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56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23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43210篇;相关期刊1197种,包括法学、法制博览、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软法国际研讨会、安徽省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生论坛等;言论自由的相关文献由2556位作者贡献,包括高一飞、沈敏特、亦舒等。

言论自由—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23 占比:5.92%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43210 占比:94.00%

总计:45966篇

言论自由—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余文清
    • 摘要: 大数据发展产生数据自由这一新兴诉求,数据自由与重在管制的隐私保护的冲突日渐显现并逐步加剧。从法律角度看,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理顺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内在机理。通过比较研究和规范解释发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将数据纳入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范围,即赋予数据以言论保护,同时发展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或者标准,框定数据自由的范围和管制的限度,这一系列举措证实了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可调和性。总体上,研究美国法上数据自由与隐私保护的相关判例和规则,可为我国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研究参考。
    • 王宇婷
    • 摘要: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身份被虚拟化,权利被侵犯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网络特殊属性的作用下,过度泛滥的言论自由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如何明确二者的边界、解决网络名誉侵权的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名誉权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主体应承担的侵权责任,并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保护网络名誉权提供建议。
    • 薛小荣
    • 摘要: 1925年底发生的激进群众火烧晨报馆舍事件引发中国知识界巨大争议。主张精英政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这是对言论自由的肆意践踏,因而视群众为无知无识的“暴民”,群众运动是易于被别有用心之人操纵的“暴民运动”;主张阶级政治的中共党人认为这只是群众运动的轨外瑕疵,不能因此否定群众运动的整体进步意义,提出要对群众运动加以政治训练和组织领导。这场激烈争论最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舆论界和知识界中自由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之间的思想分歧与政治分野。对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苏俄的无产阶级专政,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社会的理论分析和群众立场,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思想选择和政治运动。
    • 向承才; 王彬彬
    • 摘要: 基于互联网架构起的虚拟社会在给人们提供空前便利之时,也带给公众前所未有的困扰,网络暴力即是其中的一种。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言论自由空前强化,众多网民各抒己见,纷纷以个人的道德认知为标准,对与自己意见、观点和态度不同的主体展开道德层面的批判,加之言语等方面的攻击,网络暴力由此扩散。因此,减少互联网空间的网络暴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已迫在眉睫。
    • 冯小桓
    • 摘要: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产生与传播的谣言具有社会常态下谣言所不同的特点,因而虚假信息犯罪的认定与处理面临与其他时期不同的特殊性,如何妥当考量“谣言”的范围,厘清“虚假信息”边界,是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司法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共卫生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在采取合理确信原则下的主观真实标准基础上,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虚假信息而编造、传播,作出虚假事实陈述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可以纳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的打击范围。
    • 宋朝龙
    • 摘要: 历史上,自由主义承诺了一套包括个人身份平等、言论自由、契约自由等在内的法权自由体系。在自由主义看来,西方社会是平的,全球化是平的,实际上,这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特征,在其背后,是金融资本的寄生性积累。金融资本寄生性积累导致的社会分裂和危机,推动着西方政治生态从自由主义走向右翼民粹主义,右翼民粹主义带来的危机又为社会主义的复兴创造条件,这就是当代西方政治生态的嬗变逻辑。
    • 倪明海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普及度的提高,人们交流信息和发表言论的渠道也丰富和便捷起来。相比传统的电视、广播,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所以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也正是因为互联网是种虚拟环境,一些人在发表言论时变得肆无忌弹,各种谩骂、诋毁,甚至捏造的虚假事实大范围传播。所以,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诽谤罪也有了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有必要从网络环境的视角,通过分析网络诽谤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 李超
    • 摘要: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享有在特定情形下删除消费者评价的法定或约定权限,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删除与商品或服务无关的评价时,需要判断评价主体是否具有真实消费体验,评价内容是否同商品或服务相关,并对此说明理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删除明显违法的评价,但这并不表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可以擅自删除违法评价,而应通过确立善意标准限缩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删除权限。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删除侵权评价和不良评价,但应严格遵循“通知-删除”规则的基本流程,注重运用“转通知”规则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言论自由
    • 衲钦
    • 摘要: 数字化记忆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重要表征。“被遗忘权”制度的提出,突显了公众对“过度记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的抗拒。但是,“被遗忘权”在本土化移植问题上面临着权利实施必要性、权利实现可行性双重困境。一方面,“被遗忘权”所欲保护的利益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删除权”所涵摄之内容重叠;另一方面,“被遗忘权”的引入会影响公众言论自由权及知情权的行使,危害良性社会秩序的建立。同时,由于“被遗忘权”的权利内容过于宽泛,易被异化为一种“特权”,从而影响互联网信息的流动,抑制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目前不宜引入“被遗忘权”。
    • 李劲松
    • 摘要: 公正评论抗辩作为名誉权侵权案件的主要抗辩事由之一,因其具备维护言论自由的重要价值,在比较法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在我国的司法解释与实务中也多有体现。《民法典》虽未明确规定公正评论之抗辩,但从第1025条中可分解出公正评论抗辩的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对其理解则仍存在解释的空间。鉴于公正评论抗辩的制度价值以及比较法上存在宽松认定的制度发展趋势,在理解其构成要件时,应对“为公共利益”采客观解释,对“等”采扩大解释而对“侮辱”采限缩解释。在法律效果的适用上,完全免责的解释路径不具备合理性,可通过诚实信用原则或限缩解释的方式予以补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