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焙烧温度

焙烧温度

焙烧温度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781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5篇、会议论文143篇、专利文献139524篇;相关期刊269种,包括非金属矿、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与化工等; 相关会议104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2012年第十五届(南京)国际墙体屋面材料生产技术交流大会、2012河南省有色金属学术年会等;焙烧温度的相关文献由2414位作者贡献,包括陈耀强、龚茂初、孙予罕等。

焙烧温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15 占比:0.44%

会议论文>

论文:143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139524 占比:99.46%

总计:140282篇

焙烧温度—发文趋势图

焙烧温度

-研究学者

  • 陈耀强
  • 龚茂初
  • 孙予罕
  • 孟明
  • 李永旺
  • 任杰
  • 林维明
  • 毛东森
  • 相宏伟
  • 卢冠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静; 周家斌; 刘丹; 张天磊; 刘速; 孙艺栖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mMnO_(3)钙钛矿型氧化物,将其作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混合气体积空速对甲苯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XRD、SEM、XPS、H_(2)-TPR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微结构及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活性随焙烧温度升高而提高;焙烧温度为800°C时制备的催化剂(SmMnO_(3)-800)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性能最佳,T_(50)=230°C,T_(90)=263°C,这可能归因于其较高的氧含量、较大的表面n(Mn^(4+))∶n(Mn^(3+))以及较好的低温催化氧化能力;随着混合气体积空速的增加,SmMnO_(3)-800催化剂活性有所降低;在350°C下连续反应30 h,甲苯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稳定性。
    • 熊盼; 高秀娟; 王文秀; 张俊峰; 宋法恩; 张清德; 韩怡卓; 谭猗生
    • 摘要: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o/Sn物质的量比为1∶2的Mo1Sn2催化剂,通过改变焙烧温度(400−700°C),调控了钼锡催化剂的结构,并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变化对二甲醚(DME)选择氧化制甲酸甲酯(MF)性能的影响。发现400°C焙烧的Mo1Sn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二甲醚生成甲酸甲酯的性能,在110°C、常压条件下,DME转化率为9.2%,MF选择性可达86.9%,并且无CO_(x)生成。采用XRD、Raman、XPS、TPD、H_(2)-TPR和in-situ 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焙烧更利于钼锡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MoO_(x)结构和Mo^(5+)物种,由此引起的催化剂的酸性、氧化还原性的增强和中强碱性位的增多可明显促进催化剂活性的增强和甲酸甲酯的生成。
    • 梁宏; 张开彬; 王力; 黄洪; 王青春
    • 摘要: 以天然软锰矿为原料,经高温焙烧制得改性软锰矿催化剂,用于催化臭氧分解。采用XRD、BET、XPS和H_(2)-TPR对催化剂物相结构、孔结构、表面原子组成和还原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对改性软锰矿催化剂的臭氧分解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00°C焙烧制得的改性软锰矿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还原性,催化剂中含更多的Mn^(3+),有利于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的形成,催化剂对臭氧分解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室温、进口臭氧质量浓度为85.6 mg/m^(3)、空速为600000 h^(-1)的条件下反应6 h后,臭氧分解率仍高达98%左右;进一步提高焙烧温度会改变软锰矿中锰的氧化态,导致催化剂催化臭氧分解的性能下降。
    • 裴增文; 吴文辉; 尹福兴; 高亮; 段亚林; 万保红; 孙晋琳
    • 摘要: 以某含金高品位硫精矿为试验原料,在理化性能分析基础上,利用10万t/a焙烧制酸装置对其进行沸腾焙烧工业试验,同时使用HSC6.0软件对焙烧反应热力学和平衡组分进行模拟计算,考察了焙烧强度对混合渣产率、焙烧质量、元素分布特性和各排渣口回收渣占比的影响,并对焙烧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硫精矿粒度较细,-0.074 mm占比达95.58%,沸腾焙烧过程中没有溢流渣产出。焙烧强度对混合渣产率影响较小,随着焙烧强度的增加,混合渣中锅炉渣、旋风渣占比先升高后降低,电收尘渣占比先降低后升高。锅炉渣中Au、Fe品位较高,其余杂质元素品位较低,可通过增加锅炉渣占比降低混合渣中杂质元素品位。在5.9 t/(m^(2)·d)的适宜焙烧强度下,硫精矿S脱除率和混合渣Fe品位分别为98.71%和64.78%,锅炉渣和电收尘渣在混合渣中占比分别为57.92%和3.96%。当温度升高到650°C时,硫酸渣中Fe_(2)O_(3)可能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Fe_(3)O_(4)。
    • 童思意; 刘玉林; 刘长淼
    • 摘要: 采用分析纯化学试剂为原料制备陶粒,研究助熔剂K_(2)CO_(3)用量、发泡剂SiC用量、Al_(2)O_(3)用量及焙烧温度对陶粒膨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助熔剂K_(2)CO_(3)用量为13%,发泡物质SiC用量为0.15%,Al_(2)O_(3)用量在9%~15%范围,焙烧温度在1160~1200°C范围时,可制备内部孔结构良好的膨胀陶粒。陶粒膨胀性能的影响机理为:发泡物质Si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产生气体,促进多孔形成;助熔剂K_(2)CO_(3)和Al_(2)O_(3)用量影响陶粒内液相生成温度及液相产生量,从而影响陶粒的膨胀。
    • 梁云波; 郑仙荣; 谭煜幺; 樊保国
    • 摘要: 烟气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必然趋势,燃煤电厂废弃物粉煤灰可对NO_(x)进行氧化脱除,为进一步提高粉煤灰的吸附能力,对其进行适当改性处理。以高铁灰为基体,经过碱改性后负载Mn、Ce,制得Mn-Ce高铁灰吸附剂,通过动态脱硝试验,研究改性修饰后的高铁灰吸附性能和脱硝机理。结果表明,高铁灰(DMA)经6 g CaO、0.1 mol Mn(NO_(3))_(2)和0.02 mol Ce(NO_(3))_(3)·6H_(2)O改性后获得吸附剂Mn(4)Ce(2)/Ca-DMA500的脱硝能力最高,吸附剂可脱除NO_(x) 823μg/g。这主要是因为机械研磨和水合法制备吸附剂过程中,灰中玻璃体被破坏,玻璃体包裹的FeO_(x)暴露,Fe质量分数增加有助于提高吸附剂脱硝能力;负载Mn和Ce组分后,首先在载体表面形成MnSiO_(3)和Ca_(2)Fe_(2)O_(5),多晶MnSiO_(3)壳组成的中空纳米结构常用于吸附剂和催化剂,Ca_(2)Fe_(2)O_(5)结构中存在的大量无序的氧空位使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显著增加脱硝效率;其次部分Mn在吸附剂中以无定形态存在,与吸附剂中的Fe、Ce形成铁锰固溶体和锰铈固溶体,进而提高吸附剂脱硝性能;焙烧温度500°C时,孔洞分布均匀,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佳;CaMnSi_(2)O_(6)的晶化程度更高,其表面杂质被分解或脱附。因此,Mn-Ce修饰高铁灰具有较好的脱硝性能,对于大气污染治理中烟气脱硝具有重要意义。
    • 陈立志; 张永欣
    • 摘要: 排山楼金矿产生的氰化尾渣堆存于尾矿库,为实现其作为骨料应用于井下充填,进行了低温焙烧除氰试验,并对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焙烧厚度及密实度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低温焙烧可有效去除氰化尾渣中总氰化合物,处理后尾渣中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降至≤0.05 mg/L,满足地下水标准要求,符合井下充填作业条件,为黄金矿山氰化尾渣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 曹晨红; 窦珍; 宋萌; 李雅萍; 李彤; 庞姣姣; 马甜甜; 苏杭佳; 邬书朋; 王艳
    • 摘要: 目的 研究焙烧温度对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溶胶-凝胶法一步合成铁电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并以有机染料亚甲基蓝(MB)氧化脱色为模型反应。利用XRD,SEM,EDS,XP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样品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BaTiO_(3)/Co_(3)O_(4)复合颗粒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对MB的去除效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结论 当焙烧温度为800°C时,所得样品为BaTiO_(3)/Co_(3)O_(4)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对MB展现出较好的氧化降解性能,20 min去除率达到100%。
    • 范浩熙; 郑燕娥; 赵林洲; 蒋丽红; 王亚明; 周堂杰; 张峻嘉
    • 摘要: 化学链重整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气制取技术。该技术耦合CO_(2)还原反应,在制取合成气的同时还可以完成CO_(2)的减排。制备了600~900°C下焙烧的CeO_(2)-NiO氧载体,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XRD)、比表面积测试(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甲烷程序升温还原(CH4-TPR)表征其结构特征。通过甲烷部分氧化、CO_(2)还原等恒温反应及氧化还原(redox)循环实验对氧载体的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焙烧温度可以通过对其结构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CeO_(2)-NiO氧载体的反应活性,其中CeO_(2)-NiO-850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优异的储放氧性能及较高的甲烷转化率和CO_(2)转化率。在经过20次redox循环实验后甲烷转化率和CO_(2)转化率均未明显降低,显示了较强的循环稳定性。
    • 张静静
    • 摘要: 以花状CeO_(2)为载体,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质量分数2%Au/CeO_(2)催化剂,借助ICP-AES、XRD、TEM、XPS、H_(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焙烧温度对Au/CeO_(2)催化剂催化CO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显著,焙烧后的催化剂低温氧化CO活性明显提高,300°C焙烧制得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O低温催化活性,18°C下可将体积分数1%的CO催化消除至1.84 mg·m^(-3)。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