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直齿轮

直齿轮

直齿轮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48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42807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械科学与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6年全国设备监测诊断与维护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设备诊断工程会议、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七届机械动力传输学术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等;直齿轮的相关文献由92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秀莲、杨程、唐进元等。

直齿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5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42807 占比:99.84%

总计:143035篇

直齿轮—发文趋势图

直齿轮

-研究学者

  • 李秀莲
  • 杨程
  • 唐进元
  • 王优强
  • 周金宇
  • 张瑞亮
  • 徐亮
  • 杨永顺
  • 杨萍
  • 王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凯文; 赵娟; 孙杰; 谭梦华; 刘松年
    • 摘要: 研究准静态工况下齿面非均匀磨损对齿轮模态特性的影响。根据Hertz接触理论和Archard公式建立准静态磨损模型,对齿轮齿面磨损情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主、从动轮的齿顶处和齿根处磨损较大,其中,齿顶处磨损量小于齿根处,主动轮的齿根位置磨损量最大,节点处齿轮做纯滚动,不产生磨损,在单齿、双齿啮合区交替处磨损量有突变。在此基础上,按数值分析结果施加齿面磨损故障,导入到Abaqus中进行仿真,进一步分析了磨损前后齿轮的模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齿轮具有丰富的振动形态,磨损对振型影响不明显,但固有频率出现明显升高,其中,7~10阶的高阶固有频率增大幅度要高于低阶固有频率增大的幅度。
    • 高翔; 杨建伟; 李欣; 王金海; 刘富
    • 摘要: 为确保机械传动设备安全运行,精准预测齿轮疲劳寿命十分必要。改进基于累计损伤理论以韧性为变量的多级载荷下损伤预测模型,通过两级载荷作用下弯曲疲劳试验结果,根据两级应力幅值之比与弯曲疲劳损伤间的关系拟合损伤缩放因子,将损伤缩放因子用于改进原有模型。改进后的弯曲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以较为精准的预测齿轮弯曲疲劳寿命。通过与多种加载顺序下弯曲疲劳试验结果对比,预测结果与试验寿命均值偏差率较小。
    • 高翔; 杨建伟; 李欣; 王金海; 吕中和
    • 摘要: 齿轮弯曲疲劳对列车安全运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城轨列车载荷特点,建立一种适用于城轨列车的齿轮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城轨列车实际运行过程的齿轮载荷特点,并结合主动齿轮累积受载频次,确定两级载荷大小,以两级应力比作为损伤参量,对城轨列车齿轮弯曲疲劳进行试验研究与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在两级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明显低于单一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寿命。通过将本文提出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文建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齿轮的疲劳寿命。
    • 王晗; 李会兰; 刘国峰; 任梓源
    • 摘要: 为了研究渐开线直齿轮在混合弹流润滑下的磨损演化过程和磨损规律,考虑齿轮副的润滑条件、热效应和磨损过程中的载荷变化,建立了混合弹流润滑下的直齿轮副磨损模型;计算了齿面磨损深度、齿面接触温度和接触压力,对齿轮副磨损过程中的齿面接触压力和接触温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齿轮副啮入点处的磨损量较大,齿面磨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啮入位置的接触压力和接触温度降低,啮入点附近磨损速率随时间呈降低趋势。分析了齿面粗糙度、输入转矩和转速等参数对直齿轮磨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设计齿轮参数有利于抵抗齿轮磨损。
    • 范士超; 李发家; 崔焕勇; 吴伟; 张少运
    • 摘要: 针对高重合度外啮合齿轮,在考虑轮齿弹性变形的前提下,研究了外啮合高重合度外啮合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副的轮齿变形、刚度及最大载荷分担率在轮齿参数变化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给定参数变化范围内,单对齿刚度最大值随齿顶高系数的增大减少9.5%,随压力角的增大增加44.1%,随齿数的增多增加8.1%,随变位系数的增大增加29.2%;在给定高重合度参数变化区间内,多齿啮合刚度的最大值随齿顶高系数的增大减少6.8%,随压力角的增大增加22.7%,随齿数的增多增加12.1%,随变位系数的增大增加8.5%;在给定高重合度参数变化区间内,最大载荷分担率随齿顶高系数的增大从60.45%近似线性减小到57.88%,最大载荷分担率随压力角的增大从53.27%近似线性减小到61.41%,最大载荷分担率随齿数的增多从59.56% 近似反比例曲线降低到56.00%,最大载荷分担率随变位系数的增大从52.41%近似线性增大到61.19%.
    • 何潇; 徐怀敬; 高瑞
    • 摘要: 回转减速器是潜孔凿岩钻机上的重要部件.本文介绍的回转器采用行星齿轮式减速机构,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的特点.文中叙述了行星齿轮式减速器的原理及结构,介绍了潜孔凿岩钻机回转器的结构设计、参数选择过程,详细计算了减速器各齿轮的强度及疲劳强度.
    • 周亚田; 张瑞亮; 王铁; 王凯达
    • 摘要: 齿面磨损会改变齿廓形状从而导致接触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齿轮的动态特性和使用寿命等.针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基于Hertz理论和Archard公式建立磨损模型,并数值仿真了齿廓各点的磨损深度分布.计算表明,从齿根到齿顶磨损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在节点处磨损深度最小,在小齿轮的齿根处磨损深度最大,齿顶次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磨损对齿面接触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磨损深度的增加,双齿啮合区齿面载荷波动增加,单双齿交替点载荷突变减小.靠近齿根的双齿啮合区接触载荷先减小后增大,靠近齿顶的双齿啮合区接触载荷先增大后减小.该结论可以为进一步研究齿轮磨损影响因素进而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提供理论支撑.
    • 赵钱; 沙云东; 栾孝驰
    • 摘要: 基于有限元方法开展齿轮的模态特性研究.采用参数化方法建立齿轮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求解固有特性时网格划分方式最优解,并研究不同程度的断齿对齿轮固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该型齿轮,当选用六面体划分方式,网格尺寸为1 mm时,为综合求解精度和求解效率的最优解.随着断齿程度的加深,齿轮的模态振型不变,齿轮的各阶频率值增加,对于高阶的频率值影响更大.
    • 王敏; 王炜; 万长东; 邵亚军
    • 摘要: 某闭式变速箱研发测试过程中,变挡直齿轮副产生表面接触疲劳剥落现象.分析实际工况,通过解析解方法和有限元模拟方法理论计算轮齿齿面接触应力;在金相显微镜下观看主轴失效齿轮表面浅层疲劳剥落特征,用洛氏硬度计测量主副轴齿轮硬度.结果表明:理论设计强度满足正常载荷工作性能要求;根据齿轮表面疲劳失效原因提出改善措施,重制后的齿轮在台架上重复上一次工况试验,未见任何疲劳失效现象,验证机理分析结果及改进措施合理,相关分析方法可为其他齿轮失效现象机理分析及措施改进提供参考.
    • 施延栋; 张瑞亮
    • 摘要: 含安装误差的直齿轮啮合时会发生边缘接触,引起应力集中,影响使用寿命,且由于垂直平面不平行度误差将产生更大的齿向接触偏差。因此,以含垂直平面不平行度误差的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在系统介绍齿轮接触应力数值计算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安装误差和载荷工况下的接触应力、接触宽度和相应的齿向载荷分布系数,并将无安装误差时的计算结果与按国家标准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安装误差时,计算结果与国标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并且能够反映轮齿接触时的"边缘效应";相同载荷下,随着安装误差的增大,齿宽方向接触不均现象加剧,并出现一侧脱离接触的情况;相同安装误差下,随着载荷的增大,接触不均现象得到改善;最大接触应力随着安装误差的增大和载荷的增大均呈现出非线性增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