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合宪性

合宪性

合宪性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06829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甘肃政法学院学报、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等;合宪性的相关文献由319位作者贡献,包括韩大元、莫纪宏、孙煜华等。

合宪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1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6829 占比:99.94%

总计:507147篇

合宪性—发文趋势图

合宪性

-研究学者

  • 韩大元
  • 莫纪宏
  • 孙煜华
  • 汪进元
  • 张设华
  • 石东坡
  • 刘志强
  • 刘连泰
  • 孙彩虹
  • 张其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柯赛梅
    • 摘要: 江西省瑞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开展“三审查”,对接收的规范性文件主动开展合宪性、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做到规范性文件有备必审、高质量审查,有力推动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规范化、合法化、精准化。开展初步审查,确保报备行为规范化。为提高报备质量和审查效率,所有接收的规范性文件均由瑞昌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委负责接收并进行形式上的初步审查。
    • 刘宇飞
    • 摘要: 失信惩戒措施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一种主要基于公权力的新型社会治理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中央各部门、各地方纷纷出台失信惩戒措施,意欲在全社会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然而在失信惩戒措施层出不穷的同时,也存在着泛化与滥用的趋势,这也使得失信惩戒措施饱受质疑.基于此,我们应当以法律保留原则作为形式标准,平等原则和比例原则作为实质标准来对失信惩戒措施乃至社会信用立法进行合宪性检视,由此发掘出部分地方立法主体越权进行信用立法以及部分惩戒措施对公民基本权利造成不当限制这两大问题,最终尝试构建失信惩戒措施的合宪性控制路径,即从严限制信用地方立法位阶、平衡信用立法的价值取向、澄清行政性失信惩戒措施的性质,并以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来对失信惩戒措施的设定与实施环节加以完善.
    • 盛琳
    • 摘要: 对于政府推出的房地产税制改革的举措,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关注。房地产税到底该不该征收?房地产税制改革与税收法定原则是否存在矛盾?其冲突表现在哪里?随着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深入,"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改革思路已经明晰。结合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实践,深入研究房地产税制改革合宪性控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评价房地产税制改革是否合宪合法的标准有两个:税收法定与量能课税。加强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合宪性控制的途径有:一是要规范房地产税的立法权,明确房地产税的开征依据;二是要明确房地产税制的构成要素;三是要明确房地产税制的立法程序。
    • 邢斌文
    • 摘要: 法律草案的起草活动应当受到宪法的拘束,这是“依宪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应有之义。法律草案说明是重要的立法背景资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宪法判断。起草部门在法律草案说明中援用宪法论证法律草案的合宪性是宪法影响法律起草活动的集中体现。经验研究发现,法律草案说明中的宪法判断发挥了确认立法权来源、明确法律草案内容的宪法依据、宣示法律草案整体合宪性的功能。起草部门在法律草案说明中对特定的宪法问题进行阐述,有助于强调法律草案的合宪性,推动相关宪法问题的讨论,揭示和消除法律草案中可能存在的宪法争议。虽然法律草案说明不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应当遵循党中央在草案说明中作出的宪法判断,充分尊重委员长会议在法律草案中作出的宪法判断,认真考虑全国人大其他专门委员会作出的宪法判断。
    • 孙伟峰; 陈凯
    • 摘要: 代孕争议源于道德伦理与法律规则的双重碰撞。在伦理和道德方面,代孕具备有限正当性,但这种有限正当性还不足以平稳过渡到代孕的合法化立法;在法律方面,代孕合法化必须有合宪性保障。从宪法规范上看,我国代孕合法化的宪法空间有三:宪法人权条款、宪法抚养权条款、宪法公德条款,代孕合法化勉强浸润于第二宪法空间,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亲属权难题,但在第一、第三宪法空间呈溢出状态,无法在宪法人权价值体系和宪法社会公德范畴中获得圆融的解释。因此,代孕合法化近期在我国恐难实现。
    • 罗恒
    • 摘要: 应急状态“释”急需要刑事政策介入与应对,应急状态的界定应当以相关危险状态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构成重大挑战为标准,应急刑事政策则应直接面对犯罪的预防与打击,并决定法益保护的重点与需要调整的对象。在应急状态下,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不应割裂,而应借鉴风险社会中功能主义刑法体系模式,实现刑法教义学与应急刑事政策之间的贯通。阶层违法性构成要件本身具有的价值化倾向。刑事政策功能化导向要求基于应急状态下紧急管控需求,强化社会管控,刑罚的目的性转向侧重于一般预防,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的治理平衡。应急行政为犯罪构成提供的支撑,以及其体现的应急刑事政策导向,为刑事政策在阶层化构成要件中实现实质化、体系化创造了条件,并对个别犯罪类型从刑事政策之机能视角加以观察,从而使应急刑事政策进入犯罪论体系,这并不违背刑法谦抑性原则。在刑事立法上,应根据不同应急场景面临的风险,准确地进行评估、预判,积极构建体系化、区别于常态化的,包含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并行的应急刑事法律体系,实现应急刑事政策的实质化与应急刑事法律体系化。在司法层面,刑事政策对于刑事司法的影响本身就是刑事政策的重要内容,刑事司法应当在刑事政策指导下同时坚持实质理性与形式理性,实质理性对形式理性进行补充,形式理性则对实质理性进行限制,以防止司法突破罪刑法定原则,并反对地方司法机关作出“二次解释”。在个案裁判中坚持最低诉讼保障,在继续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同时,承认超刑法规范的出罪、减轻罪责事由存在,并适当扩大量刑自由裁量权,以实现应急刑事政策在适用中的理性化。刑事政策制定、实施必须坚持基本权利特别是生命权不可克减、必要性、刑事诉讼最低人权保障等原则,对诉讼权利的限制立足点应当是应急状态的需要。应急刑事法律、司法解释应当设立并准确适用“日落条款”,以确保应急刑事政策适用限缩于应急状态下。
    • 康纪田; 严旭
    • 摘要: 宪法的规定表明,矿藏等自然资源“国家所有”不能解释为“国家所有权”。自然资源类的矿产资源,由若干不同的且不确定的矿种构成,整体结构庞大而且抽象,不可能设立需具体占有、使用的所有权。宪法的“国家所有”既不是“国家所有权”,也明确排除了“国家所有权”。专属于“国家所有”被专属于“国家所有权”替代后,其成本是阻碍矿业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合理构建。必须改变选择性解释宪法关于“国家所有”的习惯,将宪法的“国家所有”与“合理利用”进行整体解释;建立产权状态“二元结构”理论模型,以此分析宪法关于“国家所有”与“合理利用”的逻辑关系。“国家所有”与“合理利用”之间是根据产权状态“二元结构”理论所构建的宪法性产权制度,与“所有权”没有直接关系。
    • 郭运帷
    • 摘要: 宪法应当在终身监禁制度引发巨大争议的情况下主动发挥规范控制与指引效用,为此需要对其进行合宪性检视。《刑法修正案(九)》中终身监禁制度的立法权限应当专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经一次审议表决通过终身监禁条款存在形式合宪性瑕疵。虽然增设终身监禁制度具有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正当目的,但是也存在以下实质合宪性疑虑:终身监禁制度难以理性地实现刑罚目的,并有违背平等、人性尊严等宪法原则之嫌。为保持当下刑法秩序的稳定,应当采取“减轻型终身监禁糢式”作为合宪性解释。未来可通过细化救免制度为终身监禁者提供救济渠道、合理调整终身监禁罪名范围,以完成终身监禁制度的合宪化改造。
    • 仇博冰
    • 摘要: 地方立法经常面临在不同情境场域中的法益博弈,而这其中公序良俗与"地方知识"具有一定代表性,如何平衡不同情境中的法益冲突成为比例原则进入地方立法领域的契机.《立法法》对地方立法权从"集权"到"放权"再到"限权"所体现出的亦是国家从宏观上对地方立法权的"比例均衡"."比例原则"对地方立法有着推动地方法制的现实性需要和宪法正当性,但同时亦要注意"比例原则"需要在谦抑性环境和要求下运行.
    • 李伟杰; 李瑛琦
    •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人们乐于通过一些平台对一些热点案例进行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社会监督,纠正司法的错误.但是如果法官审判时被社会舆论所支配,互联网主导的"道德法庭"就将成为中国的"最高法院",舆论场的好恶将代替法律的专业性,谁粉丝多且有号召力,谁就成了"大法官".因此如何寻找社会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平衡点是当下司法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