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装置
隔震装置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3年内共计1097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9912055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建筑技术开发、四川建筑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第九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等;隔震装置的相关文献由2131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智成、程永锋、高坡等。
隔震装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912055篇
占比:100.00%
总计:9912155篇
隔震装置
-研究学者
- 卢智成
- 程永锋
- 高坡
- 戴君武
- 刘振林
- 朱祝兵
- 周福霖
- 马玉宏
- 孙宇晗
- 闫维明
- 张谦
- 沈朝勇
- 谭平
- 张辰啸
- 林森
- 聂桂波
- 苏经宇
- 贾彬
- 黄襄云
- 刘彤
- 盛鹰
- 钟珉
- 周乾
- 崔杰
- 沈珊
- 田杰
- 胡济全
- 胡济福
- 马伯涛
- 陈洋洋
- 周忠发
- 施卫星
- 朱忠义
- 李圣
- 束伟农
- 柏文
- 管志忠
- 纪金豹
- 葛家琪
- 薛红京
- 魏陆顺
- 孟宪政
- 宋晓胜
- 拜立岗
- 施志国
- 朱辉
- 王壮
- 王海菠
- 何文福
- 卜龙瑰
-
-
孙宇晗;
程永锋;
卢智成;
高坡
-
-
摘要:
高端换流变及防火墙区域作为特高压换流站重要的电气功能区域,具有设备跨度大,结构高耸,抗震性能要求高等特点。以西南地区某±800 kV换流站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模态分析研究了高端换流变及防火墙上电气设备抗震薄弱环节,然后对±800 kV换流变及防火墙上的±500 kV避雷器、互感器、绝缘子等设备进行抗震分析,得到设备应力、位移等响应。分别对高压换流变及防火墙上电气设备进行了隔震设计及减震设计,最后开展了9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各设备结构整体的地震响应计算,对比分析了隔震、减震前后各电气设备套管关键部位的应力、位移响应。结果显示:原电气结构,采用隔震、减震设计的换流变套管及防火墙上电气设备的应力大幅度减小,隔震及减震设计显著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
-
金波
-
-
摘要:
桥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一般上部构造和下部构造间产生大的相对滑移,当实际的相对滑移量超过桥梁的实际防止落梁的长度的时候,将发生落梁等事故,致使交通发生中断,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极其严重的阻碍.本文结合贵州省罗望高速第七合同段项目,论述了地震Ⅶ度区桥梁抗震减隔震装置施工技术,并辅以工程实例进行说明,有效预防并减轻地震作用对桥梁构造的破坏,旨在为Ⅶ度抗震区的桥梁防震施工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
-
杨大余;
常化慧;
曹飒飒
-
-
摘要:
虽然SMA减隔震支座可以提高桥梁的自复位能力,但与普通减隔震支座相比,会增大下部结构的内力响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拟提出一种新型SMA负刚度双曲面隔震装置.该装置由SMA索提供恢复力,由两个曲面反向的摩擦摆支座提供负刚度,由滑块和上、下钢板间的摩擦提供耗能能力.理论推导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减震装置既可为桥梁提供自复位能力,又可在减小桥梁位移响应的前提下,部分减小SMA隔震桥梁结构体系的内力响应.
-
-
-
李龙
-
-
摘要:
隔震技术可有效消减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其相关理论快速发展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在介绍隔震技术的工作机制与力学模型、隔震装置的种类与构造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总结几种常见的隔震结构形式,分析归纳其主要技术特征和设计要点,为进一步的深化计算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
-
潘毅;
周盟;
郭瑞;
胡思远;
林拥军
-
-
摘要:
隔震是在强烈地震中保护建筑物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采用磁悬浮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隔震是结构工程的前沿研究领域,与采用传统橡胶隔震支座的技术相比,磁悬浮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隔震结构水平振动和竖向振动的主动控制,但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隔震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简要回顾了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磁悬浮隔震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系统阐述了永磁体轨道-电磁铁、衔铁-电磁铁两种磁悬浮隔震体系的理论研究进展与隔震装置研发情况,指出了磁悬浮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中还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今后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结构隔震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
-
-
王洪益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公路桥梁作为交通运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公路桥梁设计施工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公路桥梁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公路桥梁设计时对隔震设计尤为关注。分析了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设计原则,并进一步对公路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
-
燕伟
-
-
摘要:
为了研究桥梁隔震设计的重要性,首先分析了桥梁工程震害类型,然后分析对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基本原理、隔震技术、隔震设计原则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桥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
曾嵛
-
-
摘要:
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桥梁建筑发展的步伐,在桥梁设计中采用隔震设计理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桥梁整体结构性能的提高.论文通过对桥梁工程震害性问题分析,进而对桥梁设计中隔震理论性以及重要性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
-
-
聂利英;
高志成;
朱广甫;
潘哲
- 《第三届全国水工抗震防灾学术交流会》
| 2011年
-
摘要:
渡槽主要特点是上部槽内有巨大水体,当地震波沿着横向作用时,上部巨大的水体不但产生大的惯性力,还存在水体晃动影响.在渡槽减隔震研究中,减隔震装置有滤波作用,而目前没有关于槽内水体晃动及其动力响应与减隔震装置滤波效应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弹性支撑滤波作用下受不同频率简谐波激励的槽水耦合体振动特点,其次观察了地震激励下渡槽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时横向动力响应,并结合滤波作用下槽—水耦合体振动特点进行成因说明.rn 简谐荷载激励下,当输入频率接近水体的1阶、3阶晃动频率时水体会发生比较大的晃动作用,特别是接近水体的1阶晃动频率时出现最大的波高,且动水压力、剪力、弯矩与波高成相同的趋势放大。rn 简谐荷载激励下,由于减隔震支座的滤波效应,当输入频率接近弹簧隔震器一槽一水耦合体的基频时,槽体发生大的响应,虽然此时波高的放大作用远小于输入频率接近水体1阶晃动频率时,但是动水压力、倾覆力、倾覆力矩的放大作用仍十分明显。rn 设置不同减隔震装置渡槽在横向输入的地震波激励下的结果显示,波高、动水压力、倾覆力、槽底水平位移和加速度等动力响应结果与弹性支承滤波效应的分析得出的规律吻合;当减隔震装置中设置阻尼器时,其耗能作用的减震效果明显。
-
-
-
李生斌
- 《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我国各地交通事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其中,公路桥梁建设是交通事业中较为主的建设.正是由于每一座公路桥梁都具有社会公共性,同时,对建设桥梁的投资也比较大,所以,公路桥梁的建设在城市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为了保证桥梁的安全,保证大投资工程不会在地震中损失惨重,隔震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针对公路桥梁中的隔震设计及意义做出详细探究,并且针对涉及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政策.rn 设计隔震装置是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设计隔震装置以及设计其他类型构件。隔震装置的设计也是整个隔震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此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弹性反应谱法来进行隔断设计,不同国家对隔震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规范。当前使用的主要规范有3种类型:日本类型、欧洲类型和美国类型。3种类型之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计算公式,主要是对隔震装置等效刚度的计算和等效阻尼的计算。如果公路桥梁的结构较为复杂、形状不规则,也可以使用时程法来进行设计。rn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效果,还应该合理地设计桥梁的附属结构,桥梁的附属结构包括限位装置、伸缩缝、防落梁装置等等。通过对地震危害的调查和研究以及详细的时程分析可以发现,桥梁整体的动力响应效果和抗震性能与附属结构的设计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认识到附属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桥梁的抗震性能只与主要结构设计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地震响应的程度进行计算时,对附属结构进行计算非常复杂,一些设计人员往往不愿意对其进行计算和设计。对公路桥梁隔震设计中的细部构造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保障细部构造设计的连续性。设计人员要提高对桥梁细部构造的重视,对桥梁的附属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将隔震设计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
-
SUN Jiangang;
孙建刚;
CUI Lifu;
崔利富;
WANG Zhen;
王振;
LIU Weibing;
刘伟兵;
LI Xiang;
李想
- 《第九届全国结构减震控制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立式浮顶储罐在强震作用下会发生罐壁屈曲、卡顶、浮顶下沉等震害.为降低储罐地震响应,以1 000m3储罐为原型,按1∶5的几何相似比设计缩尺模型,并以隔震周期为0.5s进行并联隔震装置设计,给出其力学本构关系.采用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方法,选取四种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动对模型罐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顶部加速度卓越频率有所降低,周期延长;隔震后储罐加速度、层间位移及动应力地震响应明显降低,但晃动波高有所放大;三向地震激励与单向地震激励相比,加速度地震响应明显放大,对晃动波高影响较小.建议储罐抗震减震设计时应考虑三向地震作用.
-
-
李海龙;
文静;
杨红义
- 《北京力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隔震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是减震抗灾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核电站的厂址加速度比俄罗斯核电站的厂址加速度大,对于引进的核电站需要降低其地震响应。日本的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隔震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多。本文介绍了日本的核电站隔震项目、隔震支座的研究和试验、核岛厂房的隔震试验和核电站垂直向隔震的研究和试验。日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两种快堆核电站的三维隔震装置,制作缩比例模型完成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隔震装置均适用于快堆核电站。
-
-
- 《2008年地震灾害对铁路的影响及对策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印度对防震减灾工作较为重视,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抗震设防标准,针对建筑和各类构筑物都制订了专门的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概念与措施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体系。本文介绍印度桥梁规范有关抗震设计的条文,具体在地震作用计算时采用底部剪力法,Ⅱ、Ⅲ区的水平地震基本加速度基本相当于我国6、7度设防标准,但Ⅳ、Ⅴ区的基本加速度小于8、9度设防标准.印度规范规定桥梁构件截面验算采用容许应力法,考虑地震作用的偶然性,活载采用较低的组合值,并适当提高地震荷载组合的容许应力.在抗震措施方面,印度桥梁规范主要强调了防落梁措施的设置,并鼓励采用延性设计,减、隔震装置等桥梁抗震新技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