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动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

动力弹塑性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197153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安徽建筑、福建建筑等; 相关会议35种,包括2015年度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青年结构工程师论坛、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等;动力弹塑性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尧国皇、瞿革、倪建公等。

动力弹塑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9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97153 占比:99.93%

总计:197292篇

动力弹塑性—发文趋势图

动力弹塑性

-研究学者

  • 尧国皇
  • 瞿革
  • 倪建公
  • 吴超
  • 张敏
  • 朱伟华
  • 李晓康
  • 肖炳辉
  • 蒋瓅
  • 傅学怡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卓杰; 孙华华; 张红永
    • 摘要: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为平立面特别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开洞、尺寸突变、穿层柱、斜柱、夹层、个别构件转换等多项不规则形式。设计根据相应的抗震性能水准,通过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计算分析,对框架柱、剪力墙、大悬挑钢桁架、大跨钢桁架等结构关键构件的损伤情况进行判别,为后续施工图性能化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 周旺旺; 刘德稳; 赵洁; 刘阳; 武倩倩; 李天明
    • 摘要: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性,只考虑水平向往往不够真实全面,且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中更为复杂,缺少相关的研究分析。建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利用点弹簧模拟土体参数实现SSI效应,进行三维地震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三维地震激励下,考虑SSI前后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通过改变土体性质,探讨了考虑SSI对结构的影响规律。针对三维地震动,设置了三维隔震支座,并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地震下,考虑SSI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增大,周期有所延长,层间位移角增大,结构损伤加重;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考虑SSI层间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均明显减小,结构的损伤程度减轻,三维隔震支座减震性能更优。
    • 冯喜军; 周磊; 杨杰; 齐欣
    • 摘要: 针对甘肃省一典型超限复杂高层项目——甘肃建投地产·百郦湾项目,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采用PERFORM 3D软件进行结构的非线性弹塑性分析,选取一组人工波和两组天然波,分析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主要受力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关键构件的受力变形特点,提出有效的加强措施及建议,保证结构在大震下的安全可靠。
    • 刘志强; 曾洁颖
    • 摘要: 介绍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在昆明某住宅项目中的应用。论述了该新型结构的结构体系特点,同时通过对结构整体的小震和大震分析以及关键节点的有限元分析,证明了该新型结构体系的可靠性。作为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契合了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大力推广的政策要求,在高烈度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何叶; 杨锦; 郗茸; 张奎; 周禹
    • 摘要: 牌坊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为空间分界而建造的构筑物,考虑到此类结构在构造上的诸多抗震不利因素,如超短柱、头重脚轻、屋顶梁柱转换等,使用工程计算软件YJK对结构进行了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与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对此类结构在设计中的重难点:单轴线建筑框架柱长度系数的正确取值应为2、斜屋面荷载的取值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放大,做出了分析与公式推导;通过对收分柱内插方钢管的构造措施进行设计,在满足外观前提下,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储备;提出单轴线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通过将双悬挑单屋脊的屋面板、坊梁与屋脊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在垂花柱与朝天吼等节点中预留构造钢筋,确保了结构的使用功能与抗震性能。
    • 曲军彪; 任振杰; 蔺雪峰
    • 摘要: 介绍了内罗毕南火车站结构设计方案,采用了多种计算软件对火车站结构进行计算分析,计算中考虑了恒载、活载、风载、温度作用、地震作用等,对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楼板舒适度分析、阶段施工分析和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设计符合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 周旺旺; 刘德稳; 招继炳; 赵洁; 刘阳
    • 摘要: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特性,只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往往不够真实全面。基于此,建立某高层框架-核心筒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在8度罕遇地震下,输入一维、二维、三维地震,对设置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的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三维地震激励下,层间隔震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增大,采用传统水平隔震支座容易出现拉应力超限问题。针对边缘隔震支座出现的拉应力超限问题,设置三维隔震支座结构,并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解决了拉应力超限问题;结构的层间位移、基底剪力、楼层加速度均明显减少且结构核心筒损伤程度减轻,并且对竖向地震力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说明三维隔震支座隔减震性能优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
    • 王舜奇
    • 摘要: 通过对一栋剪重比偏高的超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计算比较,分析了其二阶振型剪力偏大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结合二阶振型的变形较大楼层与避难层开洞楼层基本重合的特点,进一步探讨了此类受二阶振型影响的超高层结构在动力弹塑性分析时天然波的选择方式,比较了不同的选波方式在判断薄弱部位上的差异,并给出类似结构的选波建议。
    • 黄船宁; 吴兵; 傅学怡; 周坚荣; 冯叶文; 邸博
    • 摘要: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筒体-剪力墙结构体系,为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结构存在楼板不连续、平面尺寸突变、竖向构件不连续等多项超限不规则。基于自主开发的结构ETABS到ABAQUS模型转换接口程序,建立了整体结构弹塑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BAQUS软件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考察结构在预估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包括结构变形与构件损伤等。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此外,通过弹性与弹塑性大震对比,找到了结构存在的薄弱部位,并进行针对性加强,结构安全储备得以提高。
    • 张继合
    • 摘要: 某商务办公楼为超限高层建筑,存在扭转不规则及局部错层两项不规则,且有穿层剪力墙及转角窗的不利影响,针对结构的不规则情况,采用YJK,Midas-Gen两种软件对结构进行小震弹性计算,并采用弹性时程法对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通过设定性能目标,开展中、大震性能化设计,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以便找出结构薄弱部位,控制整体结构的弹塑性变形,确保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倒塌破坏。针对转角窗进行大震楼板应力分析、对穿层墙进行稳定性验算,诸多措施保证了结构安全,结果表明,本结构设计能够实现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