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给药
个体化给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药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9篇、会议论文75篇、专利文献624595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海峡药学、医药导报、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6种,包括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4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2014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年会 等;个体化给药的相关文献由1133位作者贡献,包括焦正、宋洪涛、葛卫红等。
个体化给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24595篇
占比:99.93%
总计:625029篇
个体化给药
-研究学者
- 焦正
- 宋洪涛
- 葛卫红
- 高玉成
- 刘俊
- 林玮玮
- 汪洋
- 翟所迪
- 何娟
- 刘艺茜
- 孔令提
- 张华年
- 徐华
- 杨婉花
- 赵志刚
- 何勇
- 余爱荣
- 刘萌
- 吴笑春
- 夏东亚
- 张泽宇
- 张相林
- 方洁
- 李忠东
- 李罄
- 田应彪
- 缪丽燕
- 芮建中
- 边佳明
- 仇向华
- 何秋毅
- 刘宝庆
- 刘晓芹
- 夏春华
- 张进华
- 曹丽蒙
- 朱怀军
- 李新刚
- 李红健
- 李金恒
- 李静
- 杨凡
- 林美钦
- 温金华
- 熊玉卿
- 熊磊
- 王承建
- 王长连
- 肇丽梅
- 胡美娜
-
-
李曼娜;
林晓莹;
黄银璇;
谢慧
-
-
摘要:
卡泊芬净是首个批准临床使用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由念珠菌或者曲霉菌引起的严重真菌感染,目前已是侵袭性念珠菌的一线推荐治疗药物和侵袭性曲霉菌的二线治疗药物,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是,卡泊芬净在不同患者人群中依然存在药代动力学变异大、体内暴露低等治疗风险。本文回顾了卡泊芬净在儿童和成人中开展的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体表面积是影响儿童患者卡泊芬净分布和清除的主要因素。在成人患者中,二室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卡泊芬净的体内过程,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主要协变量是体质量和白蛋白浓度。卡泊芬净的药效可能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的比值(AUC/MIC)、峰浓度与最小有效浓度的比值(c_(max)/MEC)等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相关。
-
-
宋再伟;
刘爽;
赵荣生;
翟所迪;
张相林;
李幼平;
杜冠华;
石远凯;
缪丽燕;
张伶俐;
景红梅
-
-
摘要:
《中国大剂量甲氨蝶呤循证用药指南》于2022年2月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上,该指南严格遵从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定义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的方法学规范,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工具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最终形成涵盖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用药全流程的28条推荐意见,涉及用药前评估(肝肾功能、胸腔积液与腹水、合并用药、基因检测)、预处理与常规给药方案(水化碱化预处理、尿液碱化、常规给药方案)、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性、方法、时机、目标浓度)、亚叶酸钙解救(解救时机、解救方案、解救剂量优化)、不良事件管理(肝肾功能监测、支持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本文旨在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中文版本的总结和解读,以促进指南更好地在我国进行推广实施,为大剂量甲氨蝶呤全程个体化给药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和使用建议。
-
-
王林艳;
谭喜莹;
姚东;
邵志焰
-
-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个体化给药的分析,为临床药师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基于1例药物治疗房颤合并心衰患者引发牙龈出血的病例,结合患者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情况,进行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药物方案评价,进而为用药方案调整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果基于患者基础疾病及用药,考虑达比加群酯是导致出血的主要药物,患者高龄、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可能是导致达比加群酯引发患者牙龈严重持续性出血的主要原因;联合用药分析结果提示出血还可能与阿托伐他汀、麝香保心丸与芪参益气滴丸与达比加群酯的联用,导致抗凝、抗血小板作用增强有关。基于患者房颤合并肾功能不全情况及药物可获得性,建议达比加群酯减量使用,经讨论后医生采纳建议,并通过进一步药学监护,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结论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建立药师与医生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有助于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
邵幼姿
-
-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年龄、性别、单药或联合用药、药物剂型等因素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监测76例癫痫住院患者的丙戊酸钠浓度,收集其基本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老年人组的丙戊酸钠血清浓度显著低于青年人组、中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片组与缓释片组的丙戊酸钠血清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合并用药情况等),临床使用此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给药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
刘扬;
宋翠云;
侯丽艳;
赵正阳
-
-
摘要: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特殊存在,其在临床的应用,能够有效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发挥作用,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然而,"是药三分毒",药物在进入人体后,还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研究该药物在服用后的个体差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为探究在基因组学的影响下,他汀类药物代谢、转运和药效的影响,为规范使用他汀类药物、减少人体用药出现的副作用提供有效的依据.
-
-
李玉矫;
初亚男;
黄晓晖;
张婕妤;
周国华
-
-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临床用药中常常出现的难题,不但影响药效,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个体间的基因序列差异与ADR之间的相关性不断被证实,但是缺乏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基于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和临床药物遗传学实施联盟(CPIC)、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等权威组织发布的药物基因组学相关指南,综述近年来高证据等级的基因多态性在预测和避免ADR中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意义,以期为基因导向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
-
李娜;
陈洁;
罗季;
陈永刚;
彭江丽;
喻明丽;
李生浩
-
-
摘要:
目的探讨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具体类型、出现时间、年龄构成,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6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ADR的时间多集中在前10 d,且男性出现ADR的几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在服用利福平(rifampicin,RFP)与异烟肼(isoniazid,INH)后出现肝毒性的几率较高(P<0.05),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后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几率较高(P<0.05)。患者服用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后出现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的ADR多为高尿酸血症、瘙痒、皮疹、肝损伤等。患者初次用药后10d内可能因药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ADR。因此,临床医生在其工作中需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以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ADR的风险。
-
-
傅芳;
陈聪琴;
肖洁;
刘弋戈
-
-
摘要: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合并特殊药物基因型复杂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个体化给药策略.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实践,根据患者病理生理变化,结合药物基因检测结果,优化抗凝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建议.结果:根据患者肾功能变化情况,调整抗凝药物,根据基因型检测结果调整华法林给药剂量,保障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治疗,发挥专业特长,提供合理用药建议,保证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
李娜;
陈洁;
罗季;
陈永刚;
彭江丽;
喻明丽;
李生浩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ADR)的具体类型、出现时间、年龄构成,为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76例因服用抗结核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患者经抗痨治疗后出现ADR的时间多集中在前10 d,且男性出现ADR的几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核患者在服用利福平(rifampicin,RFP)与异烟肼(isoniazid,INH)后出现肝毒性的几率较高(P < 0.05),结核患者服用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后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几率较高(P < 0.05).患者服用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后出现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P < 0.05). 结论 抗结核药物可能导致的ADR多为高尿酸血症、瘙痒、皮疹、肝损伤等.患者初次用药后10d内可能因药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ADR.因此,临床医生在其工作中需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以降低患者用药后出现ADR的风险.
-
-
王晖;
徐晓芳;
李荣
-
-
摘要: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一种细胞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血液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差,个体差异大且易发生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对CsA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及个体化给药可以确保其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但CsA治疗窗窄,其血药浓度受年龄、性别、饮食、药物因素、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CsA的TDM及个体化给药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
-
方洁
- 《第二届东方呼吸病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通过系统分析应用利奈唑胺患者的个体因素与血小板减少发生的关系,综合评价应用利奈唑胺患者个体化给药必要性.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及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利奈唑胺诱导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应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
-
-
Liu Yixi;
刘艺茜;
Zheng Jiao;
焦正;
GAO Yucheng;
高玉成;
Zhiling Li;
李志玲
- 《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建立中国重症新生儿万古霉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探讨影响万古霉素药动学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纳入了80例重症监护室(ICU)新生儿,165个峰浓度和谷浓度点,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万古霉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通过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法的正态预测误差分布(NPDE)和自举法(Bootstrap)评价最终模型的预测性和稳定性.以AUC24h/MIC≥400为药效学指标,基于最终模型的蒙特卡洛法模拟1000次不同肾功能和年龄的典型患儿,比较各国各地区的新生儿指南推荐的剂量方案与最终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并探讨. 结果:在新生儿群体中血清肌酐(Scr)和体重是影响清除率的显著因素.表观清除率的群体典型值为0.309L·h-1.Bootstrap和NPDE评价结果显示预测性和稳定性较好.比较指南与模型的结果可见,Scr大于35μmol·L-1时,部分指南未能达到治疗目标.同时,与既往研究相比,未发现万古霉素清除率有明显种族差异. 结论:研究建立的中国重症新生儿万古霉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用于制定不同肾功能患儿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
-
-
高玉成;
GAO Yu-cheng;
JIAO Zheng;
焦正;
HUANG Hong;
黄虹;
XIE Chen;
谢晨;
GAO Jian-jun;
高建军;
ZHANG Liang;
张亮;
FANG Jie;
方洁;
LIN Wei-wei;
林玮玮;
刘艺茜;
LIU Yi-xi;
GONG Ye;
宫晔
- 《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
| 2017年
-
摘要:
目的:研制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系统,为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优化提供有力的工具.方法:系统检索、收集了中国人群的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特征参数,结合R语言rjags包的最大后验贝叶斯算法,进行软件开发.结果:研制了Web应用"SmartDose",其算法与金标准NONMEM软件相比无显著差异,可针对普通成人以及新生儿、老年人、神经外科患者等特殊人群,制定个体化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包括制定初始给药方案、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以及自定义用药方案等.结论:系统算法可靠,使用便捷,可用于临床个体化给药.
-
-
-
-
肖宇博;
余旭奔;
高玉成;
张春红;
胡卢丰;
焦正;
林观样
- 《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究伏立康唑PopPK模型的外推性,为该药物个体化给药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公开发表的的伏立康唑PopPK模型,用NONMEM程序对单中心验证数据集计算群体预测值(PRED)及个体预测值(IPRED),并计算预测误差(PE)及绝对预测误差(APE),评价模型预测浓度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结果:共8个模型纳入评价.未获得血药浓度测定值时,所有模型的MDPE超出±30%,范围在-90.13%~-39.75%;而MDAE大于50%,范围在59.19%~90.78%.根据最大后验贝叶斯(MAPB)法预测浓度的结果显示,已知1个血药浓度测定值时,所有模型的MDPE在-40.89%~-2.20%之间,MAPE在9.69%~46.74%之间;已知2个血药浓度测定值时,所有模型的MDPE在-29.81%~-1.79%之间,均落在±30%内,而MAPE在8.76%~41.04%之间,所有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发表模型可能不适用于伏立康唑的初始剂量方案的制定,而MAPB法能显著改善模型的预测性,已知1~2个血药浓度监测数据时,根据预测浓度可以准确制定或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
-
陆灏迪
- 《2017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药师周》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软件(JPKD-vancomycin)软件在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预测和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帮助.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本院在住院期间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且同时监测了稳态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肾功能亢进(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患者.记录主要的分析指标.临床药师采用经典药动学软件(Vancomycin Calculator)和群体药动学软件(JavaPK for Desktop,JPKD)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肌酐值、疾病状况)预测其可能达到的稳态血药谷浓度值,且监测其稳态血药谷浓度值.计算预测谷浓度与实测浓度之间的权重偏差(WRES). 结果:共入选ARC患者48例,其中初始的谷浓度48例次,调整用药方案后的谷浓度24例次.所有ARC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日剂量均值(2166.67±550.3)mg/d,初始谷浓度10-20mg/L的达标率为66.67%.实测初始和调整方案后的谷浓度分别为(8.42±7.34)mg/L和(9.06±4.29)mg/L;总谷浓度为(8.63±6.46)mg/L,使用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的谷浓度为(8.48±5.71)mg/L,WRES值为(22.44±28.95)%,对ARC患者预测效果良好. 结论:JPKD-vancomycin软件对肾功能亢进患者的预测能力良好,能够为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提供支持.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汉族及本地区儿童静滴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群体药动学模型. 方法:收集我院的2009年1月-2016年12月的1633例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AS)感染静脉滴注万古霉素治疗患儿的血药浓度等的资料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药动学模型对1400例临床回顾性资料数据拟合药动学模型并验证,通过贝叶斯反馈拟合个体药动学参数,对拟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患儿进行前瞻性的治疗验证. 结果:儿童静脉滴注万古霉素其代谢按一室药动学数学模型进行消除代谢,儿童年龄﹑肾功等对万古霉素清除率影响较显著.典型方程CL=1.735X(0.93+9Age(y))0.273+0.773(Sex)0.515(nan=1,girl=0.85)+0.832(TAMT*4.2)0.735+1.105X(1.412+ALB*3.29)0.713+2.74(Crel/103.65)0.656;Vd=18.95+1.08X(Sex+2.13)0.753(nan=1,girl=0.85)+0.703+1.54X(54-ALB/3.57)0.392;对比临床基于TDM后按模型个体化方案的治疗组与模型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有效参考范围的比例﹑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有较显著差异(p<0.05). 结论:儿童通过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获取药动学参数,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优于经验治疗.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危重患者常接受多种生命支持治疗,而不同生命支持治疗对患者体内万古霉素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不同.本文报告了1例CVVH联合ECMO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过程.患者青年女性,入院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入ICU第2日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CVVH﹑ECMO等支持治疗.入ICU第3日,医师经验性处方万古霉素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临床药师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PPK)建议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为:1000 mg负荷剂量+500 mg q8h维持剂量,医师采纳,于第四剂给药前谷浓度达14.1μg/ml.入ICU第7日,患者肾功能好转,但感染指征持续恶化,药师基于PPK模型及Beyasian反馈建议上调剂量至1000 mg q12h.入ICU第14日,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为17.0μg/ml.患者的感染相关指标有所好转.本案例表明,对于接受CVVH及ECMO等生命支持治疗的危重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服务可以保证血药浓度达标以改善患者结局.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患者输注伏立康唑注射液后出现视物模糊,黄视,并眼部灼热感,持续时间40~50 分钟后自行缓解,继续观察,还会出现上述症状.视觉障碍为伏立康唑最常见并且常为首发症状,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视觉器官(眼球视觉神经、大脑视觉中心)之构造缺损,或机能发生部分或全部之障碍.发生率约为30%,多为一过性,可逆性.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更易引起视觉障碍,将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给药之后,所引起的视觉障碍会逐渐消退.视觉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有:联用氟喹诺酮类及奥美拉唑,高龄等.采取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对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的有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若患者对伏立康唑注射剂不耐受可更换剂型或更换其它抗真菌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