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锻

模锻

模锻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312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公路运输、航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9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2513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精密成形工程、铝加工、模具技术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三届核能行业核级泵技术研讨会、2010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暨第11届粤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中国锻压协会2007年锻压润滑技术与模具延寿培训研讨会等;模锻的相关文献由4888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庆华、陈丽芳、吴道祥等。

模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9 占比:18.18%

会议论文>

论文:47 占比:1.50%

专利文献>

论文:2513 占比:80.31%

总计:3129篇

模锻—发文趋势图

模锻

-研究学者

  • 曾庆华
  • 陈丽芳
  • 吴道祥
  • 林海涛
  • 王正安
  • 李路
  • 王放
  • 邢书明
  • 李志广
  • 林东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余志海; 闫金良; 王芝发
    • 摘要: 介绍了一种模锻自动化生产线中半轴法兰盘模锻成型用20000kN组合框架式快速热模锻液压机。自带定位取料机构,联动吹扫、石墨喷淋、除氧化皮装置,满足整条自动化线的连线、生产需求。
    • 韩金全; 王上朝; 孟宝; 万敏
    • 摘要: 对导流管的固态介质模锻成形工艺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对管坯尺寸、芯料体积、管坯与芯料和模具的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展开研究,得到该工艺各参数对管坯成形后的厚度分布和形状精度的影响规律。分别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和单向压缩试验,得到管坯材料和固态介质锡的应力–应变关系。给出了以零件最终几何信息来确定管坯和芯料几何尺寸的方法。为了避免飞边的出现,提出了沿切向设置分模面的模具设计方式。依据材料数据、管坯、芯料和模具的几何模型,建立了成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工艺过程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中的零件厚度分布和贴模度作为评价成形质量的指标,分析了管坯和芯料的尺寸参数α和β,以及管坯与芯料、模具的摩擦系数fi和ft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管坯和芯料的周长和容积缩放系数组合为α=1.00和β=1.05,摩擦系数组合为fi=0.05和ft=0.05时更有利于成形结果的厚度和贴模度分布。
    • 于学海; 王大勇
    • 摘要: 分析成型滑动叉原工艺的不足,设计新的锻造工艺,将2个锻件叉口处对合,合体锻件变为形状简单、无叉口的长轴类形状,采用整体合锻方式模锻成形,使终锻由原1模1件变为1模2件,解决了原工艺生产中出现的锻造质量问题,可降低锻造成本,为同类锻件的工艺及工装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 于学海; 王大勇; 全景厚; 韩坤男; 周蓬磊
    • 摘要: 以牵引杆叉头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锻造成型需要两火次加热工序造成的问题,改进锻造成型工艺,将生产过程中由两火次加热成型缩减为一火次加热成型。改进后的工艺方案在保证成型零件质量的前提下,可节约4%材料成本,节省50%燃油及50%的人工成本,并提升了锻件表面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 刘金林; 聂嘉斌
    • 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于锻件的需求与日俱增。锻造专业属于制造业中的难点,而难点中的难点则属于模锻成型。模锻不仅要保证锻件的外形轮廓符合图纸要求,还要使锻件的内部流线、高倍组织、力学检测等各方面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因此生产出合格锻件则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首要任务,组织性能的影响因素也成为锻造人孜孜不倦探索的目标。
    • 王智勇; 王小刚; 刘涛; 王海斌; 赵盛荣; 李伟莉
    • 摘要: 基于Deform对某航天器X部件毛坯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预锻毛坯形状对最终产品成形性有着很大影响,另外通过模拟可以预判锻件易产生裂纹等风险部位。最终依据模拟工艺确定了预锻毛坯形状,并成功实现了模锻生产,产品尺寸以及各项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
    • 刘延星; 李润华; 柯志江
    • 摘要: 针对涡轮盘微观组织精确调控需求,通过有限元法研究应变速率突增条件下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及其调控策略。首先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典型涡轮盘材料GH4169合金的应力应变模型、动态再结晶模型以及亚动态再结晶模型,然后分别模拟了圆柱试样的热压缩过程以及涡轮盘单道次和多道次模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突增后,临界应变突增,动态再结晶速度有所减缓。有限元法在微观组织模拟方面尚存不足,无法全面地描述应变速率突增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涡轮盘轮芯区域更容易达到目标晶粒组织要求,单道次模锻成形中应注意避免关键点处出现应变速率突增,多道次模锻成形有助于提高模锻结束时的再结晶程度。
    • 刘文林; 靳宇斐; 韩宇翔; 陈汉; 刘楚明; 陈志永
    • 摘要: 采用热模锻工艺制备了Mg-8.94Gd-1.80Y-0.42Zr-0.21Ag(质量分数,%)合金大型锥形壳体,对壳体不同部位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锥形壳体高度方向及壁厚方向的显微组织均存在明显差异,沿高度方向,锥形壳体顶层与中层比底层具有更高的再结晶程度;沿壁厚方向,由内至外再结晶程度先降低后升高。顶层与中层的内部均近乎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而其余部位为粗晶、细晶构成的混晶组织。锥形壳体顶层与底层部位均表现出明显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中层部位的力学性能则近乎各向同性,这与试样不同晶体取向所导致的变形机制差异密切相关。合金经时效处理后,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程度降低,但室温拉伸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的混合断裂方式转变为单一的脆性断裂。
    • 王凯; 张静; 刘进涛; 苗金武
    • 摘要: GH4586合金涡轮盘是新一代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服役环境极其恶劣,提高涡轮盘模锻件微观组织均匀性有益于提高产品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应变对GH4586合金微观组织和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得到了GH4586合金热成形工艺参数范围;结合有限元仿真和模锻成形试验,分析了不同预制坯形状对涡轮盘模锻件应变分布和组织均匀性的影响,采用从边缘到中心梯度升高的双陀螺形预制坯形状、在1060°C条件下进行模锻成形,可以获得组织均匀的涡轮盘模锻件,心部晶粒度等级达到6~7级,盘部R/2处和边缘处晶粒度等级7~8级;室温、低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特别是-196°C时延伸率和600°C时抗拉强度相较原工艺方案分别提高了37%和12%.
    • 姜静; 王新云; 邓磊; 李建军; 李蓬川
    • 摘要: 针对起落架外筒锻件头部凸起高又窄、不易充满的特点,提出调节局部飞边桥部尺寸以控制局部金属流动的方案,基于主应力法和体积相等原则建立了飞边尺寸求解模型,确定了终锻件局部飞边桥部尺寸。同时,对起落架外筒锻件的锻造工艺方案进行设计,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DEFORM-3D对起落架外筒锻件热模锻全流程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飞边局部控流获得了形状合格、表面无缺陷的终锻件,降低了成形载荷,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物理实验,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飞边局部控流方案的可行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