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 召开年:2011
  • 召开地:成都
  • 出版时间: 2011-07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会议文集:全国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通过对宁夏地区的介绍以及对以往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历史的回顾,认识到:宁夏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经济社会现状决定了宁夏土源性线虫病存在着主要以蛔虫病为主、鞭虫和钩虫病较少见的特点。针对土源性线虫病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强化和提高各级政府对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防治设施装备,努力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科学防治和质量意识,因地制宜,科学开展寄生虫病防治。
  • 摘要: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实施有效防治方法,使得感染率下降到2009年的7.10%,达到了《防治规划》下降40%的目标要求。总结其成功经验,主要有:针对性在重点地区、开展重点寄生虫病防控工作;要加强鞭虫病防治技术试点研究;急需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快人员培训步伐;要加强部门间联动,搞好综合防控工作;要加强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工作,为防控工作提供强力支持,确保全省如期实现《防治规划》目标要求。
  •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时段变化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6-2009年共检查4423人,其中男性2146人,女性2277人。男、女性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1.68%、0.42%、12.44%和1.98%、0.40%、13.31%。结论: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09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与当地村民服药驱虫密切相关。
  •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治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在示范区实施前和结束后按分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67.73%;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68.09%;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5.87%、90.00%、65.22%。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115.23%,卫生行为合格率上升了51.6%。结论:通过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 摘要:目的:建立我国蛔虫病传播数学模型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应用。方法:现场调查获取基线、一个月和一年后的人群蛔虫感染率和平均虫负荷,构建蛔虫种群动力学、分布及感染率等传播数学模型,由现场数据获得模型参数,代入模型后预测一年后的感染水平,与实际调查数据比较,针对与药物驱虫因素相关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确定三个调查点,四川翠屏、江西进贤和湖南岳阳的基线感染率分别为28.79%、20.35%和20.72%,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32、0.65和0.48,药物驱虫后一年的感染率分别为30.10%、7.51%和0.94%,平均虫负荷分别为1.04、0.56和0.34。计算得到基本繁殖率、负二项分布参数k值等模型参数,代入模型预测的一年后感染率和平均虫负荷均在实际感染率和平均虫负荷的95%可信区间内。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服药覆盖率和治疗频次是影响疾病收益的重要因素。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蛔虫病传播数学模型较好地拟合了现场数据,为制定蛔虫病控制规范和优化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根据四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分析浙江省肠道寄生虫病防治成效。方法:采用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肠道寄生虫。结果:本次调查共检测10,307人,检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4种寄生虫虫卵,虫卵阳性人数为162人,感染率为1.57%。1989~1999年中寄生虫感染率下降71.51%,1999~2004年下降67.25%,2004~2009年下降79.01%。结论:从1989至2009二十年间,浙江省肠道寄生虫总体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目前,在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较低的情况下,需采取适当、可行的防制策略以继续降低城市儿童蛲虫和农村居民钩虫感染。
  • 摘要:十二指肠钩虫主要经皮肤感染人体,偶有经人口腔粘膜侵入,但均在人体小肠内寄生,仅偶见胃部及肌肉脓腔内寄生。本文叙述了2006年9月收治的1名因十二指肠钩虫直肠寄生所致的失血患者的情况,经及时驱虫治疗与对症处理,病情得以明显控制与改善。通过此例病患可知:十二指肠钩虫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后不仅到达小肠内寄生所需移行的时间长,而且很少有其它部位寄生的现象,更未见直肠寄生的报道。由此病例可见:重视农村人群的驱早治疗,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普及健康教育,消灭传染源,改变赤脚下地劳动的习惯既是钩虫病防治综合措施,又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 摘要:四川省是全国寄生虫病流行较重的省份之一,本文主要叙述了四川省防治土源性线虫病的策略及成效,主要防治策略有:积极开展大面积的驱虫治疗工作;筹集各方资金,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扎实做好监测点工作;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土源性线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经过近5年的积极防治,目前四川省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己下降50%以上,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
  •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2002~2009年上海市居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设立监测点,以本市居民为监测对象,应用改良加藤法、直接碘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寄生虫学检查。结果:8年共粪检了35186人,查到8种肠道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0.52%,年均下降幅度为8.32%。郊区人群的感染率(0.79%)高于中心城区(0.11%);两者2005-2009年监测的感染率较2002-2004年分别下降了30.39%和88.0%;女性感染率(0.61%)显著高于男性(0.41%);60岁以上年龄组(0.66%~0.93%)和农民(0.92%)的感染率较高,人群感染率有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结论:上海市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已连续7年低于1%,表明肠道寄生虫感染已不是威胁上海市人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郊区县仍应重视预防控制工作,老年及女性农民为防治的重点人群。
  • 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防治效果。方法: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监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样点均为农村地区。以改良加藤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结果: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监测共抽取7个县区11个点开展了调查,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2.32%,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71%,女性感染率为1.93%;年龄组感染率以71~岁组最高,为4.95%,0~10岁组最低,为0.37%;商贩总感染率最高,为14.29%,学前儿童最低,为0.44%;普兰店市感染率最高,为7.37%,其中旅顺口区、金州区、长海县感染率为0%。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 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土源性线虫感染分布及变化情况,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订新时期寄生虫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对总体率估计的计算公式,确定全省样本量。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分阶段抽样,先分层随机抽样到县(区),再随机整群抽样到村,抽到的村为调查点。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镜下检测虫卵,蛲虫对12岁以下儿童采用肛周拭擦法检测虫卵。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7500人,土源性线虫及蛔虫、蛲虫感染率分别为:5.67%、2.85%、2.89%,其中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7.96%,鞭虫只查到1例感染者,钩虫未查到感染者。地区分布:蛔虫以运城市(5.75%)和吕梁市(5.54%)感染率较高,蛲虫以晋城市(6.27%)和阳泉市(4.88%)较高;年龄分布:土源性线虫及蛔、蛲虫总趋势基本均为随着年龄的增高感染率逐步降低,蛲虫表现更为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赤脚下地劳动、喝生水、落地食物不洗就捡食、生吃瓜果和荸荠等果菜、家庭总收入高为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山西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少年、儿童的感染率仍较高,气温高和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感染率较高,卫生习惯较差易导致蛔虫感染。
  •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点农村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土壤中蛔虫卵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10%,活受精蛔虫卵检出率5.50%。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四种场所土壤中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3.00%、10.00%、9.00%和8.00%。结论:四川省农村土壤环境中有蛔虫卵污染,今后防治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 摘要:目的:为观察和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及时掌握流行规律,自然消长状况,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关于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实施细则》及《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进行,应用Excel软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土源性肠道线虫总感染率从1986年的96.40%下降至2010年的30.01%,下降率为70.99%;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从84.71%、80.94%、31.83%分别下降至25.94%、0.19%和2.03%,分别下降了69.38%、99.77%、93.45%;轻度感染者构成比逐年增大,而重度感染者构成比逐年减小;感染者和人群的算术均数及几何均数均显逐年下降;蛔虫和鞭虫下降幅度较大,钩虫下降相对较缓慢。结论:改水改厕工程逐年增加及受益人口逐年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均是土源性肠道线虫病感染率下降的原因。海南省中部山区土源性肠道线虫感染呈自然下降趋势,但钩虫感染率仍较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4类环境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选择安徽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含山县清溪镇新兴村和霍山县下符桥镇圣人山村为观察地点,每个村抽取10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采用饱和的硝酸钠漂浮镜检法检查4类环境土样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4类生境蛔虫卵总检出率为35%,其中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3.3%,11.1%,33.3%和50.0%,活蛔虫卵总检出率26.7%。结论:居民生境中蛔虫卵污染较大,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 摘要:目的:对安徽省2006~2007年土源性线虫的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疾病的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和开展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的要求,对全省的3个监测点实施监测和调查。结果: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及生活卫生习惯有关。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和生活卫生习惯较好的地区,其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我省流行的土源性线虫主要是钩虫,两年的钩虫感染率分别占总感染率的74%和90%。土源性线虫以轻度感染为主,农民是感染的高危人群。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居民收入水平及生活卫生习惯有关,我省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卫生习惯尚待改善。
  • 摘要:目的:计算我国儿童主要土源性线虫(STH)病的失能权重(DW),为评估其疾病负担提供数据。方法:选择广西、海南两省农村地区12~14岁儿童,采用EQ-5D生命质量量表评定我国儿童蛔虫、钩虫、鞭虫等三种主要STH感染的失能权重。结果:我国12~14岁儿童三种主要STH感染的失能权重分别为蛔虫感染DW为0.109±0.132,钩虫感染DW为0.119±0.117,鞭虫感染DW为0.116±0.146,不同虫种DW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儿童三种STH感染的失能权重远高于GBD提供的三种STH感染的DW数据,反映了STH感染对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较大。
  • 摘要:目的:从认知结构不同维度对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儿童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和鉴定,探讨土源性线虫感染儿童的认知结构特征。方法:选取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广西融水县白云乡、海南定安县龙州镇和新竹镇等3个乡镇的农村小学1 031名9~12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检出钩虫、蛔虫和鞭虫的虫卵(一粪三检)。选取77例仅感染1种线虫者作为病例组,并以年龄、性别等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39例为对照,共计116例,采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WISC-Ⅳ)进行认知能力诊断与测量评估。结果: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378例,感染率为36.7%;中、重度感染173例,感染率为16.8%。结论:土源性线虫感染儿童的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但处于较低或边缘状态,言语理解、工作记忆和加工速度等方面的认知功能存在不足,尤其是中重度土源性线虫感染影响儿童智力水平和认知功能。
  • 摘要:目的:评价2006-2009年全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桐城示范区,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综合防治效果。方法:对人群感染率、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合格率的基线调查、终期评估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由31.76%下降到1.90%。农村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由30.53%上升到99.49%;卫生行为合格率由36.67%上升到100.00%。结论:通过三年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全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
  • 摘要:目的:采用生物发酵的方法使堆集的人畜粪便快速升温,从而杀灭粪便中寄生的蠕虫卵。方法:应用HM菌种发酵基混匀在调节好水份的牛粪等发酵物料中,打堆发酵,事先在试验、对照2组堆内分层放置观测的钩、蛔、鞭虫卵尼龙绢袋,试验后逐日观察堆内温度、各寄生虫卵形态结构变化和死亡情况;并比较观察。结果:3d后试验堆内温度升至50~60℃,第3d用尼龙绢集卵法镜检钩虫卵变化迅速,结构明显改变,卵壳出现皱折、塌陷,直至破溃死亡;第8d镜检,蛔虫卵、鞭虫卵结构变黑,第10d虫卵也相继死亡,对照组无变化。结论:生物发酵法能够快速杀灭人、畜粪便中的肠道寄生虫卵。
  • 摘要:目的:了解四川省平原地区土源性线虫的流行现状。方法:按照《四川省线虫病监测技术方案》要求进行。结果:土源性线虫病的总感染率和蛔虫、钩虫、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78%、4.2%、6.79%、1%,儿童蛲虫感染为0。结论:土源性线虫是我县人群感染的主要寄生虫,土源性线虫病整体从逐年下降,这与我县新农村的建设、宣传教育及卫生知识的普及、农村的改水、改厕、环境改变和在重点人群中开展药物驱虫有一定关素。但是,钩虫的感染率还偏高,这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土壤中蛔虫卵的污染仍很严重,继续加大宣传,加强农村的粪便管理,改厕、改水、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