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自由
个性自由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专利文献51461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前线、理论前沿等;
个性自由的相关文献由416位作者贡献,包括蒋承勇、刘继荣、任妍蓉等。
个性自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1461篇
占比:99.20%
总计:51875篇
个性自由
-研究学者
- 蒋承勇
- 刘继荣
- 任妍蓉
- 刘荷花
- 卢俊勇
- 吴寿星
- 周茂
- 孙学堂
- 常健强
- 张丽阳
- 曹海永
- 李成贵
- 李玉峰
- 武晓霞
- 范欢欢
- 赵俊平
- 陈用芳
- 陶青
- 马淑君
- 90后大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课题组
- M·霍姆斯
- N.佐洛托娃
- 丁云
- 丁刚
- 丁友星
- 丁建芳
- 丁玲
- 万江红
- 严云受
- 严永康
- 严珺
- 丰晓流
- 乐嘉
- 乔光辉
- 了了
- 付洋
- 仲彬
- 任波
- 任红玲
- 伍文中
- 何念龙
- 何爱国
- 余余
- 余显斌
- 余钊飞1
- 佩佩
- 侯嘉琛
- 侯守生
- 侯迎华
- 傅江
-
-
王田
-
-
摘要:
通常认为,“虚幻的共同体”是一个与“真正的共同体”互为对照甚至相互对立的否定性论断。这种观点并不能完全呈现马克思关于国家与“虚幻的共同体”的深刻洞见。事实上,国家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一种承担公共职能的共同体形态,马克思对国家的虚幻性指认更为直接地针对施蒂纳的意识形态国家观,而他认为对现代国家的一般规定需要在私有制基础上通过“资产阶级操纵论”来理解。另一方面,“虚幻的共同体”本身还承载着一种价值评判:所谓虚幻的奥秘在于国家作为共同体没能为个体自由创造最优条件。澄明“虚幻的共同体”的哲学意涵,不仅是一个关涉如何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理解国家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关涉如何在当代语境中整体性地推动国家治理发展的重大问题。
-
-
余余
-
-
摘要:
推翻所有缺点,美化自己四川女孩热情奔放、个性自由,没有东北女孩的霸气,也没有江南姑娘的温婉,但就有那么一种鲜明特质令人印象深刻,从四川成都走出来的江映蓉便是如此。2007年4月,席卷全国100所大学的"伊利优酸乳2007大学生音乐节"在北京开幕,当时,还在北京音乐大学读大一的江映蓉成功入围,经过20进14、14进9、9进7、7进5、5进4和终极决战的比赛后,19岁的她笑到了最后。
-
-
王阳勋;
陈妍
-
-
摘要:
李逵与鲁智深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着墨较多的两个人物。与鲁智深的佛性相比,李逵是一个魔性浓重的人。分析李逵的"魔性",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李逵与鲁智深的殊异,可以帮助我们感悟作者对现实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一、李逵"魔性"的成因李逵魔性的成因有三:首先,特定内容的表现媒介。人性、佛性、魔性是《水浒传》着力表现的三个对象。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把自己对人性的思考,融入对每一个形象的塑造中。人性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中包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
-
马拥军
-
-
摘要: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视为精神自由实现的历史——从“知道”一个人的自由到“知道”部分人的自由再到“知道”所有人都是自由的,精神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他批判了那种把自由视为纵情任性即“我想怎样就怎样”的观点,认为那纯粹是幻想,即使是动物也不能纵情任性,而必须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类除了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社会规律包括道德、法律等等文化精神的制约.只有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活的人才谈得上“自由”.马克思把黑格尔所批判过的自由历史称为“野猪的自由历史”,认为它只有在原始森林中才会存在;把黑格尔所赞成的自由历史称为想象的自由历史,认为它把人变成了唯灵论的存在物.真正的自由是整个人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人的精神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实现.与此相应,真正的自由历史只能是为个性自由奠定基础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实现史.
-
-
-
朱李平
-
-
摘要:
在规则的天空下,才会有个性的自由飞翔。尊重个性和遵守规定,是常常讨论的问题。这两个论题的主体,其实是不同的。尊重个性的主体,是与个体相对的集体(总体或群体)。尊重个性,说的是集体应尊重个体。如,全班同学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同学,全体家人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所谓尊重,强调的是对个性的尊重,甚至要允许个性自由(自主)发展。
-
-
侯嘉琛;
平乐祥
-
-
摘要:
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将自由分为言论自由与个性自由两个核心概念,明确划分了社会与个体权利的界限.尽管密尔式自由忽视国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夸大消极作用,以及干预准则存在模糊性的不足,但是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存在一定借鉴价值.针对密尔式的自由理论和我国的社会治理的不足,我国应规范公权力的实施,完善立法,健全诉讼法律制度,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的民主自由.
-
-
秦淑昌
-
-
摘要:
中职生职业规划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应该坚持德智并举,让生涯规划为学生品性成长助力;应该给予个性自由,让生涯规划为特长学生奠基;应该注重快慢取舍,让生涯规划为学校内涵发展助力。作为中职教师,不仅仅从学业提高和考入理想学校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技能与品性、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规划教育,为职业中学积累鲜活的、有针对性的规划成功案例和经验,为职业中学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开辟新路。
-
-
郑椋予
-
-
摘要:
中国近代文学在1919年发生了转变进入了中国现代文学阶段,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在某些方面后者是前者的一种深入和细化,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近代文学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对思想的影响为核心,辐射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则最为明显.因为中国近代文学的灵魂就是内在思想,内在思想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文学的创作风格和倾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