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52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630895篇;相关期刊250种,包括国外畜牧学-猪与禽、饲料博览、中国饲料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农产品贮藏加工科技交流大会、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世界大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生物利用率的相关文献由1157位作者贡献,包括邝声耀、郭荣富、高彦祥等。

生物利用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7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0895 占比:99.93%

总计:631365篇

生物利用率—发文趋势图

生物利用率

-研究学者

  • 邝声耀
  • 郭荣富
  • 高彦祥
  • 于波
  • 陈克嶙
  • 马越
  • A·斯塔姆
  • D·P·赖利
  • J·L·基恩
  • O·F·沙勒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吴修红; 李瑶瑶; 张具斌; 刘婷婷; 马艳春
    • 摘要: 小檗碱是黄连等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广泛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等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围绕黄连中小檗碱及在不同配伍环境下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及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来进行综述,为其能进一步开发更好被利用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高然; 苏贇; 陈俊德; 郑美华
    • 摘要: 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硫酸软骨素螯合锌制备工艺条件。选用硫酸软骨素与硫酸锌为原料,以锌螯合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考察pH、反应时间、硫酸软骨素与七水合硫酸锌质量比、反应温度对锌螯合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光谱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硫酸软骨素螯合锌进行结构表征。利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吸收方法测定硫酸软骨素螯合锌中锌离子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4,反应时间1 h,硫酸软骨素与七水合硫酸锌质量比1:1,反应温度30°C,此条件下锌螯合率为(80.6%±1.31%)。紫外光谱分析结合红外光谱分析显示,锌离子与硫酸软骨素的羟基、羧基、磺酸基结合,形成硫酸软骨素螯合锌螯合物;扫描电镜分析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微观形貌为具有晶体结构的微颗粒;热重分析证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的热稳定性优于硫酸软骨素。体外模拟消化吸收分析结果表明:硫酸软骨素螯合锌中锌离子在胃肠道中的溶解率与透过率均高于无机锌盐,硫酸软骨素螯合锌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率。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型补锌剂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 付聪; 董鸿春; 刘玥婷; 王晓真; 任丹丹; 何云海; 汪秋宽
    • 摘要: 番茄红素是一种很不稳定的脂溶性色素,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容易氧化或异构化。近年来人们已经应用微胶囊化来改善番茄红素的不稳定性。微胶囊化的番茄红素能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免受外界因素的不利影响,增加番茄红素的储存稳定性,提高其在肠道中的生物利用率。本文对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储存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番茄红素微胶囊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 孙梦嘉; 邓乾春; 全双; 禹晓; 陈洪建; 陈亚淑; 陈春艳
    • 摘要: 工作环境与生活状态的改变导致人群亚健康状态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膳食补充剂对人体健康有多种保护功能,已经成为消费者与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类胡萝卜素不仅是光合生物中发挥关键活性的天然色素,也常被用作营养补充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行业中。然而类胡萝卜素对加工生产条件、环境因素的高敏感性与自身的强疏水性等特性,限制了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在复杂加工食品中的广泛应用;食品基质中存在的其他营养素如脂质、纤维素、蛋白质、矿物元素等也对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乳液这一特殊的递送体系,能够在保护类胡萝卜素免受环境因素破坏的同时,提高其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本综述从类胡萝卜素生物利用率多重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乳液递送体系对其生物利用率调控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展望类胡萝卜素乳液递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 迟晓君; 吴凡; 卫晨; 傅茂润; 秦洋
    • 摘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逐渐成为食品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对营养缺乏或特殊患病人群的作用日益凸显。提高特医食品生物利用率及加工适应性是特医食品发展的重要方向。超微粉碎技术能改善食品粉体的分散性、吸附性、溶解性、化学活性及生物活性等,适用于特医食品的开发。本文针对特医食品的分类组成及产业的发展、超微粉碎技术及其在特医食品中的应用前景等展开了综述,为特医食品的开发提供信息资源及发展思路。
    • 郭静; 胡坦; 潘思轶
    • 摘要: 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可以避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蓝光损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此外,叶黄素还是天然的食品着色剂和抗氧化剂。但是叶黄素存在水溶性和化学稳定性较差、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这限制了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利用食品运载体系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限制叶黄素应用的原因,对现有食品运载体系包埋叶黄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叶黄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李杨; 刘丽美; 唐志国; 马丽媛; 刘东琦; 张雨迪
    • 摘要: 为解决含甘油解猪油的食品在贮藏过程中易被氧化的问题,向甘油解猪油中加入二氢槲皮素,制备负载二氢槲皮素的甘油解猪油微乳液,通过体外模型测定该微乳液的还原力以及对DPPH、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讨含二氢槲皮素甘油解猪油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同时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测定其消化性。结果表明:该微乳液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及DPPH、ABTS、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还原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随着二氢槲皮素负载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关性显著;该微乳液经胃消化2 h后二氢槲皮素的保留率为79.25%,说明该微乳液能有效保护二氢槲皮素实现靶向性肠道输送,在肠道消化2 h后,微乳液的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73.85%,二氢槲皮素生物利用率达33.3%。综上,负载二氢槲皮素的甘油解猪油微乳液在食品工业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朱吟非; 谭美; 吴新怡; 王超; 段翰英
    • 摘要: 为探讨大豆浸泡后经发芽、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处理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生物利用率的影响,利用体外消化测定发芽或HHP处理(300、450、600 MPa处理5、10 min)后的大豆的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含量、淀粉体外消化量(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IVSD)及铁(Fe)、锌(Zn)、钙(Ca)的消化率。同时,测定植酸、单宁这2种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较高压力的HHP(450、600 MPa)处理可提高各FAAs含量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但未影响氨基酸种类分布。发芽提高了大豆的IVSD至2.42倍,而600 MPa/10 min处理则降低了38%。Fe消化率经发芽、450 MPa/10 min和600 MPa/10 min处理后分别显著提高至2.07、2.06和1.63倍,经600 MPa/5 min处理后则提高了12%(P<0.05)。发芽和HHP均能显著提高Zn的消化率(P<0.05)。发芽未对Ca的消化率产生影响,而HPP处理后Ca的消化率升高为未处理组的1.91倍。发芽、300 MPa处理可显著降低植酸含量(P<0.05),450 MPa/10 min处理显著降低单宁含量(P<0.05)。该研究为开发新的大豆非热加工工艺及高附加值大豆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任顺成; 陈佳乐; 陶华
    • 摘要: 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由多个酚羟基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低血糖、抑菌等生理活性,被广泛应用在食品行业。综述了多酚在自然界的分布、多酚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多酚对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多酚的生物利用率等,阐述多酚对淀粉慢消化吸收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肥胖、糖尿病等人群新型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 郑飞洋; 戴志远; 崔益玮
    • 摘要: 海洋生物体内含有丰富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抑制癌症、抗炎,促进大脑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故而在保健品、医药行业潜力巨大。本文首先简述ω-3 PUFAs的膳食结构及其在海洋中不同的生物来源,其次详细对比不同结构的ω-3 PUFAs体内代谢差异,最后总结ω-3 PUFAs分离纯化方法,以期为ω-3 PUFAs在功能食品、医药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与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