雷电流幅值相对较高。发生雷电灾害的概率随着区域日地闪频次的增加呈指数递增,指数函数可以很好地表征雷灾概率与地闪频次之间的关系,区域地闪频次对雷电灾害的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地闪强度对雷电损害方式具有影响。
    • 邢天放; 张卫斌; 郑文佳; 任勇; 王皓
    • 摘要: 利用1998-2018年杭州市酒店雷电灾害资料和G20杭州峰会接待酒店防雷检测资料,对酒店雷电灾害及其雷电防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1998-2018年酒店雷电灾害平均发生次数为3.95次/a,且近年有增加的趋势;春、夏季西部丘陵地区是杭州酒店雷电灾害发生的高发期、高发区,这与杭州的地闪时空分布特征相一致,且发生多次雷电灾害的酒店均在西部丘陵地区的水域周边。雷电灾害级别均属于一般雷电灾害,个别接近于较大雷电灾害,雷灾易造成通信、监控和计算机设备损坏,这主要是设备耐受冲击电压值较小以及安全保护接地、线缆屏蔽和安装浪涌保护器措施未做好造成的。酒店方应注重防雷检测并加强对屋顶吧台、水上休闲设施等区域的防雷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雷电易发区内的旅游景点酒店,特别是位于水域周边酒店的防雷监管与安全教育,避免酒店遭受雷电灾害造成人员恐慌或伤亡事件的发生。
    • 蔡永祥; 罗少辉; 唐文婷; 刘晓燕; 王军; 王治邦
    • 摘要: 利用1995—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资料,研究该区域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5—2006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增加趋势;2007—2015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2016—2020年青海省雷电灾害呈平稳略有上升趋势。青海省雷电灾害空间分布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分布特征,其中,雷灾密集区位于西宁市辖区、大通县、河南县、湟中县和互助县区域。1995—2020年,雷电灾害造成青海省人员伤亡282人,平均11人/a,同时对办公设备,广电、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和住宅等方面也造成了损失,其经济损失达1247.12万元,平均47.97万元/a。
    • 朱新健
    • 摘要: 经过实际统计发现,雷电灾害是导致电力系统损害的重要因素,为从根本上控制区域内雷电灾害发生概率,还需要注重使用各类风险评估手段,找寻出雷电灾害发生规律,并由此制定出专项可行的控制方案。基于此,本文以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概念为切入点,提出常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对比分析不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式的优缺点,以供参考。
    • 蔡益智; 曾庆昌
    • 摘要: 大气中的闪电放电是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和微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雷电灾害预警中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来寻找复杂数据簇中的特征及联系。利用多元气象资料,通过观察气象参数的单点观测,成功地预测了附近和远处的雷电灾害。建立了一个基于4个常用地面气象变量(站级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参数模型,并利用闪电定位系统的数据对所产生的预警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对30 min以内的提前期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而且输入参数的重要性符合对驱动雷暴的地表过程的广泛物理理解;地表温度和相对湿度将是影响暴雨环境不稳定性和水汽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该模型还改进了3条竞争性的雷电预警基线,包括基于持久性方法简单而客观的基线预报、基于地面垂直电场强度阈值的广泛应用的方法、基于CAPE阈值的方案。除了讨论模型的预测技巧外,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比较了数据分布的模式,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在各站之间。这些结果鼓励相关学者进一步分析多元气象资料,使人们进一步了解闪电对大气参数的依赖性。
    • 李露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频繁出现直接雷击、闪电电涌侵入、侧击雷等雷电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当下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农村雷电防护工作形势。针对于此,为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事故出现,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健康与财产安全,本文对农村雷电灾害事故的主要成因开展探讨,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来提出防雷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 许伟; 余蜀豫; 李强; 覃彬全; 何静
    • 摘要: 目前对雷电灾害风险组成的三要素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风险评估体系和模型发展受限。雷击易损性是风险评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外在IEC62305-2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值计算易损性,普适性较好,但是准确性不高,国内常利用层次分析法提炼相关的指标集表征雷击易损性,针对性更好,但主观性太强导致方法不能推广使用。在深入研究雷电成灾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项目可以建立电气仿真模型,通过计算雷击电磁场的分布,能够定量地计算评估对象的雷击易损性。该方法有着很好的适用性,能完善现有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还能在在特定情况下分析雷击隐患。
    • 冉倩; 刘俊翔; 来立永; 何正浩
    • 摘要: 利用广州市雷达资料,对2020年在广州地区发生的雷暴天气样本和非雷暴天气样本进行分析,其中着重研究了雷达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在雷电临近预警中的作用。通过对现有雷达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将40 dBz回波强度的回波顶高超过0°C层作为雷电预警的特征指标较为合理。基于此种方法对雷电进行监测和预报,从而可以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 张翠花
    • 摘要: 利用大通县1978—2013年36年人工雷暴日数资、2016—2020年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电灾害事件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并展开有关大通雷电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大通闪电次数和雷暴日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夏季是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大通县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雷电灾害危险性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宝库乡东北部、向化—东峡一带、斜沟—景阳—桥头交接的地方,南部长宁和中部河谷一小部分地区属于雷电危险性低的区域。
    • 麦瑞山
    • 摘要: 有效运用雷电定位系统,能够提高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水平。基于此,本文由雷电定位系统运行原理展开论述,从雷电灾害预警、雷电防御工程建设、雷电灾害监测评估这几个方面,探析了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实现了对雷电定位系统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雷电灾害防御、预警领域的发展提供助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