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IDA

IDA

IDA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6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内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3篇、专利文献35篇;相关期刊195种,包括物流技术与应用、数字商业时代、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IDA的相关文献由53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中、卢皓、侯永生等。

IDA—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3 占比:86.94%

专利文献>

论文:35 占比:13.06%

总计:268篇

IDA—发文趋势图

IDA

-研究学者

  • 李建中
  • 卢皓
  • 侯永生
  • 孙国庆
  • 李志清
  • 丁国良
  • 刘和德
  • 夏金维
  • 姜新建
  • 李英民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晓华
    • 摘要: 目的:分析网织红细胞参数及外周血红细胞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140例疑似IDA者的临床资料,统计IDA确诊率,将经临床确诊IDA者分为IDA组,非IDA者分为非IDA组。对比两组网织红细胞参数指标、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各指标水平,对比2种检测对IDA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确诊IDA者85例(60.71%),非IDA者55例(39.28%),网织红细胞参数诊断灵敏度94.11%(80/85)、特异度27.27%(15/55)、阳性预测值66.66%(80/120)、阴性预测值75.00%(15/20),网织红细胞参数诊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红细胞参数(P<0.05)。红细胞参数指标HGB、HCT、RBC水平IDA组均低于非IDA组,但RDW水平IDA组高于非IDA组(P<0.05)。网织红细胞参数指标Ret-He、LFR水平IDA组均高于非IDA组,HFR、MFR、RET、IRF均低于非IDA组(P<0.05)。结论:相对外周血红细胞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更佳,利于临床快速准确的诊断IDA,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平; 王超; 张健新
    • 摘要: 为研究主余震作用下配置高强钢筋的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根据相同设计指标和"等强代换"的原则,设计了三榀六层四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分别为HRB400、HRB500和HRB600。通过OpenSees平台进行有限元建模,将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反应地震作用的结构响应。选取15条地震加速度时程,通过重复法构造人工主余震序列并进行IDA分析,得到结构在不同强度的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主震PGA越大,余震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越大,结构达到各极限状态的概率越高。对比配置不同钢筋强度的三榀框架的计算结果,可知"等强代换"原则下,相同主余震序列作用时,钢筋强度的提高对结构抗倒塌性能有不利影响,但影响有限。
    • 耿飞; 徐超; 温增平
    • 摘要: 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获取解析的易损性曲线,计算量大且耗时。本文采用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即基于单自由度的等效线性化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并研究了该方法在结构高度上的适用性。通过选用5种典型的等效线性化模型对3栋不同高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IDA),得到了不同高度的结构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和易损性,并与OpenSees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等效线性化模型应用于RC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在高度上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层及以下的框架结构,基于单自由度的等效线性化模型在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对于更高层数的结构,由于高阶振型反应对整体结构反应的影响增大,基于单自由度等效线性化模型的易损性分析结果会出现明显的偏差。
    • 彭茜
    •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治疗中,以生血宝合剂联合右旋糖酐铁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I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药右旋糖酐铁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血宝合剂治疗。以治疗效果、安全性为评估标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机体贫血相关评估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宝合剂联合右旋糖酐铁片治疗IDA患者,可提升贫血改善效果,促使相关贫血指标改善,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苏明周; 李蕴杰; 张浩; 连鸣
    • 摘要: 为研究带端板连接可更换耗能梁段高强钢框筒结构(HSS-SFTS)的地震易损性,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20层、30层、40层HSS-SFTS典型算例模型,从PEER地震数据库中分别选取40条近场含脉冲型和40条普通远场地震波,基于增量动力法(IDA)获得算例在远、近场地震作用下的IDA曲线簇.同时,基于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获得不同极限状态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并对HSS-SFTS进行地震易损性评估.结果表明:HSS-SFTS算例在四个不同设防水准下的超越概率均小于50%,满足“小震不坏、中震轻度损伤、大震可更换、巨震防倒塌”的抗震设防目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各算例对应不同水准下近场脉冲型地震的超越概率均高于普通远场地震至少20%,表明近场脉冲型地震对结构的塑性损伤程度影响更大.
    • 赵占营
    • 摘要: HUIDA(惠达)HD-371-2型酒店用壁挂式吹风器的实绘电路如图1所示。拿下磁吸手柄后,其内部两只常开触点开关接通,220V交流电先经工频变压器T降压为AC12.5V,再通过D1整流、C8滤波、Q1(78L06)稳压成6V,供给CD4541BE、光电耦合器。同时AC220V电压经可控硅Q3供给热风组件电路,此时面板上红色发光二极管D8点亮,吹风器开始工作。
    • 聂前锟; 熊海贝; 卢玉超
    • 摘要: 历次震害表明:带有底部薄弱层的结构在地震中损毁严重,特别是建造已30年或更早的建筑,根据现行地震设防及抗震要求,其安全性令人担忧.针对既有建筑底部薄弱层的抗震性能,基于增量动力法对13个不同底部薄弱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易损性量化分析.研究表明,在同一地震动强度下,刚度比为0.7和0.5的结构,其破坏概率分别是刚度比为1的标准框架的1.5倍、2.5倍;由于材料性能退化,建设周期为10年、30年和50年的结构,其破坏概率会比新建结构高4.5%、16.9%和42.2%.此外,对采用防屈曲支撑加固、FRP加固和角钢加固三种常用加固方法加固后的结构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方式均能有效降低结构超越极限状态的概率.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带有底部薄弱层的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分析及加固.
    • 江辉; 谷琼; 黄磊; 李辰; 孟宪锋; 马馨怡
    • 摘要: 为研究氯离子侵蚀对近海大型桥梁地震易损性的时变影响规律,以某近海斜拉桥为对象,建立非线性数值模型并开展增量动力分析,获得主塔等构件及桥梁系统的时变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材料腐蚀会导致构件及结构的损伤概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桥梁结构第1阶自振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1)为0.3g时,主塔严重损伤的概率在0、25、50、75、100a五种服役时间下分别为0、8.9%、12.1%、22.1%和35.1%.不同构件的损伤概率差异显著,服役时间为100 a,Sa(T1)= 0.15g时,主塔、桥墩、桩、支座、拉索严重损伤的概率分别为0、0、21.0%、97.4%、6.4%.对于轻微损伤、中等损伤及严重损伤状态,系统易损性主要取决于支座的损伤概率;完全破坏状态则主要取决于桩的损伤概率.因此应重视沿海桥梁抗震性能的时变劣化,在桥梁设计中考虑环境侵蚀的影响.
    • 薛辰; 田石柱
    • 摘要: 结合刚度倒塌判定准则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提出了一种以刚度损伤作为结构损伤指标DM的IDA抗震倒塌判定方法。在刚度损伤中,分别从层间构件刚度损伤和结构整体刚度损伤两个方面出发,得到相应的IDA曲线簇及结构各层和整体的IDA曲线。再通过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结构滞回耗能作为损伤指标得出IDA曲线,对不同指标的IDA倒塌判定准则做对比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以层间构件刚度损伤Di和结构整体刚度损伤DT作为DM的IDA分析可以作为基于IDA抗震倒塌判定的损伤指标,能详细描述结构的损伤状况;在与其他损伤指标对比中,发现与层间位移角θ为损伤指标的IDA曲线轨迹和倒塌点相近,以层间残余位移角θr和滞回耗能E为DM的IDA分析方法偏于保守。
    • 江辉; 李辰; 冯梦瑶; 罗萌; 马馨怡
    • 摘要: 为研究装配式桥墩的地震损伤特性,建立了干接缝拼装桥墩的纤维模型,以150条近场地震动为激励,开展了不同混凝土强度、初始预应力水平及节段个数的预制拼装桥墩增量动力分析,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获得了拼装桥墩和同尺寸现浇桥墩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浇桥墩,拼装桥墩各级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更大.当混凝土强度在C30~C45范围内变化时,提高强度可降低拼装桥墩发生轻微、中等及严重损伤的概率;鉴于高强混凝土的脆性特性,混凝土强度超过C50时则会增大桥墩完全破坏的概率.当初始预应力水平为30%~50%时,提高预应力对轻微及中等损伤的发生概率影响不大,但会增加桥墩严重损伤及完全破坏的概率.当节段个数在2~8范围内变化时,对桥墩各级损伤状态超越概率的影响不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