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焊接热输入

焊接热输入

焊接热输入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石油、天然气工业、冶金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2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85234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焊管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北京金属学会第八届冶金年会、中西南十省(区)市第十三届焊接学术年会、中国安装协会焊接专业委员会2014年会暨能源装备及钢结构预制和安装焊接关键技术论坛等;焊接热输入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亚江、牛辉、蒋勇等。

焊接热输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85234 占比:99.96%

总计:485409篇

焊接热输入—发文趋势图

焊接热输入

-研究学者

  • 李亚江
  • 牛辉
  • 蒋勇
  • 陈延清
  • 卢玉秀
  • 孙斌
  • 宋立伟
  • 张富巨
  • 张良锋
  • 张骁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芦文钊; 胡学文; 袁晓敏; 张义伟
    • 摘要: 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6 mm厚Q890高强钢板进行了焊接热模拟试验。通过原位观察研究了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钢板显微组织的形核和核长大过程。结果表明:焊接后在t_(8/5)为30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奥氏体晶界析出块状铁素体,室温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板条贝氏体;在t_(8/5)为6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贝氏体转变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室温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在t_(8/5)为3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板条贝氏体呈缠结互锁状,室温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在t_(8/5)为15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及少量板条贝氏体。通过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焊接热模拟试验并结合组织转变的原位观察来判定高强钢钢焊接性能是可行的。
    • 秦兴祖; 张雯; 武胜军
    • 摘要: 使用金相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针对拧紧验证试验过程中出现滑丝现象的悬置安装螺母和拧紧螺栓,进行了齿形、金相组织和硬度检测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失效原因为:焊接工艺设计为MAG焊,焊接螺母选型为焊接方螺母,二者匹配不当致使焊接螺母齿部在MAG焊焊接热输入的影响下,金相组织由调质组织转变为含有大量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齿部强度大幅下降,在拧紧过程中受预紧力作用发生过载破坏,从而出现滑丝现象。根据失效分析原因,建议将焊接工艺设计改为电阻凸焊或将焊接螺母选型更改为法兰边焊接螺母,并对法兰边焊接螺母方案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证明可以通过拧紧验证试验。
    • 吴婷; 卢俊文; 湛立宁; 陈敏; 周璐璐
    • 摘要: 为提高16MnDR钢制低温压力容器产品质量、防止焊接过程中出现冷裂纹,分析了焊接材料的选用原则、焊接热输入对焊接质量的影响、焊后热处理工艺对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焊接过程控制等。通过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对不同焊接热输入能量的测试,优选出一套可以保证焊接质量的焊接工艺参数,经无损检测及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选的焊接工艺可以保证16MnDR钢制低温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可为低温压力容器的产品制造提供技术支持。
    • 何江里; 王厚昕; 周海; 胡其龙; 顾晓勇; 王青峰
    • 摘要: 借助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结合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仪、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及冲击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一种新型低Mn微Nb钢粗晶热影响区(coarse grained heat affected zone, CGHAZ)组织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降低,CGHAZ中板条贝氏体(LB)数量增多,粒状贝氏体(GB)数量减少,γ→α相变开始温度A降低,组织显著细化;CGHAZ的-20°C冲击吸收能量(KV)随焊接热输入的降低而升高,冲击断口均呈现出典型的穿晶解理断裂特征,其解理面尺寸随焊接热输入的降低而减小;随着热输入的降低,细小弥散的Nb(C,N)粒子数量增多,平均尺寸减小。
    • 张广成; 刘智博; 张林; 李继红
    • 摘要: 采用ER50-6焊丝对50CrVA弹簧钢进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试验,研究了不同焊接工艺对50CrVA弹簧钢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电流为90 A、 100 A时,焊接接头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构成;焊接电流增大到110 A时,先共析铁素体消失。焊接电流为90 A时,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主要由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和带状组织构成;焊接电流为100 A时,高碳马氏体组织及带状组织消失,粗晶区组织由板条马氏体组织构成;焊接电流为110 A时,粗晶区马氏体组织长大,硬度显著下降。细晶区主要由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组织构成,不完全淬火区主要为马氏体、铁素体、贝氏体及索氏体构成的混合组织。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50CrVA弹簧钢接头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断裂位置均在母材;焊接电流为90 A时,一个面弯试样出现断裂,其余均未出现裂纹;室温冲击功随焊接电流的增大逐渐增大,当焊接电流为110 A时,冲击功达到最大值35.67 J。
    • 卢玉秀; 李强; 苏光军; 薛红香
    • 摘要: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热输入及不同压力下管道的在役焊接修复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管道内壁径向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役管道焊接修复过程中,管道的径向变形随着管道内压力增大而呈线性增大,当管道内的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管道发生屈服,其径向变形急剧增大,并且焊接热量输入越多,管道内壁发生屈服时所需的压力越小,所以,可以通过研究径向变形的变化规律确定在役焊接修复过程中管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 任森; 叶祥熙; 蒋力; 梁建平; 李志军; 陈泽中; 戴志敏
    • 摘要: 采用等离子粉末堆焊工艺在316H不锈钢表面堆焊Tribaloy®T400(T400)合金涂层,研究焊接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堆焊件表面形貌、成分、维氏硬度、摩擦因数以及磨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为840 J/mm时,堆焊件表面没有明显的缺陷,维氏硬度以及耐磨性能达到最佳,且Cr元素含量最低;对316H不锈钢和堆焊件的磨损机制进行研究发现,316H不锈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磨损,伴随有少量氧化磨损,堆焊件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伴随有黏着磨损。对焊接热输入为840 J/mm的堆焊件在700°C的环境中进行时效实验,堆焊件的维氏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堆焊件经1000 h时效后,维氏硬度由原来的528增加到602,堆焊层具有较高的高温力学稳定性。
    • 胡战; 吴荣华; 陈继雄
    • 摘要: 不添加价格昂贵的铌、钒元素,仅在C-Mn钢成分体系上添加钛元素细化晶粒,采用热机械控制工艺研制出低成本的船用EH36高强钢板,并对其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船用EH36高强钢板成本较原来低,其性能满足标准要求,且强度和韧性均有较大的富余量;经人工应变时效后,其低温冲击韧性仍较好;经两种热输入焊接后,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均满足母材性能的要求,且富余量较大,说明其具有优越的焊接性能.
    • 吕仲光; 安钧洳; 赵思琪; 何世军
    • 摘要: 当前9Ni钢已逐渐取代Ni-Cr不锈钢而成为低温储罐的主材,在低温储罐的制作过程中9Ni钢材料的焊接十分关键,需要进行工艺试验研究.对国内06Ni9和国外X07Ni9钢材料采用不同焊接方法进行焊接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焊条电弧焊(SMAW)、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埋弧焊(SAW)、手工钨极氩弧焊(GTAW)焊接方法均可用于9Ni钢材料焊接;焊接热输入的大小对试件-196°C冲击值的影响较大,焊接时应采用多层多道焊,严格控制焊接热输入;适当控制熔合比以减少母材金属对熔敷金属的稀释率,从而减少马氏体的存在.
    • 任森; 叶祥熙; 蒋力; 梁建平; 李志军; 陈泽中; 戴志敏
    • 摘要: 采用等离子粉末堆焊工艺在316H不锈钢表面堆焊Tribaloy??T400?(T400)?合金涂层,研究焊接时不同焊接热输入对堆焊件表面形貌、成分、维氏硬度、摩擦因数以及磨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热输入为840?J/mm时,堆焊件表面没有明显的缺陷,维氏硬度以及耐磨性能达到最佳,且Cr元素含量最低;对316H不锈钢和堆焊件的磨损机制进行研究发现,316H不锈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剥层磨损,伴随有少量氧化磨损,堆焊件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伴随有黏着磨损.对焊接热输入为840?J/mm的堆焊件在700?°C的环境中进行时效实验,堆焊件的维氏硬度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堆焊件经1000?h时效后,维氏硬度由原来的528增加到602,堆焊层具有较高的高温力学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