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6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024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福建基础教育研究、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防洪2012年学术年会、第八届全国环境与生态水力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九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河流地貌的相关文献由33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进勇、余国安、汝鑫等。

河流地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6 占比:2.4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5024 占比:97.42%

总计:5157篇

河流地貌—发文趋势图

河流地貌

-研究学者

  • 赵进勇
  • 余国安
  • 汝鑫
  • 董哲仁
  • 郑文俊
  • 丁洋
  • 于子铖
  • 付意成
  • 傅建利
  • 刘一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淡永利
    • 摘要: 综合思维是在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重组教材知识体系、分解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及综合思维学业水平要求,在大单元教学基础上,各年级联动,进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 张现瑶; 王晓明; 刘树敏; 朱丽东
    • 摘要: 地理虚拟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探索是地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地理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尝试探究解决的热点问题。SAMR模型作为基于“创生性教学”的新型教育模型,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完成四层次的进阶学习,实现任务情境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而形成高阶思维能力。本文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例,从Google Earth的虚拟可视化功能着手,依据SAMR模型归纳出地理虚拟实践教学的一般范式,即虚拟现实、重组课堂、虚拟考察、实践拓展四层次,并提出SAMR-GE融合开展地理虚拟实践教学的建议。
    • 李泽熙
    • 摘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课堂是落实素养的主阵地。“基于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构建师生课堂学习共同体、守正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提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案例,联系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观察、思考现实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 张新玉; 张海峰; 王倩
    • 摘要: 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阆中市与射洪市(见图1)位于四川盆地,据阆中市和射洪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两市人口分别为83万和97万。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城核心区域面积约2平方千米,古人建有鱼翅状防洪设施。
    • 覃超; 吴保生; 汪舸; 傅旭东; 赵璐; 李丹
    • 摘要: 山区河流地貌由流域来水来沙和地质地貌等下垫面背景因素决定,基岩限制性河段与冲积河段相间分布,这些河流是否存在稳定的河相关系,是山区河流地貌演变研究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六大水系共129个水文测验断面的实测流量和实测大断面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青藏高原六大水系的沿程河相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同一河段与同一流域不同河段平滩流量下的沿程河相关系,分析了不同频率流量下沿程河相关系系数和指数的相关关系及协同变化规律,提出了多频率沿程河相关系概念,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分析了多频率沿程河相关系的意义。青藏高原山区河流平滩流量下同一河段与同一流域不同河段均存在较强的沿程河相关系,本文把山区河流上、下游间断冲积河段之间所具有的沿程河相关系,称为山区河流的广义河相关系,河宽-沿程与水深-沿程河相关系强度总体上大于流速-沿程河相关系强度;不同频率流量下沿程河相关系系数和指数间存在较好的对数-线性关系,并将其定义为多频率沿程河相关系;同一河段的多频率沿程河相关系强度一般大于同一流域不同河段的多频率沿程河相关系强度。多频率沿程河相关系将沿程河相关系的空间多维属性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延伸,刻画了断面几何参数与流量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河相关系理论,可为河相关系从平原河流走向山区河流及河流地貌在河网水系的分布规律等研究提供依据。
    • 王倩; 张新玉
    • 摘要: 地理“微案例”是指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中学地理教学实际,以实际情境材料和探究问题为主要构成部分,以某一知识点或环节为主要教学内容,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课堂实例。“微案例”具有真实性、内容精简、时间短、便于记忆、利用灵活等优点,能体现特定的地理原理与规律,从而方便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 吕红华; 姜禹彤; 逄立臣; 武登云; 郑祥民; 李有利
    • 摘要: 河流地貌,特别是河流阶地是新构造与构造地貌、活动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常用来刻画下伏构造变形的速率与时空模式,但利用河流地貌约束构造变形速率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基于十多年在天山北麓开展的构造地貌研究,认为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与阶地定年策略有关的不确定性。对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的年轻阶地,利用阶地沉积顶部年龄和上覆堆积底界年龄分别约束得到的变形速率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中这种差异为50%;对于更老阶地,用这两个年龄限定的变形速率差异不大。(2)与阶地对比有关的不确定性。沿背斜走向,河流过程对构造活动(如背斜基岩抬升)的响应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性。因此,对于发育在同一背斜构造上的不同河流,用某条河流已定年阶地的年龄,基于河流间的阶地对比确定另一条河未定年阶地的年龄,可能会导致阶地年龄不可忽视的偏差,进而造成对变形速率及其时空模式的误判。(3)与河流阶地位相相关的不确定性。不同成因的阶地均能呈现特定的阶地位相(向下游收敛或发散),这不利于基于阶地拔河高度的上下游阶地对比,也不利于利用阶地探讨构造活动的空间特征。(4)对于跨背斜或者断层的地貌面,由于背斜翼部或断层下降盘相对构造下沉,早期形成的地貌面将被后期的沉积物埋藏,这增加了利用该地貌面准确刻画下伏构造变形特征的难度,相关工作也要求构造两侧的变形参考面为同级地貌面。以上不确定性在利用河流地貌刻画逆断裂-褶皱构造变形特征的研究中需要予以注意。
    • 张志烜; 范渊志
    • 摘要: 地理过程类试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热点。文章结合2021年1月份福建省适应性考试试卷和2021年6月份福建省高考卷中地理过程类试题特点,以某次市级质检命制的试题为例,分析地理过程类试题命制特点,并提出备考建议。
    • 卢本添; 李志刚; 梁浩; 杨敬钧; 郑文俊
    • 摘要: 河流地貌发育特征对构造活动异常敏感,因此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断裂的分段性差异。通过提取地形信息,综合分析河流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筛分构造、气候、岩性特征等影响因素,量化构造活动强度,是活动断裂分段性的重要研究切入点之一。中条山北麓断裂是控制中条山与运城盆地差异升降的活动断裂,由南向北可划分为韩阳段、永济段、盐湖段和夏县段,断裂各段的活动性与现今中条山地形地貌的塑造密切相关,是应用河流地貌研究断裂分段性的理想地区。文中通过提取中条山北坡基岩山区流域水系的河道地形信息,获取了河道标准化陡峭指数k_(sn)、坡度S、水系高程剖面的几何特征、河流裂点位置及裂点上、下游下切量等参数。结果显示,纵向上中条山北坡基岩河道记录了1期加速下切事件,在横向上,河道标准化陡峭指数k_(sn)、坡度与河道下切量等地貌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高值区位于韩阳段-永济段,向W分段性递减,与中条山西高东低的地形起伏相符,但与活动速率高值区及盆地新生界沉积中心(盐湖段)的位置不一致。不一致的主因可能与华山山前断裂部分活动性沿中条山北麓断裂韩阳段西延隐伏断裂的迁移有关,二者活动性在韩阳段-永济段叠加,并被河流地貌敏感记录,形成地貌参数的高值异常区,暗示中条山北麓断裂的构造活动中心已经向W迁移。
    • 刘雪萍; 董颖; 朱雪征; 董晓晨; 陈梓慧
    • 摘要: 本文介绍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黄河中下游地质遗迹进行调查,提出曲流、阶地、河漫滩、瀑布、三角洲等不同类型的遥感解译方法,分析黄河中下游河流地貌地质遗迹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