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
中药药剂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8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教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03702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健康之路、母婴世界、卫生职业教育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3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2010中医药发展成果汇报交流大会暨第五届中医经络理论与诊疗应用学术大会、2008天津市第十八届色谱学术交流会等;中药药剂的相关文献由97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淑英、高伟、高忠青等。
中药药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3702篇
占比:99.95%
总计:203813篇
中药药剂
-研究学者
- 王淑英
- 高伟
- 高忠青
- 卞佳林
- 张相骋
- 耿建芳
- 韩军
- 韩庆亮
- 曾舟
- 李霞
- 肖月升
- 杨嵘
- 王溶溶
- 白忠可
- 马千里
- 夏放军
- 张亚洁
- 楼基祥
- 谭银平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志军
- 张量才
- 张锐
- 曹志奎
- 曹锋
- 李玉芬
- 李阳
- 杨杰书
- 杨苏蓓
- 田丽华
- 赵振德
- 马培荪
- 乔蓉
- 刘保祥
- 吕玲
- 吴万钧
- 周敏
- 商孝霞
- 孙刚
- 孙硕
- 宁铁英
- 布焕景
- 张利民
- 张坤镛
- 张庆之
- 张愿
- 张敏
- 徐冉
- 朱静
- 李云娟
-
-
胡伟
-
-
摘要:
目的研究在中药药剂中应用细胞级粉碎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三七、天麻、西洋参、云芝与川贝母各200 g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以上中药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组中各药物为100 g。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粉碎技术、而观察组应用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通过显微镜观察与测定2组中药粒度细度大小。结果粉碎前,2组中药粒度细度基本一致(P>0.05);粉碎后,2组中药粒度细度均已下降,观察组粉碎后天麻粒度为(1.79±0.46)μm,川贝母粒度为(38.67±9.61)μm,云芝粒度为(5.34±3.01)μm,三七粒度为(34.97±32.51)μm,西洋参粒度为(1.57±0.64)μm,比较发现观察组中药粒度细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药剂中应用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可显著缩小中药粒度细度,促进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与药物吸收率的提高。
-
-
孙川;
张俊
-
-
摘要:
随着医药高等职业院校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缩小实训项目与工业化生产内容的差异提出了时代的诉求,院校逐渐配置了大量中试生产能力的制剂设备,旨意增强学生对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实践素养,培养高度衔接药品生产企业需求的人才。本文系统总结经验,通过改变中药药剂实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措施,为基于工作场景实训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
闫攀;
孟祥松;
左亚锋;
王孟虎;
汤建
-
-
摘要:
在全社会对高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根据对中药专业实验现状、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立要求、注意事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药化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三门学科为主要实验内容的的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结合具体实验案例说明了实验验项目的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具体细节,可行性强。通过此实验方案,期待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
-
-
平洋;
李英鹏;
吕邵娃;
王艳宏;
杨志欣;
王锐;
管庆霞;
朱婷;
李永吉
-
-
摘要:
如何在现代中药制剂中体现临床医生的中医思维和理论特色,进而保证中药复方原有的独特疗效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制剂研究过程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依据中医药理论,中药的药效来源于药性,组成复方后仍以药性的发挥来达到临床治疗作用,古代经典医籍中所记载的复方药功效是复方药性的特定表述和表达.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唯成分论思维在中药制剂研究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致使大多数药剂学研究者淡漠和忽视了中药制剂与复方药性的关系.基于此,作者提出中药药剂复方药性传递理论,即中药剂型是中药复方疗效发挥的载体,中药制剂的功用是传载中药复方药性,并通过将其传递到患者机体而发挥疗效,表达和传递中药复方药性是中药制剂的核心和基本任务,并认为中药药剂复方药性应涵盖中药复方的理法方药、配伍关系、药性和合、临床用药分析、临床功效等方面.
-
-
梁晓;
黄慧学;
谢伟全
-
-
摘要: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标,在"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中,依据"传承+创新"的原则,结合学科特点,构建"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框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及多元化评价等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守正创新,提升其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程度,增强专业认同感及民族自豪感,从而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的中药学人才.
-
-
王丽吉
-
-
摘要:
高职院校中药学专业学生需学习中药药剂的理论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下,中药药剂理论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教学质量不甚理想,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药剂课程的知识,学校与教师需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探究中药药剂课程教学的改革。
-
-
傅舒;
刘芳;
张臻;
初天哲;
何瑶
-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中医药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是目前《中药制剂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教师通过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结合《中药药剂学》课程专业知识的特点,从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塑造大国工匠精神、培养创新人才、树立职业精神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专业课堂的德育功能,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基础、良好道德修养的创新型中药学专业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
-
-
孙世成;
王光明
-
-
摘要:
目的:讨论加强中药药剂管理的方法 及有效措施.方法:对近些年来我国中药药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搜集,并以此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目前我国中药药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中药炮制质量不合规、中药制剂方法缺乏科学性及无明确的临床用药标准,结合这些问题提出规范中药制剂炮制质量、保障中药研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明确临床用药标准方面的改进措施.结论:现阶段我国中药药剂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明显,应进一步强化中药药剂管理,以保障临床中药药剂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提升患者满意度及信任度.
-
-
-
郭东艳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医鉴定学术讨论会》
| 2003年
-
摘要:
环糊精于1891年由Velliers发现,1935年Frendenberg表征了它的结构,1953年第一个有关CD及其包合物的专利问世.20多年来有关它的研究报道很多,尤其是当前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β-CD包合物的研究与开展更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由于目前国内生产和应用仅β-CD一种,现以β-CD包合技术为例,介绍CD包合技术的基原理,主要特点,制备方法,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
-
-
-
葛雷;
裴家田;
张扬;
黄畛;
齐彩霞;
万松良;
陈霞;
葛虹
- 《南方十三省区市水产学会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为防治黄鳝寄生虫病的发生,采用安全的药用植物使君子为主体,加以百部、贯众、榧子三种辅助剂配制黄鳝专用驱虫药剂.用正交试验对四种驱虫中药组方,经过10d的药饵投喂,解剖并记录黄鳝不同受试组及空白对照组的肠道寄生虫检出数.数据分析得出,受试组检出率最低10%,最高50%,空白对照组检出率高达80%,药物对寄生虫的驱除作用明显.研究表明,成药配方中使君子40%,其它三味药配比相对掌握在10%~20%,具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