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66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545篇;相关期刊353种,包括齐鲁学刊、文史哲、学习与探索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2012年“百年文学理论学术路径的反思”学术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左翼文学的相关文献由58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国恩、陈红旗、陈方竞等。

左翼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5 占比:29.6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545 占比:70.04%

总计:2206篇

左翼文学—发文趋势图

左翼文学

-研究学者

  • 陈国恩
  • 陈红旗
  • 陈方竞
  • 黄艺红
  • 王富仁
  • 陆咏梅
  • 韩传喜
  • 张大明
  • 旷新年
  • 熊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洪晴
    • 摘要: 娼妓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的生活凸显了别样的社会面貌,折射出某些隐蔽的世态人情。民国时期间断性开展的废娼运动,引起了左翼人士对娼妓和性病的关注,并成为二三十年代有关娼妓话题书写的社会语境,不少作家以患性病的妓女为主人公进行了文本创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疾病意象之一,对性病的文学叙事也涉及对娼妓生活的艺术性再现,呈现出患病妓女所遭遇的排斥与冷落,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批判。
    • 洪晴
    • 摘要: 娼妓是社会上的边缘人,她们的生活凸显了别样的社会面貌,折射出某些隐蔽的世态人情。民国时期,被边缘化的娼妓进入大众视野,有关娼妓的叙事话语得到新的建构。左翼文学反转传统文学妖女与名妓的书写模式,整合社会不满情绪,书写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娼妓群体,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批判和抵抗。
    • 马贵
    • 摘要: 作为20世纪3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张天翼具有明确的生产者意识。这意味着,对他的写作应放到文学生产关系中去看。读者对他来说,既是争取的目标,又是可供激活的对象。将他放在文学市场中去考察,才能理解他如何沿用通俗形式,又在叙述上有激进的实践。他把文学看作社会生产形式,竭力提倡文学的公共性。张天翼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即左翼作家如何在既有条件下,去激活文学的政治潜能。
    • 陈倩
    • 摘要: 华人作家蒋希曾活跃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文坛,他的作品风格与同时代美国的中国题材作家迥然有别。一方面,在经济危机引发的工人大罢工以及先锋艺术的推波助澜下,蒋希曾成为美国左翼文艺圈备受瞩目的人物;另一方面,蒋希曾的中国叙事最终并未成为主流,赛珍珠等人笔下的中国却固化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形象。随着无产阶级运动退潮,同时受限于少数族裔身份和当时美国的接受语境,蒋希曾不得不弃笔,成为好莱坞职业演员,耐人寻味地化身为大众传媒中被漫画化的“中国佬”形象。蒋希曾在美国的文学活动可视为中国早期左翼文学在海外的延展。这位“不该被遗忘的作家”典型地反映出华人左翼文学在美国的境遇,对于认识中国文学的异域接受及海外华人文学的丰富性或有启示。
    • 许徐
    • 摘要: 当海德格尔提出“世界图像的时代”问题时,1930年代的中国由于“立人”“兴国”母题的介入,鲁迅等左翼学者探索形成总体上不同于西方反视觉中心主义传统的图像启蒙实践,这启示我们可尝试建构一种“左翼图像学”,探索属于中国的图像理论体系。本文从学科创新、研究现状、文献史学、价值重估等视角论证了“左翼图像学”命题的历史前提、文献资源、理论传统、话语价值、研究空间,提出“左翼图像学”是相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左翼文学”学科概念而言的,可以从本体性、关系史、接受史三个版块系统推进研究,在创新论题与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建构起“左翼图像学”理论框架。
    • 孙珮婕
    • 摘要: 叶紫的中篇小说《星》塑造了革命者黄的形象,尽管着墨不多,但黄在小说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认为,分析黄的形象并探求其形象成因,有助于理解作家意旨及其对文学的思考与追求。
    • 左怀建; 李章双
    • 摘要: 现代中国人想象西方,巴黎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然而,想象西方与想象巴黎并不相同。巴黎作为独立的都市审美对象应该给以重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巴黎想象经过一个神话化、去神话化和非神话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1930年代左翼文学中的巴黎想象呈现鲜明的阶级视角、民族视角,从国家、民族和社会角度丰富了“五四”以来巴黎想象的内涵,并对“五四”以来对巴黎的神话化想象进行改写和颠覆。同时,自然导向194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对巴黎的非神话化想象。其居间转折、过渡的意义及其独特文学史价值均不容低估。
    • 范军; 刘晓嘉
    • 摘要: 左翼文学的发生发展,与出版有密切的关联;而出版诸环节的主体,其行为又深受日常生活的影响。首先,作者、出版者、读者的日常消费生活为左翼文学出版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其次,他们通过日常交往产生情感共鸣,找到家园归宿,得以进入左翼文学出版场域;最后,他们的日常生活观念深刻影响了日常消费和日常交往,进而影响到他们非日常生活层面的社会生活——左翼文学出版。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左翼文学出版虽然带有革命的印记,但亦为商业出版之一隅。
    • 杜雨璇
    • 摘要: 萧红作为20世纪30年代左翼作家群中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在继承"五四"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坚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动荡年代底层民众的苦痛煎熬,尤其是女性的苦难际遇.萧红的童年经历、情感体验和女性立场,铸就了她的小说的独特性.
    • 何瑛; 乐融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左翼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化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发端于一场“革命文学”的论争,标志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使左翼文化辐射于中国美术,开创了中国美术的新写实主义,在他悉心指导下,一大批青年木刻家迅速成长起来,创作出反映社会现实、时代特征的作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