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
病因学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58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37篇、会议论文723篇、专利文献13283篇;相关期刊1212种,包括山东医药、陕西医学杂志、医学综述等;
相关会议446种,包括第十四次内经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2014成人脊柱畸形研讨会等;病因学的相关文献由12073位作者贡献,包括等、李兆申、赵勇等。
病因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283篇
占比:69.39%
总计:19143篇
病因学
-研究学者
- 等
- 李兆申
- 赵勇
- 王强
- 刘宁
- 张敏
- 贾海忠
- 张东铭
- 李军
- 林其德
- 王军
- 赵进喜
- 郎景和
- 张鹏
- 朱兰
- 李辉
- 杜娟
- 王海燕
- 刘芳
- 周国中
- 周建农
- 张华
- 王伟
- 王红
- 石景森
- 秦俊法
- 罗和生
- 邱贵兴
- 邹晓平
- 马少玲
- 高丽
- 丁勤璋
- 余德奎
- 余志良
- 刘克勤
- 宋岩峰
- 尹瑞兴
- 张伟
- 张莉
- 张镟
- 张黎
- 徐耀初
- 李国标
- 李明
- 李春波
- 杨华
- 杨波
- 杨磊
- 梁朝朝
- 王琳
-
-
张键;
林坚平;
周钢;
王本超;
吴永昌
-
-
摘要:
背景: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半月板形态学改变,至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关于盘状半月板的基因组学研究。目的:通过外显子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盘状半月板可疑致病基因。方法:提取7例盘状半月板患者的外周血DNA,分别建库后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数据与公共基因组数据库对比筛选变异位点,并进行可疑致病突变注释及解读。结果与结论:①7例患者共筛选出变异位点6943个,其中错义突变3620个,同义突变732个,剪接位点附近的突变488个,剪接位点突变45个,外显子重复20个,外显子缺失84个,非移码突变136个,截断突变54个,延长突变5个,起始位点突变8个;②基于共有突变基因和公共基因数据库筛选出可疑致病基因6个,分别为PADI4、FLNB、SYNE1、COL11A2、COL2A1、MYO9A,包含变异位点15个,结合突变频率数据库、蛋白危害性分析结果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确定盘状半月板可疑基因为PADI4、FLNB、SYNE1、COL11A2、COL2A1。
-
-
柴建敏
-
-
摘要:
1病因学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临床上它能引起从最急性败血症到隐性感染等不同程度的疾病。抗原性分类依赖于菌体抗原(或细胞壁抗原即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和毒力抗原(Vi抗原),现今大多按O抗原来分血清型,分别以大写字母表示(如A、B、C、D、E等)。
-
-
赵子辰;
朱兰
-
-
摘要:
双生子研究是分析复杂疾病中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在许多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经典的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的表型异同来分析疾病的遗传度。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双生子研究与组学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前沿有效的研究方法。疾病表型不一致的双生子对照研究是对传统病例对照研究的有力改进。在妇科疾病方面,西方通过双生子研究解析高加索人群中几种常见妇科病的病因特点,包括盆底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中,环境因素的影响均高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子宫肌瘤的发病影响大于环境因素;双生子非共有环境因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影响较大,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中有重要作用;女性性高潮障碍具有遗传基础等。而目前,尚无在亚洲人群中开展的妇科疾病双生子研究。中国双生子队列现已招募珍贵的2万余对女性双生子,有待系统收集妇科疾病信息,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将对我国常见妇科病的认知有所突破,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妇科疾病的诊治。双生子队列的扩建和长期维护将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困难。
-
-
-
于文栋
-
-
摘要:
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学复杂,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后抗生素时代应当通过加强畜舍环境条件控制、断奶仔猪日粮研发、微生物实验室诊断、疫苗接种和合理利用饲料添加剂等综合防控措施保障仔猪福利,降低断奶腹泻发生,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
-
夏茜;
王燕;
徐进
-
-
摘要:
原发性闭经是内分泌科及妇科常见疑难病,虽然闭经本身对患者无生命威胁,但其伴发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原发性闭经的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子宫及生殖道性、卵巢性、垂体性、下丘脑性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所致原发性闭经,早期诊断和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的临床检测方法,血液检验项目和影像学检查不能诊断多数罕见疾病,导致许多闭经患者的潜在病因不能确诊。近年来,由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广泛运用,关于原发性闭经的分子遗传背景研究有了新发现,为原发性闭经。尤其是罕见病的诊断提供了方向。
-
-
王晶晶;
张远;
邹志礼
-
-
摘要:
惊恐障碍(PD)和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焦虑障碍的两种常见类型。既往研究发现PD和GAD具有相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然而两者独特的临床特征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这些改变对两者之间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PD和GAD在心理学、血生化、遗传学、电生理及影像学方面的差异进行综述,为寻找鉴别PD和GAD的特异性标记提供参考。
-
-
孙鑫;
覃文进;
刘理礼;
张贺龙
-
-
摘要: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其病因复杂,且机制尚未阐明。本文对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肺部相关病史、肿瘤家族病史、饮食与营养等方面与肺癌的关系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科学的预防肺癌的发生或控制肺癌病情进展提供理论依据。
-
-
潘锋(文/图)
-
-
摘要:
我国肝癌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一半,肝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率第2~3位,5年生存率仅为14.1%。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牵头负责、联合江苏启东肝癌防治研究所/启东市人民医院完成的“中国肝癌主要病因预防模式研究、建立和应用推广”,日前荣获“2021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0多年来,研究团队的几代课题负责人、多学科专业人员针对我国肝癌主要病因学预防措施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的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在肝癌预防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
-
蒋捍东;
陈碧
- 《201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7-2018》
| 2018年
-
摘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的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影像学和(或)组织学特征性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主要临床症状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病情进行性发展,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为3~5年.随着2011年IPF循证医学国际指南的制定和2015年IPF国际治疗指南的更新,IPF的临床诊治水平较之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突破.本文主要介绍2017年以来有关IPF在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
-
-
-
-
-
-
-
-
严少敏;
吴光
- 《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动物流感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我们利用全球的流感监测数据和气温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禽类、非人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的影响,以便确定当气温变化时发生流感的概率.从2002年到2016年间,所有可获得的禽、非人哺乳动物和人流感监测样本共计815288个,并获得与采样时间对应的当地温度,分析流感阳性百分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影响分析法确定了当气温变化时猪流感的发生概率和美国不同年龄人群的流感发生概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气温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健康.
-
-
严少敏;
吴光
- 《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动物流感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我们利用全球的流感监测数据和气温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禽类、非人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的影响,以便确定当气温变化时发生流感的概率.从2002年到2016年间,所有可获得的禽、非人哺乳动物和人流感监测样本共计815288个,并获得与采样时间对应的当地温度,分析流感阳性百分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影响分析法确定了当气温变化时猪流感的发生概率和美国不同年龄人群的流感发生概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气温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健康.
-
-
严少敏;
吴光
- 《2018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
| 2018年
-
摘要:
气候变化对人类和动物流感的发生有很大影响.我们利用全球的流感监测数据和气温数据,分析了气温变化对禽类、非人哺乳动物和人类流感的影响,以便确定当气温变化时发生流感的概率.从2002年到2016年间,所有可获得的禽、非人哺乳动物和人流感监测样本共计815288个,并获得与采样时间对应的当地温度,分析流感阳性百分率与温差之间的关系.采用交叉影响分析法确定了当气温变化时猪流感的发生概率和美国不同年龄人群的流感发生概率.研究结果揭示了气温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